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著看完《不完美的她》,跑到豆瓣打了滿分,只為弱者守護一道光

2020-09-05 佩寧說

哭著看完《不完美的她》,為劇中的穆蓮生、林緒之哭,為惠奶奶哭,為李星星哭,為那個被父親賣了的三歲小孩哭,也為自身的那些不愉快、迷茫的過往哭。

正如海報上所說「世無完美」,這世界哪裡有完美,幸運的人慢慢長大,而不幸的人卻是一夜長大。

因為父母的不完美,因為世界的不完美,童年創傷靜悄悄地發生著,在不合適的年齡,你得學會討好別人而獲得生存,學會自己勇敢,學會獨自在角落裡用寂寂的眼淚擦拭自己的傷痕,然後繼續活下去,童年的絕望更是一種看不見太陽的絕望,或在漫漫的途中得到救贖,或寂靜的、麻木的「死去」。

但凡有一束光照亮前方,那或許就是生的希望。為了這個,我想好好解讀《不完美的她》,希望更多傷痛的人看到劇中的「三份執念,二份救贖,一份忘記」,朝著光亮的地方看去,走去,然後擁抱光明......

一、生活不是童話,那些我們不願面對的家庭暴力、虐童、女性窘迫等社會問題從未遠離我們

  • 韓國N號房事件,74位女性受害者,26萬人圍觀,受眾匪夷所思,人性的醜陋一直在黑暗處蠢蠢欲動;
  • 鮑毓明事件,14歲的女孩被親媽送到「禽獸」的手裡,被高智商、心理變態的養父性侵長達3年,長期被折磨的女孩患上了嚴重的創傷性應激障礙和重度抑鬱,她多次自殺,割過腕,也跳過河;
  •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作者以自己為原型講述了女孩長期被家教老師性侵,不幸的是,原書作者,才華橫溢、學業優秀的林奕含最終沒有走出創傷心理,而最終走向自殺;
  • 福州一位3歲的小女孩被親生父親賣掉,被警察解救後無家可歸;
  • 貴州一位11歲女孩遭親生父親虐待長達5年,被開水燙頭、魚線縫嘴、跪碎玻璃、針扎手指等酷刑,而母親竟默許了父親的暴行,長年的虐待下,11歲的女孩精神恍惚、渾身是傷
  • 甘肅女孩遭猥褻跳樓自殺

......

童年創傷一直都不是個案,在一項始於1992年的前瞻性研究《Association of Childhood Trauma Exposure With Adult Psychiatric Disorders and Functional Outcomes》的報告中發現了讓人心碎的事實:在1420名的隨機參與者中,共計1007人在童年時期經歷過創傷性事件。

另外,在中國反家庭暴力求助網網站,相關的數據統計更為驚人!截止到2019年11月23日,網站訪問人數累計達253144次,平均每日瀏覽量就高達345.8人次。

而這些只是冰山一角,還有沒有發聲和發不出聲音的大多數在不為人知的角落裡正飽受折磨或孤獨地舔舐傷口。貴州11歲的小女孩被光明正大地虐待了5年,被鮑毓明性侵三年的李星星多次報警無果多次自殺......

正如劇中小女孩所說:會有人聽到嗎?會有人願意聽到嗎?

——希望劇中傳達的執念能夠為弱者豎立一塊路標,為旁觀者提供一個幫助的方向,指引困頓的人群找到陽光!

二、相信三份「執念」,堅持向外求救

林緒之慎重地告訴穆蓮生:你一定要學會求救,當你以後感受到危險的時候,你一定要學會求救。

穆蓮生想起過往被繼父虐待後,向母親求救,而被母親無視的場景,絕望湧上心頭,那個帶自己到世上的人都靠不住了,還有別的人能靠得住嗎?

孩子,有的!正義有可能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

劇中:林緒之拯救了穆蓮生,袁玲收養了林緒之;現實中,李星星遇到了中國首位專職公益律師郭建梅;這一件件被揪出來的案件中,所有的施暴者終究逃不過法律的制裁、公義的審判!

劇中的林緒之是有執念的,警察是有執念的,媒體是有執念的,請相信這種執念!

