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呼麥引抖音網友膜拜,這項中國非遺就連美國歌后JessieJ都震驚了

2021-01-07 國際在線

  最近,一個24歲的內蒙小夥在抖音上火了。視頻上,小夥子靠在門邊,張口就來了一段呼麥,聲音悠揚,令人聽來感覺自己仿佛置身廣袤無垠的大草原。

  視頻一發出,便收穫了無數的贊,抖音網友們讚揚:「每次聽到這個聲音,就有種悠遠、廣闊、古老的感覺,真的是民族文化。」

  「呼麥」,又名「浩林·潮爾」,是蒙古族複音唱法潮爾的高超演唱形式,是一種「喉音」藝術。運用特殊的聲音技巧,一人同時唱出兩個聲部,形成罕見的多聲部形態。演唱者運用閉氣技巧,使氣息猛烈衝擊聲帶,發出粗壯的氣泡音,形成低音聲部。在此基礎上,巧妙調節口腔共鳴,強化和集中泛音,唱出透明清亮、帶有金屬聲的高因聲部,獲得無比美妙的聲音效果。

  更多的抖音網友紛紛表達了自己的疑問:「這是怎麼做到的?」「咋都學不會啊,太神奇了」,甚至還有網友問:「是不是必須得是蒙古族才能學得會?」

  其實不僅是抖音網友覺得呼麥神奇,2018年,著名蒙古族歌唱家騰格爾在參加「歌手」比賽的時候,就請了兩位蒙古族的藝術家到現場表演呼麥,令現場觀眾為之傾倒,就連英國國寶級歌手「結實姐」Jessie J都被這項技藝給震驚了。

  在很多人看來,呼麥這項技藝堪稱「絕技」,觀眾幾乎看不到表演者是怎麼樣演唱的,但是聲音聽來卻又如此悠揚清遠,聽來有如天籟,而且這項藝術,並非一般人能夠做得到,這又為它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也無怪乎抖音網友都在問是不是只有蒙古族才會。

  呼麥作為一種歌詠方法,目前主要流傳於中國內蒙古,南西伯利亞的圖瓦、蒙古、阿爾泰和哈卡斯等地區。呼麥已經有千年歷史,在全世界獨一無二。2006年5月20日,蒙古族呼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10月1日,中國蒙古族呼麥成功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呼麥作為一項難度較高的非遺藝術,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徵服了無數的人,抖音上的蒙古族同胞,紛紛拿出看家本領,在抖音上表演呼麥,把這項蒙古族非遺分享給更多人。

  都說中國牛人千千萬,抖音起碼佔一半,更多的牛人則在抖音上傳了自己表演呼麥的視頻。抖音網友@呼麥:孫布爾,甚至還上傳了教學、彩排視頻,得到了抖音網友的讚揚:「太震撼了,這一瞬間,讓我相信這世界有神靈。」「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作為一項「非遺」藝術,呼麥的傳播與傳承也吸引了年輕人參與其中,其中就有來自中央民族大學的哈拉木吉。作為「中央民族大學唯一一名呼麥專業的學生」,哈拉木吉在抖音上發布的視頻不多,得到點讚數最多的是他表演呼麥的視頻,他還在抖音上發了很多自己表演蒙古族傳統樂器馬頭琴、圖瓦三弦的視頻,傳播蒙古族的文化。

  從抖音網友們的反饋來看,大家對在抖音上傳播像呼麥這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紛紛表示支持,大家在讚揚呼麥藝術的同時,也讚揚這些傳承者:「是蒙古族的驕傲!」

  呼麥僅僅是抖音上令人關注的「非遺」藝術之一,在抖音上,網友們分享了無數的「非遺」項目,有蠟染、傳統棕編、崑曲……據統計,抖音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非遺傳播平臺,截至2019年4月,1372項國家級非遺代表項目中,有1214項在抖音平臺上有相關傳播,覆蓋率超過88%。

