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你好,李煥英》的熱映,賈玲和張小斐的神仙友誼也衝上熱搜了。
其中有一個小故事特別搞笑,張小斐失戀了去找賈玲傾訴,結果,哈哈哈,大家看截圖:
張小斐嘚吧嘚吧地訴說自己有多難受,轉眼一看,賈玲已經睡著了!
哈哈哈,玲兒,不愧是你!
但是賈玲也很委屈,她好不容易有一天休息,開了紅酒點了烤魚,就打算享受呢,誰想聽人叨叨失戀啊!
幸虧她烤魚吃得少,哈哈哈哈哈,賈玲你怎麼這麼誠實,太可愛了!
作為一枚地道的吃貨,她只對食物忠誠,失戀有什麼大不了的嘛,怎麼能耽誤享受美食?!
這就是純正乾飯人自帶的喜感,他們的快落普遍又易得,生活中總是充滿樂趣。
當然,很多時候也會為一口吃的,鬧出無數笑話,把自己活成段子裡的主人公。
比如這本《老田就愛高麗麗》,吃貨麗麗為了一口美食,無所不用其極。
老田跟在她屁股後面,一撿就是一個爆笑梗。
甚至,他根本不用細畫,草草塗幾筆,把事情說清楚,讀者就被逗得前仰後合。
比如,為了吃幾個餃子,麗麗要施展詭辯大法:
為了買肯德基,還要撒謊,被拆穿了還得強撐,心酸又好笑:
出去逛街會被吃的絆住,吃個飯,坐個車,也容易出洋相:
而且,一旦大家都知道你能吃、愛吃,就會自發地調侃你。
有時候真的不想老被說呢,但沒辦法呀,吃貨人設立得太深,人生處處是尷尬:
嗐!光看文字已經想找個地縫兒鑽進去了!
麗麗不容易,誰能擺脫美食的誘惑呢?
別說她只是京郊普通白領,能吃到的美食左不過那幾種口味。
就算是吃遍天下的陳曉卿,還不是一次次為一口美味鬧笑話?
這本《至味在人間》裡記錄了好幾個令人捧腹的吃貨段子。
比如,他寫中年男人想吃葷腥、但有為了健康不得不減肥的囧狀:
老友寬總請他吃飯,他哀求對方吃點清淡的。
但寬總是比他更兇猛的肉食愛好者,寬總眼中的清淡美食就是北京烤鴨:
哈哈哈,最後這段真是絕了,每一個減肥人士都懂!
還有不少寫親情的片段,因為體察生活十分深入,搞笑中藏著深深的感動。
比如,《父母大人的飲食偏好》這一篇,他寫帶父母去日本旅行,推薦了很多美食,父母只覺得貴,不肯吃。
他突然想到一個問題:真的,這麼多年,我爸我媽最愛吃的東西是什麼呢?我還真想不出來。
嗚嗚嗚,為什麼小蝸一邊笑著,眼淚卻流了下來?
食物不只是吃的,它背後有無數家庭故事,裝著滿滿的情意和愛!
而且,不用擔心它有地域和國別之差,美食的穿透力是無窮的。
從英國來四川留學的扶霞就是一個生動的例子:
剛到成都時,她還像個正兒八經的留學生,時不時反思學術上有沒有進步。
很快,這裡散漫悠閒的生活氣息和琳琅滿目的各色美食就攻陷了她:
四川美食打卡之旅正式啟動!看她筆下的擔擔麵,字裡行間都是驚嘆和深情:
愛了就想學,扶霞是果敢的行動派,直接跑到專業的烹飪學校拜師學藝。
她拋開偏見,全方位、樂呵呵地沉浸在中華美食光怪陸離的遊廊之中:
大家想像一下扶霞磨刀的畫面,一個英國姑娘哼哧哼哧地跟菜刀較勁,是不是覺得忍俊不禁?
那還是20年前的成都,想來扶霞估計也會成為當地人口中段子一般的稀罕事兒吧?
甚至,這種顛覆式轉變,她自己都覺得好笑:
美食就是這麼神奇,它潛移默化地改變著每一個接納它的人。
它把你從孤獨的角落或孤寂的高處拉過來,讓你擁抱熱氣騰騰的人間煙火,獲得治癒或慰藉。
得到這樣的照拂,被說成小丑或吃貨又有什麼關係呢?
乾飯人才是人上人!不接受反駁!
推薦閱讀:
▼ 戳閱讀原文,免費看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