麒派創始人周信芳大師
大師周信芳之子「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表演藝術家周少麟先生
周信芳與夫人裘麗琳、兒子周少麟與夫人黃敏珍、孫女周依霖、周暢
周少麟女兒周依霖
周少麟女兒周依霖為父親寫一點點
十個年頭了,女兒為父親寫一點點:父親於2010年12月29日晚19點18分在家中辭世了。他走得非常安詳,這讓我們在悲痛之中得到一絲安慰。
我的父親是個英俊、幽默、樂觀和堅強集一身的人。父親一生漂亮英俊但不風流,和我母親在21歲時就結了婚。從我記事起就看到他對母親的百依百順。以至讓我對婚姻擁有了美好的憧憬。在文&革期間父親雖被打成反&革&命關進「牛棚」受盡了侮辱,但他從不把壞情緒帶回家來,卻還用他的幽默逗著全家人開心。父親在蹲上海京劇院的「牛棚」時,總是偷偷的去幫助那些年老體弱的「牛鬼蛇神'們,把革&命小將每天交代的髒活累活儘量攔在身上去完成,讓一直認為他是「小開」的人們對他有了徹底的改觀。後來,父親被判五年,在我們每月的探望期間,他仍是和我們不斷地講著笑話,所以我們在那裡沒有掉過半滴眼淚。父親的這些美德使正在成長的我得益非淺,在日後的人生中都能以樂觀堅強的態度去面對任何困難。
在我的記憶中父親從未管教和訓斥過我們,唯在文*初期和我們有過一次語重心長的談話;他告訴我們祖父受到了冤&枉,已不再是以前地位的祖父了,要我們比以前更敬愛他、更尊重他。父親還對我們說:「順境時不要看低別人,逆境裡不要看低自己」。是啊!十年浩劫中的父親在心理上從未低下過他的頭!父親這短短幾句話可讓我受用一生。
父親對祖父非常非常的敬愛,對祖父傳給他的衣缽更是熱愛至極。父親不是科班出生,是在大學時期轉習京劇的。因為是「半路出家」,所以他付出了加倍的努力。因為是祖父的兒子,所以下定決心得把戲唱好。因為聰明、領會透祖父的精髓,所以很快就提高了自己的業務水平。可惜正當事業蒸蒸日上之時卻遇上了史無前例的文&革,殘酷地奪走了他人生中的黃金時期!在**的五年刑期間父親被分配去了勞改工廠,每天要在40多度的高溫車間工作。懷著堅韌信念的父親乘著嘈雜的機器聲把一出出十年未碰的京劇背了一次又一次,唱了一遍又一遍。這使得他在文&革&結束,恢復上演傳統京劇時立刻就能登臺演出了。
80年代我們全家移民去了美國,父親忍痛暫別了中國的舞臺,但他沒有放棄鍾愛的京劇。在他弟弟周英華的支持下把京劇搬上了美國紐約市林肯中心的舞臺。當時有很多美國的大牌明星前來觀看,在首演那天我見到了勞勃.迪尼路、披頭四樂隊成員之一約翰.列儂的遺孀小野洋子等。自演出後父親得到了美國文藝界權威人士的認可,並推薦他教授課程。因為他教授的不是京劇,而是怎樣運用祖父的麒派藝術,所以前來的上課的學生都有影視演員、導演、歌唱家等非常之廣泛。因為授課的成功和好評,多所大學都來邀他授課,後來甚至應邀了女子監&獄的定期課程。
在國外這二十幾年中,父親經常不定期地回國參加祖父的紀念活動和去全國各地巡迴演出。他還為振興京劇奔走演講。並且力盡所能地宣傳著祖父的麒派藝術,成功扳回了那些對麒派藝術的錯誤理解和膚淺欣賞。父親懷著對祖父和麒派藝術的深厚感情,整理出了關於麒派藝術學術性理論的書,但因為書中前衛、直接的用詞,使這本《海派父子》無緣在二十年前得以出版。(此書已於2004年由寧波出版社出版並且得到了肯定)
父親在1999年不幸患上了帕金森症,為了利於療養,母親陪同他回到了上海。父親在尚有餘力之際收下了好多位弟子,有京劇麒派老生陳少雲、越劇女老生吳群、電視導演汪灝、吉林京劇院院長裴詠傑、麒派票友穆曉炯和青年京劇女老生薑陪陪等。這也真正地體現了麒派能在各個藝術領域開花結果的偉大。為了把麒派藝術傳承下去,父親對弟子們是傾囊教之,有求必應。還常常拖著病體去為他們排戲、把場。父親全力以赴的責任心深深贏得了弟子們對他的尊敬和愛戴!
親愛的父親走了,走得安詳,沒有遺憾。因為他一生對京劇盡責了!對麒派藝術盡責了!對祖父盡責了!對自己更是盡責了!
周少麟女婿 麒派藝術畫家林學之先生
林學之先生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