相關焦點

  • 用呼麥唱流行和搖滾,都楞扎那說其實呼麥並不「土」
    2008年前後,都楞扎那開始跟老師學呼麥。他的老師們剛剛從外蒙古的世界呼麥大師那裡把它傳播回內蒙古,都楞扎那也是草原上第二批學習呼麥的人。「一開始很難,呼麥的發聲方法和唱歌是相反的,唱歌要放鬆,但呼麥要把喉結這部分緊張起來。」都楞扎那學過美聲,很難找到呼麥的發音方法。他開玩笑說,在藝校學呼麥的班上一共有12個學生,一開始他是最差的一個。
  • 是猴不會動、是肉不能吃,抖音上這項非遺藏著跨越千年的秘密
    是猴不會動、是肉不能吃,抖音上這項非遺藏著跨越千年的秘密「青山綠水之間,一條船緩緩駛向前方,一尊高大的樂山大佛進入了視線,遊客們紛紛拿起手機拍照,用照片記錄下眼前那前   所    未    有的震撼」,這是抖音用戶「@停格」遊於樂山大佛,拍下大佛壯觀全景的一幕
  • 《中國好聲音》道爾吉採用的呼麥是什麼唱法 導師感嘆是大地之聲
    《中國好聲音》最新一期節目已經播出,這一期節目依舊有很多實力強勁的選手,道爾吉就是其中一個,他在節目中採用的呼麥唱法讓導師震驚了,很多人都對呼麥這種歌唱方式感到好奇,那麼呼麥到底是什麼呢?據悉,呼麥是一種特殊的民間歌唱形式,也是蒙古族傑出的創造,早在12世紀蒙古形成民族之前就已在廣袤的地域上流傳了。在前幾期節目裡,有兩位來自藏族學員成功加入導師的戰隊,而在這一期節目裡又有來自少數民族的選手來到了舞臺上,他就是來自蒙古族道爾吉。
  • 蒙古呼麥是人和上天的對話...
    點擊題目下方蒙古圈,關注蒙古文化宣傳雜誌「呼麥」,是蒙古族特有的單人發出多聲部唱法的高超演唱形式,是一種「喉音」藝術。呼麥是一種古老的歌唱方式,聲音從喉底裡發出來,悠悠遠遠地往一個很深很深的隧道裡面鑽,那個隧道是時間的記憶。
  • 都楞扎那將非遺藝術與流行歌、搖滾樂相結合
    呼麥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喉音一響,就能把人的思緒帶到遼闊的草原。昨天(12月10日),「2020非音未來年度音樂盛典」上演,作為十強選手的呼麥演唱家都楞扎那吟唱一曲《蒙古遊牧》,把一度失傳的呼麥藝術帶上舞臺。把呼麥與民謠、搖滾等風格結合,都楞扎那希望更多人能走近這門古老的藝術。
  • 抖音音樂交出的這份非遺音樂新答卷
    歌曲《江南少女》在抖音內的使用量已超過百萬,在站內掀起了一股古風少女潮。  抖音一直以來都較注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2019年4月正式推出了「非遺合伙人」計劃,全方位助力非遺傳播,幫助發掘非遺的文化和市場價值,讓非遺被更多人看見。
  • 抖音發布系列非遺紀錄片:從接不到訂單到百萬贊,他讓鐵樹開花
    抖音在過去一年推出了非遺合伙人計劃,希望幫助更多的非遺創作者,用短視頻獲得更好的生活。年終歲末,抖音選出了一批非遺創作者,把他們的故事記錄下來,做成系列短片,《老手》是其中的一個系列,專注於鐵畫的儲鐵藝是其中一個主角。此前,有國外鐵藝大師用鐵做一朵鐵畫震驚了不少網友。
  • 非遺| 蒙古族皮藝(皮雕畫)技藝
    皮雕工藝過程,首先是造型的描繪,然後是技能性的雕刻,雕刻製作中要慢而精心,不能有絲毫差錯,雕刻造型完成後便是染色,染色也是一件細心活,最後進行皮雕的組裝配套,和鑲嵌的寶玉石,使得皮雕成為一幅完整的藝術作品。
  • 這項非遺在抖音獲300萬點讚,把 「時裝秀」 搬到...
    人們常說,美人在骨不在皮,最近一群奶奶刷爆抖音,這些形容美人的詩詞仿佛為她們量身打造。身著蠟染旗袍的奶奶們舉手投足間都散發著一種韻味,在路上的回頭率完全是百分之百,在抖音上更是獲得了近300萬的點讚量。
  • 特警隊插曲蒙古呼麥演繹者都楞扎那
    《特警隊》這部電影讓蒙古族傳統音樂呼麥再次進入到大眾視野。大部分影評評價這部電影:「敢用蒙古風配樂的《特警隊》,一定是man爆了。」電影中的呼麥演繹者就是內蒙古青年呼麥藝術家,都楞扎那,藝名:呼麥大象。都楞扎那是軍人出身,時至今日,當談起他在軍隊的日子,他的眼裡依然閃著光。
  • 特警隊插曲蒙古呼麥演繹者都楞扎那
    《特警隊》這部電影讓蒙古族傳統音樂呼麥再次進入到大眾視野。大部分影評評價這部電影:「敢用蒙古風配樂的《特警隊》,一定是man爆了。」電影中的呼麥演繹者就是內蒙古青年呼麥藝術家,都楞扎那,藝名:呼麥大象。