三、那些「大型劫難後」的餘生現場,我們要試著了解

我是誰?」

「我的媽媽為什麼要拋棄我?」

「是我做錯了什麼嗎?」

在女主林緒之30多年的生命中,「被媽媽拋棄」的原罪在她的心理形成了一個巨大的黑洞,她變得極其敏感,具有親密關係障礙,平時我行我素不顧他人感受,與外人語言表達障礙。

表明上看林緒之是幸運的,遭親生母親拋棄後,被善良的養母收養。

然而,0-7歲是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童年時候的創傷與缺愛,讓我們的內在小孩沒有得到應得的滿足和安慰,使得我們的內在形成一個被隱藏的敏感脆弱空間,如同一塊永遠癒合不了的傷疤,無時不刻的地痛在生活中。

她活在獨立的世界裡,養母無比心酸地說:30年了,你從來沒有向我撒過嬌,有那麼困難嗎?有寵愛的記憶才懂撒嬌,我寵愛你嗎?一次,你就向我撒嬌一次,我是你真正的母親!

然而和以往一樣,養母依然沒有得到任何回應,她落寞地轉移話題,故作瀟灑地離去,而留在原地的林緒之一樣難過無比,她渴望自己能夠放開自己,能夠安慰母親,可是她就是開不了口,她明白自己病了,她渴望找到答案來解脫自己。

創傷心理不是嬌柔做作,而是實在的心理缺陷,它無時不刻地遮住生活中的陽光。而童年是人生的底色,底色不一樣,長出來的內心世界也截然不同。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過一句話再貼切不過: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通常,創傷性童年典型心理狀態有以下幾種:

「討厭自己,自卑」

自己討厭自己了,對自己的生命無所謂,很容易悲觀,覺得自己如果沒有出生在這個世界,就好了;同時也覺得自己不值得被任何人喜歡。

林緒之已經30多歲,一直單身,不是沒有愛人,而是覺的自己不配被人愛,她與鍾惠說:我被媽媽拋棄,也許我就不該來到這個世界。

她們極度自卑,不能正確的自我認知,需要通過他人的肯定來確認自己的價值。

活在恐懼、孤獨中」

她們嚴重缺乏安全感,時刻都在觀察周圍的事物,林緒之車上隨時帶著鐵鉗,門窗關得嚴絲合縫,晚上很難入睡,有了獨立生活能力後,迅速地搬離了養母的家庭……從這些細節中,就能看出林緒之活得有多緊繃和辛苦。

蓮生討好性人格,在被繼父折磨的全身驚恐、戰慄之後,還擠出笑容說:好好玩。

她們特別敏感,總是在洞察別人的情緒—— 因為他人情緒變化和自己的求生本能緊緊聯繫在一起了。

「創傷性應激反應」

林緒之的創傷性事件源於火引起的火災,穆蓮生的創傷性事件是穿著白紗裙被繼父猥褻,當她們看到相應的創傷相關場景時,立刻就陷入應激情緒中,痛苦、發狂,不能面對。

「成為多種精神障礙的誘因」

在精神障礙診斷和統計手冊中將「童年創傷」納入精神障礙的風險與預後因素,通俗點講,就是童年創傷對一個人的人格發展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因素。

對於孩子而言,童年是他們在父母的帶領認識世界、塑造人格的關鍵時期,是一個人內在父母與內在小孩的形成過程,內在父母往往來源於童年時期外部父母給予的環境映射,而內在小孩則來源於童年時期自己的情緒映射。

當內在父母與內在小孩形成惡劣的對峙關係時,這個人很容易失陷於內部衝突而走向自我毀滅或毀滅他人。

戰爭瘋子希特勒正是這種傷害的典型案例,他在兒童時期遭受父親的暴力養育,經常被拳打腳踢,嘲諷侮辱。「暴虐、強大的父親」是他的內在父母,「受虐、弱小的孩子」是他的內在小孩。成年後的希特勒,徹底認同了施暴者,攻擊柔弱的內在小孩,為了消滅柔弱的存在,他把內部柔弱的小孩投射到周圍的弱勢群體中,瘋狂地施暴,創造了人類的悲劇。

四、真實的看見,是一切療愈的開始

大部分的創傷都可以通過正確的方法進行療愈,比如冥想、內觀等,一些更深的創傷,則需要藉助專業的輔導走出傷痛,例如心理諮詢師等,不管是哪種方法,不管曾經的創傷有多重,請你相信:它一定可以被療愈。

劇中林緒之運用了梳理生命線的方式,追溯創傷性事件的源頭,開啟自我療愈的過程,並通過穆蓮生、穆靜、親生母親,慢慢回應並重塑內在父母和內在小孩,用成長的力量去恢復創傷。

首先看見童年時期的自己:

那個弱小的內在小孩值不值的同情?她們是不是做錯了什麼,才被傷害?

