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降噪耳機產品的忠實擁磊,以前主要是用的索尼頭戴,出門時用的小米降噪項圈,無奈項圈有時帶著確實挺不協調的(特別是穿淺色衣服的時候),掛在脖上看著就跟個少年閏土差不多。想著還是得換一副真無線的,真無線降噪裡面其實也沒啥好選的了,app無疑是最佳選擇,產品銷量和市場反映已經說明了一切,好那就直接下單吧。最近我也是收到了這款耳機並且使用了一段時間。
下面就來看看這款遲到的app表現如何,先來個簡單的開箱:
盒子還是蘋果傳統的白色天地蓋設計,阻尼感適中,打開不是很費力。
打開後直接是不用讀系列
再下面就是盒子跟耳機本體了,盒子屬於矮胖型的,比airpods的盒子要大一點。
雖然盒子比1,2代的大,但整體的體積控制還是很不錯的,放入褲兜也無壓力,同樣支持無線充電。
正面有指示燈,開蓋和充電時會根據燈的不同顏色來顯示電量,綠色為充滿狀態,黃綠色為欠滿,紅色則表示電量不足。
盒子背面為金屬鉸鏈,看著挺結實的,但盒蓋實際上還是存在一定的晃動問題,跟1,2代差不多,也算是airpods的傳統藝能了。(左右推蓋子的話會聽到「咔噠咔噠」聲)
盒子拿掉後,下面居然還附送了一根C to L的線,在環保主義盛行的今天,感覺還真是血賺了一筆。。。
另外還附送了2副耳塞,可以根據個人情況選擇性佩戴。
以上就是全部配件了,我們再來看看耳機本體。同1,2代一樣,耳機柄同樣是採用的細圓柱造型,但耳機柄的長度比以前的要短。耳機腔體較大,但比我的小米降噪耳機還是要小一點。
耳機背面有著一塊黑色的網孔,應該就是外部拾音的麥克風,只是我個人覺得這塊黑色部分好像有點突兀,如果能把它塗成白色會不會一體感要強一點。
開箱後我使用了一周左右的時間,來跟大家簡單說下佩戴感覺和功能體驗吧。
佩戴感:
整體的佩戴感覺還是比較舒適的,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降噪密封的原因,我感覺它對耳道的擠壓感還是有點大,要強於我的小米耳機,久帶還是會有一些不適,但作為短時間通勤使用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降噪效果及音質:
降噪方面,功能很強大,絕對是要強於小米項圈降噪,特別是對人聲過濾方面,比起小米真的是要強太多。通勤中地鐵的噪音以及一些輕聲的的說話聲,基本都能很好的過濾掉,在開音樂後甚至能完全感覺不到。降噪效果真的沒得說,我感覺已經快追上騷尼頭戴的效果了。如果給降噪打個分的話,騷尼頭戴100分,小米的可以打80分,app能打到90分甚至更高。音質呢,就用不著多說了,反正藍牙耳機都是「菜雞互啄」的狀態,app也不例外,我感覺真的就只是「聽個響」的級別啊,但既然追求的是降噪,音質方面我也沒有過多的在意了。
連接和延遲:
在連接和延遲方面,即使是連接安卓手機,基本上也可以做到開蓋即連,在你打開盒子,戴上耳機前,它肯定已經連接好了。傳輸速度方面,不會有明顯的延遲,看視頻和聽音樂時基本感覺不到,打遊戲時的延遲感會增加,不建議用來打遊戲。
總結:
最後可惜的一點是我用的是安卓手機,很多功能體驗不到,沒有開蓋彈窗,也看不到電量,一些簡單的參數也調整不了,另外佩戴檢測在安卓上也無法實現(即摘下時音樂自動暫停,戴上時音樂自動播放),還是有點遺憾的。但這都不影響它的基本功能,連接安卓手機後,降噪和通話功能也都是可以完整使用的,如果你使用的是蘋果手機,體驗感應該會更好。從佩戴和功能方面,我個人還是很推薦這款產品的,買就完了。
好,今天的開箱簡評就到這裡了,關於他的詳細評測對比我也會在以後的文章為大家帶來,敬請期待,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