  • 【蒙古音樂】《打開音樂之門·2018聽見呼麥》扎木契組合專場音樂會 媒體見面會拉開序幕!
    《扎木契》漢譯為引路者,成立於2012年.該組合的成員都是來自錫林郭勒大草原風華正茂的90後,之所以起《扎木契》這一名字是因為他們學習和繼承前輩們的精神和音樂技能的前提下用新一代年輕人的思維和理念來詮釋蒙古族原生態音樂的魅力,要給他們這一代甚至是給下一代做一個好榜樣,讓年輕的一代更熱愛蒙古族文化,鼓舞他們更深刻的學習和研究民族文化的內涵。
  • 一個蒙古人眼中的歐洲 第15章 圖瓦蒙古女Sainkho 姍蔻世界呼麥瑰寶
    伍珀塔爾、巴黎、布魯塞爾、維也納、柏林、和莫斯科等都曾留下她的足跡。她的音樂無法分類,遊移於在東方和西方之間,過去和現實之間。但姍蔻已推出多張國際唱片、她獨特音樂形式的喉聲被西方所挖掘,從而在世界音樂圈中大紅大紫,被稱為「圖瓦國寶」女歌手,而姍蔻作為少數女性喉聲演唱者更是讓人刮目相看
  • 抖音音樂交出的這份非遺音樂新答卷,以下三點值得劃重點!|洞察
    歌曲《江南少女》在抖音內的使用量已超過百萬,在站內掀起了一股古風少女潮。抖音一直以來都較注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2019年4月正式推出了「非遺合伙人」計劃,全方位助力非遺傳播,幫助發掘非遺的文化和市場價值,讓非遺被更多人看見。
  • 抖音音樂交出的這份非遺音樂新答卷,以下三點值得劃重點 | 洞察
    歌曲《江南少女》在抖音內的使用量已超過百萬,在站內掀起了一股古風少女潮。抖音一直以來都較注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2019年4月正式推出了「非遺合伙人」計劃,全方位助力非遺傳播,幫助發掘非遺的文化和市場價值,讓非遺被更多人看見。
  • 這項非遺曾讓日本人連連稱讚,如今在抖音上「晃膀撞天倒,跺腳震...
    因此八極拳在中國傳統武術界素有「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之說。在抖音帳號@吳連枝八極拳發布的短視頻內容中,網友們不僅認識了孟村的八極拳,也認識了一直堅持八極拳傳承的吳連枝。吳連枝已經72歲,他是中國八極拳第七代傳人,也是孟村吳氏開門八極拳代表人物。吳連枝父親是享譽全國的武術大師「神拳」吳秀峰。
  • 專訪杭蓋樂隊:呼麥,讓搖滾硬到骨裡
    只有一首歌,是伊立奇思鄉病犯時,寫出的馬頭琴和長調結合的蒙語說唱。可就這麼一首歌,讓樂隊的粉絲們在茫茫人海之中一眼就辨認出他的特殊。是樂迷造就了杭蓋。伊立奇至今記得,樂迷對他說,只有這首歌才是整個樂隊的標誌。是觀眾不停的反饋,讓伊立奇開始反思自己的初衷。
  • 在抖音聽完這個19歲傈僳族姑娘唱的歌,網友:想家了
    每當阿米亮的歌聲在抖音響起時,網友們就會不自覺地陶醉其中,「好喜歡這節奏」、「求歌名」、「聽到這樣的音樂腳都不聽使喚了」,他們對阿米亮說道。甚至還有一些身處異地的傈僳族人聽完後,直言「想家了」、「傈僳族這三個字,在我心裡已經是個烙印了」。
  • 抖音發布系列非遺紀錄片:尋找「神仙」的手藝人 讓千年非遺復活
    在抖音首支豎屏非遺紀錄短片《走失的神仙》中,無論他怎麼翻書,都找不到「八仙過海」的圖案,只能去父親曾經打銀的寨子裡打聽打聽。貴州省雷山縣西江鎮麻料村,是中國銀匠之鄉,也被稱為「銀匠村」。明清時期開始,苗人在此世代打銀器為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潘仕學是雷山銀飾鍛造非遺傳承人,他想給兒子打造一頂童帽「八仙過海」,保佑兒子平安長大。
  • 抖音發布系列非遺紀錄片:他堅持做傘三十年,卻說支持他的人才是最...
    瀏覽短視頻是當今人們重要的娛樂方式,通過彈幕、評論、分享進行社交互動,以抖音為代表的短視頻平臺做的不止於此,抖音以靈活的方式讓非遺文化煥發新的生機。過去一年,抖音推出了非遺合伙人計劃,希望幫助更多的非遺創作者,用短視頻獲得更好的生活。年終歲末,抖音選出了一批非遺創作者,把他們的故事記錄下來,做成系列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