林緒之對自己的童年充滿了疑惑,那場火災是她心裡的一個關鍵鑰匙,然而那把火到底是誰放的?她無數次想起那片火和自己手中的點燃的火柴,她不敢面對自己的「內在小孩」,以至於潛意識裡隔斷了那片回憶。

穆蓮生的出現,讓林緒之比較全面、客觀的看見了另一起童年創傷事件,那樣可愛、懂事的孩子依然會受到創傷,這不是孩子的錯,而是她們擁有了「有毒父母」。

隨著拯救穆蓮生的事件展開,林緒之慢慢原諒了接納了自己的「內在小孩」,並慢慢了解到穆蓮生的父母和自己父母的真相,進行了第二次深度看見,修正自己的內在父母。

《請回答1988》中,有一句臺詞說道:上帝不能無處不在,所以創造了媽媽!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媽媽都有能力守護自己的孩子。

穆蓮生的媽媽穆靜是一個可憐的人,剛結婚不久,就失去了丈夫,她也曾一天打幾份工,發誓要好好帶大自己的孩子。然而,實在太苦、太累,不堪命運的折磨的她迫切的需要一個人的幫助。

小武出現了,穆靜像是抓著救命稻草一樣緊緊地抓住這個小富二代,在三個人的生活中,小武暴躁,性格怪癖,而穆靜試圖維護過自己的孩子,但是一想到曾經遇到的種種困難與不幸,慢慢地選擇了視而不見,任由自己沉淪,造就了穆蓮生的悲劇。

穆靜和惠奶奶,兩個特殊的媽媽,一個正在做出錯誤選擇,一個為了當年的錯誤選擇付出了一生內疚,她們的錯誤終有冥冥之手去審判她們。

正如劇中所說:有的媽媽在面對生活的艱難時,以為丟下自己的孩子就能擺脫困境,但內心的折磨卻讓她陷入了一生的不幸。

這一層的看見,不是要我們學著去原諒,而在於我們要修正內在父母的錯誤,用正確的方式對待自己,和自己的下一代,為了更好的收養穆蓮生,林緒之積極地去尋找了心理醫生,為自己療愈。

邁出這一步之後的林緒之,看清並修正了自己的內在小孩和內在父母,才深深地意識到自己的真實存在,她開始接受與田放的親密關係,與閨蜜的擁抱。

《內在父母的覺醒》作者波拉德說:「解決內部衝突的關鍵是進行積極的自我養育,以滿足兩個內在自我的需要。」

真正的長大,是讓自我成長的力量大過童年創傷和原生家庭的桎梏。

五、最重要的不是治癒,而是帶著痛活下去。

林緒之知道了親媽的苦衷,卻也知道了親爸的變態,面對爸爸的詛咒,絕望湧上心頭,林緒之歇斯底裡的吼叫起來——痛還在

生活不是童話,穆蓮生被林緒之救了,但林緒之沒有辦法時時刻刻陪在她的身旁,對於穆蓮生來說,更重要的還是她的自救,她得學著去面對過去和當下。

穆蓮生坐在木馬上,對著對面空空的木馬,忍住想要流下了的眼淚,微笑的重複著過往開心的場景:媽媽和外婆聊天的時候,小鷗拉著媽媽的手的樣子,媽媽睡覺的樣子,媽媽怕火的樣子.....

——記住開心的,忘記不愉快的!


澤即將病死,警察來鍾惠這兒報信,對著前來報信的警察,鍾惠淡淡地說:「李澤是誰?」——對於不值得的人,就徹底把他趕出生活!

也許傷痛無法完全痊癒,但是我們要想著法子把黑暗從內心裡趕出去,絕不留情!

結語:

《不完美的她》傳達的三份執念與兩份救贖閃著善念的光芒,探討創傷童年的影響及修復三個層面,為弱者點燃了一盞燈塔;同時又把女性窘迫與獨立等問題做了幾個漸進式的探討,例如未婚先孕的媽媽,正在拋棄孩子的媽媽,拋棄了孩子30年的媽媽等集中在一起進行深度展示,具有普廣的現實意義,值得深深反思。


我是佩寧,不安分的全職寶媽,熱衷於讀書、自我覺醒與知識分享,關注我,我們攜手成長,遇見更好的自己!

