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方衛視《笑傲江湖3》中脫穎而出的青年相聲演員盧鑫、玉浩讓大家驚呼:原來相聲還可以是這個樣子!筆者身邊好多不懂相聲的朋友、不分男女老幼也都在發表著自己的感慨:這倆小夥子真有意思,有才!
正是由於觀眾的喜愛和力捧,盧鑫、玉浩最終藝壓群雄,在複賽第二場中過關斬將,奪得小組冠軍,進入年度六強。筆者嘗試為大家總結一下:盧鑫玉浩為什麼會受到這麼多觀眾的歡迎?
一、基本功紮實
相聲是一門傳統藝術,看似簡單,兩個人,你一句我一句的說。但事實上非但不容易,相反難度係數相當高。相聲演員在臺上經常說的一句臺詞「說學逗唱,哪一門都得學,首先,這個『說』就不容易,嘴裡得乾淨... ...」盧鑫玉浩在臺上的語言基本功確實不錯。有一個朋友說「他們倆說話跟主持人似的,說話的聲音特別好聽」,一百度才發現,他們果然是電臺的主持人,玉浩的大學專業還是播音與主持,看來演員的功底確實會被觀眾感受到。
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觀眾們看的是這個相聲逗樂不,而行家們看的是「寸勁兒」,也就是演員包袱抖的尺寸到位沒?鋪墊是廢話多了?還是不夠?如果光看搞笑程度,我覺得還不足以把「見多識廣」的老郭逗笑,但是老郭卻多次邀請盧鑫、玉浩加盟德雲社,必定是看重兩位年輕人的基本功和對相聲不俗的表演功力。
二、繼承傳統技藝
傳統相聲的復甦不得不提到郭德綱,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郭德綱使相聲重生」。曾幾何時,相聲沒落,鮮有人問津。自從郭德綱和德雲社逐漸紅起來,郭德綱將傳統相聲表現得光彩奪目,相聲老觀眾回來了,同時也俘獲了一大批年輕的觀眾。
在2005年之後,全國各地的相聲茶館、劇場多起來了,越來越多的年輕相聲愛好者也開始登臺表演相聲。現在活躍在臺上的80後、90後的年輕相聲演員大多數都是從模仿郭德綱的段子開始自己的從藝之路的。在那一段時間,傳統相聲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和傳承。
盧鑫、玉浩正是搭上了這班車,在西安接觸了眾多相聲名家、老前輩。西安知名京劇演員林連生先生收玉浩為義子,向其教授京劇的身段、唱腔。。盧鑫、玉浩機靈好學,先天條件好,西安眾多相聲前輩都評價他們「是吃這碗飯的」。甚至連西安「文字輩」相聲老藝人鄭小山都向他們傳道授藝,並親自上臺為玉浩量活。
這些對傳統的繼承看似平常,其實都在深深影響著他們的舞臺表演張力。尤其是玉浩,細細品味,他在臺上的一舉一動、每一個眼神都帶著戲曲的韻律、傳統相聲的節奏,顯得乾淨利落、美觀大方。正因為如此,他們在表演上呈現出與眾不同的舞臺觀感。
三、吸收時尚元素
傳統相聲的發揚、被年輕觀眾接受和喜歡,必須加入新的元素。盧鑫的舞臺表演更傾向於娛樂性,平衡了玉浩的「傳統規矩」,避免了倆人的合作滑向中規中矩、老態龍鐘的「程式化」。這得益於盧鑫的善於觀察、模仿及強大的表演基因。於是有了「蹩腳英語」、搖滾秦腔、劉德華的《小回門》、藍臉的阿凡達不騎馬,甚至在《笑傲江湖》複賽的舞臺上將邁克.傑克遜的經典舞蹈編入了一個故事。
這些元素無一不是年輕觀眾耳熟能詳的片段,經過他們的創作,成功的串在了一起,甚至在節目的最後,星光璀璨的秀了一段「相聲舞蹈」。當然,相聲創新也必須合情合理,不能胡說八道,在他們「勁歌勁舞」的最後,他們唱出了「這是什麼相聲?這是胡糟蹋~」,然後很時髦的唱出一句「相聲化」的「底」:去你的吧!也同時亮出了他們的心聲:相聲可以創新,但是不能胡來。
時尚的元素編進傳統相聲,尤其是傳統相聲的創新,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娛樂過頭了,容易偏離相聲的本質,不像相聲了,過猶不及。盧鑫、玉浩為什麼成功?創新相聲被行業內外接受和喜愛?筆者認為倆人的基本功以及各自不同的風格起到了平衡作用。傳統戲曲功底紮實、得到諸多老藝人親傳的玉浩穩重大方。活躍、多才、能歌善舞的盧鑫搞怪精靈,倆人的表演相得益彰。如果要做個貼切的比喻的話,玉浩是一個人的身材氣質,那盧鑫就是一件華麗的服裝。玉浩負責端莊大方,盧鑫負責風流倜儻。
洋洋灑灑分析了這麼多,回頭再看,發現把相聲說好、讓廣大觀眾喜歡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也非一日之功!事實上,在相聲界還有許多跟盧鑫玉浩一樣多才多藝、光彩照人的年輕演員有待發掘、培養。相信有了他們的堅守,在前輩的指點下,必然受到觀眾的力捧,被廣大觀眾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