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首次買視頻網站會員,獻給了芒果TV熱播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
歲月不曾饒過誰,我們終究會成為我們曾經鄙視的人。
比如年輕的時候我們喜歡玩深刻,看片看劇看節目喜歡有深度有意義的,事後可以讓人回味無窮反思良久的。
如今,被生活的一地雞毛揉搓的我們,去他的深度,姐姐只想看個爆米花電視、腦殘電視劇和哈哈大笑的綜藝樂一樂。樂完什麼都不記得最好。
多年不看綜藝的我,並不認識如今的流量小仙女鮮網們,於是,年齡相當的姐姐們一出來,我就找到了感覺。
最初看這個節目,是為了跑步的時候消磨時間,結果一上來就被這一群耿直girl圈粉。
以前聽說人年紀越大越成熟越圓滑。可是這一群姐姐實力表現什麼叫越老越天真。
真實、直接。酷!
一代皇后大玉兒寧靜說:我不要跳舞,可是我又很想跳舞,但是我又非常抗拒跳舞……
徹底把導演組繞暈。後來,嫌團服醜的她穿了團服,說不要跳舞的她鬼鬼祟祟跳起了舞還跳得挺好。
52歲的伊能靜看起來像25歲,我沒怎麼看過她的任何作品,因為感覺這個人就像一碗加了很多防腐劑的雞湯,雖然一直鮮卻不對我胃口。這次她一出場,跟見面的人說,「我很久沒有出來了,我一直在家帶孩子……」
哇,這不就像是我說的話嗎?
同病相連,感同身受。+10分。
這幾天八卦了一下她,發現我還是對她愛不起來,但是我愛上了她老公秦昊。她老公曾給她寫過一張賀卡,上面寫了8個字「你若不作,我必不負。」
有次伊能靜吐槽老公對狗比對她還好,秦昊一針見血,說「因為狗沒你話多。」
哈哈,此君專治各種矯情。而伊能靜應該算是矯情的教主。
引用李誕的一句話:「伊能靜啊伊能靜,伊能不能靜一靜啊?」
今天跟一個大概是90後的朋友在朋友圈裡聊起來,伊能靜跟她媽媽差不多大,我說那個年代喜歡矯情煽情的雞湯類名人很受歡迎,比如伊能靜、劉墉、餘秋雨、倪萍等,說著說著就熱淚盈眶,後來你們年輕人不吃這一套了。
看人要看優點,別的這個那個咱不管,僅憑她52看著像25就值得我粉一粉,太勵志了,這幾天跑步的時候看到她我就跑得更來勁。
萬茜萬老闆我是第一次聽說,看到裡面那麼多姐姐都說好喜歡她,我也趕緊百度了一下,原來人家紅透半邊天,我還不認識她,只能說我OUT了。
萬茜冷冷淡定的態度有點兒像我年輕的時候,喜怒不形於色,穩得要命,深得中老年朋友喜愛。
後來,哈哈,我就走張雨綺路線了。
張雨綺一直都是個奇葩,這次讓我路轉粉。她知道自己性格不好,也知道自己經常不懂事,但直來直去又沒有心機的性格反倒讓人覺得可愛。
生了兩個孩子後堅信孕婦效應的存在,當你挺著大肚子的時候會發現滿街都是大肚子,當你推著嬰兒車出去的時候,會發現滿街的嬰兒車多到堵車。
當媽的眼裡也關心當媽那點兒事。於是幾位提到孩子的姐姐讓我過目不忘。
伊能靜晚上訓練到半夜,早上跟女兒視頻,女兒哭鬧,她無能為力,也跟著哭。看起來挺讓人於心不忍的,不過在我們眼裡,你可以少視頻一會兒啊,又不是沒人幫你帶孩子。
姐姐團裡有孩子的多了去了,也沒見哪個哭哭啼啼。
看看,當了媽之後,有時候心更軟,有時候心更硬。但是女文青這種病確實生個孩子會治好大部分,而伊能靜大概是生了兩個還沒治好的那種文青癌。
同樣面對家裡幼小孩子的事,萬事淡定的萬茜萬老闆是這樣處理的,她把孩子帶去了長沙,她說把孩子帶在身邊會爽一點。
在談到處理帶來與家庭關係時,萬茜卻說:「哪有什麼家庭事業兩平衡,總有一方要做出犧牲,做出退讓的。」
在萬茜的Beautiful Love分享裡,她告訴大家:「我所能體會到的,這一份Beautiful Love(美麗的愛)是我的老公跟我說:寶貝,你放心去做你自己想要的事情,家裡有我」!
所以,從來沒有什麼平衡,我們要做的是選擇,選擇事業為主還是家庭為重。在萬茜的Beautiful Love分享裡,她告訴大家:「我所能體會到的,這一份Beautiful Love(美麗的愛)是我的老公跟我說:寶貝,你放心去做你自己想要的事情,家裡有我」!
以前某一階段覺得夫妻二人應該共同分擔所有事情,後來經過磨合與教訓才發現,所有事情都分擔並不是最高效的家庭發展模式,而是在不同的階段每個人承擔自己最擅長的那部分,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這幾年,我一直是帶娃為主,兼顧一份能帶孩子工作能讓自己和孩子一起成長的事業。
前幾天虎哥偶然聊起妹妹什麼時候上幼兒園,我說嚴格來講她要明年9月才能進幼兒園,但是我有可能早點送她去。
虎哥問:「為什麼要那麼早送幼兒園?」
我說:「因為媽媽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啊。那你是喜歡媽媽去上班,還是喜歡媽媽在家裡?」
虎哥說:「我喜歡媽媽在家裡。這樣我一回家就有涼涼的空調,你還能幫我開手機打遊戲。」
我:「難道你媽就開空調和開手機這兩種功能?」
我繼續八卦:「那你覺得你們班裡同學的媽媽們是上班的比較厲害,還是在家裡的比較厲害?」
虎哥:「這些都不厲害。」
我很驚訝,繼續問:「那什麼樣的厲害?」
虎哥說:「在家裡上班的才厲害。」
結局跟我想的不一樣。
是親兒子無疑了。
前一陣回答了一個問題:是否認為「斜槓」是當下社會人的必要選項?
我說作為一個斜槓了好幾年的社會人,我想說不是我選擇了斜槓,而是斜槓選擇了我。當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還都不止一個,生活與工作、事業與孩子、老人越來越需要你,而你的精力體力卻大不如前,經濟上不那麼緊迫心中的愛好卻日益強烈,這諸多需要平衡的關係堆在你面前,如何平衡就是逃不開的選項。
工作要兼顧家庭,事業要平衡愛好,但是如何把握這個平衡度並不容易。還好現在選擇越來越多,只要有一技之長,在某一領域有所積累,有很多平臺可以發揮,而在擅長的領域持續投入,回報也是看得見的。
當生活擁有了更多可能,完全的犧牲也就不再必要,斜槓就是當下社會人平衡與選擇的藝術。
更多的時候,平衡不了,平衡不了怎麼辦?
選一個你認為最重要的,別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