相關焦點

  • 看完《不完美的她》,我為《危險的她》感到可惜!
    看完《不完美的她》,我為《危險的她》感到可惜!《不完美的她》這部翻拍自高分日劇,集齊三大影后的作品終於結束,而豆瓣評分在6.6分的基礎上還會再降,這讓我想到了前段時間的《危險的她》!不完美的她為什麼要拿《危險的她》與《不完美的她》作比較呢?首先,兩者都是翻拍劇。
  • 影視心理專欄:《不完美的她》誰才是弱者的「天敵」
    碩博心理撰稿人:張茜 在《不完美的她》中,女性角色們都有自己的困境:主角林緒之面臨著童年創傷,生母鍾慧面對著心懷不軌的前夫,養母袁玲多年都打不開女兒的心結,而從電視開播起,就被人罵的蓮生的親生母親穆靜,更是步步艱辛。
  • 豆瓣9.1,超過一半人打滿分!它是公路片經典中的經典
    記得小時候看過一部讓我念念不忘的經典電影,一個小男孩被罪犯劫為人質,然而公路上的逃亡旅程中,罪犯大叔和小男孩卻產生了一種亦父亦友的微妙感情。結尾處,罪犯大叔被狙擊手擊斃,倒在直升機下的長長荒草地,螺旋槳捲起的狂風中美鈔亂刮,而我和片中的小男孩一樣哭得稀裡譁啦。
  • 看完這部最催淚日劇,我哭了好幾天.
    2013年夏天第一次看,我在自習室裡哭得稀裡譁啦,隨後的幾天都很難過。這部劇在豆瓣上的評分是9.3分,是非常高的分數了,71%的人打了五星,可見是真的很好看。當時才5歲的她在劇裡演一個7歲的小女孩,一哭一笑都特別動人。在我心裡,愛菜醬真的可以說是最最最最可愛的小姑娘了。
  • 你如何評價最新國產劇《不完美的她》?
    近期,關於《不完美的她》的話題頻頻上熱門讓人無法忽視它的存在。這不,我閒著無聊就想著追來看看,後來看了許多彈幕才發現這原來是2010年日劇《母親》的翻拍版。對於,國產劇的評價,觀眾們的觀點總是兩極分化很嚴重的,更何況是一部翻拍的國產劇,《不完美的她》也不例外。
  • 豆瓣9.5,多少人咬牙哭著看完
    即便紀錄片落幕之後,內心的酸澀也始終無法遏制。難怪這季相比之前一部,拍攝手法雖然進行大幅度修改,觀眾卻巍然不動地,在豆瓣給出9.5高分:女孩名叫杜可萌,聲音裡既有著符合年齡的活力熱情,也有與年齡不匹的成熟鎮定。
  • 《多哥》,一部被二哈感動到哭的電影
    看完這部電影你就知道了——多哥是一隻天生的領頭犬,然而在它小的時候卻根本不被賽帕拉看好,覺得它身材短小,智商不夠難以訓練。但多哥每次都能逃出狗籠,給賽帕拉的雪橇隊製造麻煩。賽帕拉兩次把它送人,但都沒能成功。
  • 這種劇不打滿分打什麼
    看劇是為了什麼?以此為生的肉叔,第一反應也是:圖個開心/解壓/好笑/放鬆。
  • 3歲娃視頻暖哭無數網友:滿分的父母,養不出及格的孩子
    作者:雪兒(爸媽進化論主筆)在人們的印象中,3歲的娃正是愛哭愛鬧愛粘人的時候,就算上房揭瓦都是值得全世界笑著原諒加稱讚。最近,一個寶媽在網上分享的視頻,似乎一下子「顛覆」了人們的認知。三歲的寶寶清晨醒來,怕打擾還在睡夢中的媽媽,自己一個人跑到陽臺上百無聊賴地「打發」時間。
  • 豆瓣6.7,我卻要給它打滿分
    《內戰前》由《逃出絕命鎮》和《我們》的團隊製作而成,從故事性的角度來說,確實不如前兩部作品,因此IMDb只有5.5分,豆瓣6.7分。 第一次是維羅妮卡與電視主持人辯論,她認為美國社會對黑人不公正對待是刻在這個國家的骨子裡的,而這種現狀即將被打破。
  • 小學生考卷打100分,寶媽看完卻憤怒質問老師:「這也能滿分?」
    小宇今年7歲,剛上小學一年級的他成績很好,經常考試拿滿分,是個人人都羨慕的「別人家孩子」。如果是一般的家長,自己的孩子成績好一定會覺得很驕傲,但是小宇的媽媽並不,從小對孩子嚴要求的她對小宇實行著嚴格的教育方式。這天,小宇把考了滿分的卷子拿回了家。
  • 「他無懼全裸,只為見媽媽」,孩子們的舉動,看哭無數人
    當了媽之後,總是見不得孩子生病、受苦的新聞,《人間世》裡的故事,看一次我就難過一次,後來都不敢看了。雖然我也說,我們就是不斷在團圓和別離中成長,但是看到生活中不得不和孩子分別的情景,我還是難以承受。平時我們總以為,作為媽媽,我們付出了全部。
  • 《內戰前》:豆瓣6.7,我卻要給它打滿分
    《內戰前》由《逃出絕命鎮》和《我們》的團隊製作而成,從故事性的角度來說,確實不如前兩部作品,因此IMDb只有5.5分,豆瓣第一次是維羅妮卡與電視主持人辯論,她認為美國社會對黑人不公正對待是刻在這個國家的骨子裡的,而這種現狀即將被打破。
  • 《烈火如歌》選角造型和演技滿分!但最後不知道怎麼評分了?
    《烈火如歌》選角滿分、造型滿分、演技在線、顏值滿分、實景滿分、配角演技滿分、ost滿分。原著黨力薦,豆瓣已經不是以前的豆瓣,不知道這麼多尬黑的劇評是怎麼來的!在優酷看劇的時候看到豆瓣評論,看到很多打一星的後面跟著讓人無語的理由,氣的我掏出豆瓣恨不得打十星來氣死黑子們。烈火如歌第一集我就被迪麗熱巴和周渝民圈粉了,不知道吐槽他(她)們演技的黑子們自己又有多精湛的演然後就被帶入了電視劇裡,刷了5集才突然意識到又要等上好幾天,我1號就看完了,但是這幾天還是時不時點開。
  • 豆瓣均超8.5!近2年來最值得一看的高分動畫電影?
    閒暇時還有什麼比看動畫電影更讓人開心的事呢?近2年來有哪些最值得一看的動畫電影呢?一起來看看吧~觀看地址:B站豆瓣9.0!京都動畫製作的《吹響!上低音號》系列劇場版動畫,京吹根本不需要男主角,新人的成長,演出到位觸動人心。
  • 看完這8部豆瓣高分驚悚片,連昆池巖、寂靜之地都是小兒科了
    二次搬家後居然把鬼影也一起搬走了...看完根本不敢搬新家!「兒童,陰宅,老女人,夫妻,驅魔人,靈魂出竅...該有的美式恐怖元素都有且在水準之上。」——影志這張差不多是全劇最恐怖的鏡頭了,婚紗新娘...網友支招說把她想成朋克老太太就沒感覺了!
  • 《不完美的她》:眾多戲骨飆戲,誰才是那個完美的她
    女性話題劇《不完美的她》大結局,每個不完美的她(他),都找到了應該有的歸宿。過程曲折,結局理想,壞人伏法了,好人如願以償了。她有很多的心理戲可以通過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表達出來。趙雅芝演繹的溫婉、優雅、含蓄、隱忍,哭戲也很令人心痛。但是她的眼神裡沒有戲,面部表情有些僵,看不出情感的變化。幾次與惠英紅的見面,小心翼翼的搖頭,讓人很出戲,頭一次發現搖頭也可以表現侷促感。
  • 因為女主是姜恩惠,本來是低成本爛片,看了十分鐘直接打滿分!
    因為女主是姜恩惠,本來是低成本爛片,看了十分鐘直接打滿分!
  • 讓愛不缺位,愛滿分20給孩子打造滿分愛和保障
    想想,你是否曾為了孩子著急上火失態過、為了孩子不眠不休累倒過、為了孩子輾轉反側失眠過、為了孩子一擲千金剁手過……  想想,還有誰能讓你毫無保留的這麼做?吃苦受累之後卻還甘之如飴?  在中國,但凡是孩子的事,就是不可將就之事,我們一門心思只想給孩子最好的,縱使嚮往蒼穹,也毫不猶豫願為孩子化為夯土。
  • 爆哭預警!小粉帶著老白回來了!
    2008年1月開播,2013年9月劇終,為我們奉獻了5季精彩絕倫的刺激和無盡的感慨。在權威評分網站Metacritic上取得99分高分(滿分100),以「世界上最高評分電視劇集」(Highest-Rated TVSeries)的身份寫入了2014年金氏世界紀錄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