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40,才懂得了婚姻和父母
最近,在一檔節目中,柳巖坦言自己已經單身三年了,迫切地想談戀愛。
這一番言論讓人大吃一驚,畢竟她有才有貌有事業,想談戀愛應該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然而柳巖卻直言自己確實沒有人追,機會真的不多。
為此她甚至聽從嫂子的安排,步入了相親的行列,一天內接連見了兩位相親對象。
與很多人被催婚,被逼相親的態度不同,柳巖很坦然地就接受了。
面對相親,她表現地既期待又重視。
又是慎重地挑選衣著,又是認真地打扮自己,想給對方留下一個好印象,希望在這次見面中可以遇到相處得來的人。
柳巖的這些積極舉動,引起了不小的爭議。
有人譏諷她恨嫁,飢不擇食,明明好好的一個獨立女性,偏偏急於步入婚姻做一個依附他人的小女人。
有人覺得她懦弱,因為年齡到了,迫於家庭的壓力,不得不自我妥協,將就地找個人嫁了。
畢竟在如今這個時代,越來越多人開始標榜女性要追求精神獨立,我單身我快樂。
但婚姻這個東西,就是有的人需要,有的人不需要,渴望愛情和家庭並沒有錯。
一個人的生活再精彩,對於有些人來說依舊會渴望有人能填滿她心裡的柔軟。
其實,婚姻一直是柳巖心中的一個結,在她心裡:
愛情就是,一個人生活也挺好的,你來了,我好像更甜蜜了,如果你走了,我也並沒有更差。
獨立女性不是「我單身、我快樂、我就不談戀愛」,而是她們同樣可以談戀愛,可以去尋找那個攜手到老的另一半。
曾經,柳巖也覺得工作是一切,一個人也能生活得很好,面對家裡各種暗示、各種催婚,置若罔聞,甚至感覺無力和厭煩。
但人到中年,年近40歲的她終於明白了婚姻的意義,懂得了父母的那顆心。
父母走後,我們直面死亡
因為家庭的原因,柳巖很早就開始工作養家:
後來她漸漸有了能力,給父母換了大房子,抽出時間來帶他們一起旅行。
在父母四十周年結婚紀念日,她還專門為父母補辦了一場溫馨的婚禮。
在婚禮上,父親曾對她說了一句話,成了她這輩子最大的遺憾:
面對父母的催婚,那時的柳巖一直沒放在心上,總覺得來日方長,而把心思都放在了工作上。
然而不久後,父親因胃癌病重,在臨終前他語重心長地對她解釋說:
我這輩子已經夠了,女兒這麼孝順,就是你還沒成家,我要是走了,誰來好好照顧你?
這句話讓柳巖突然懂得,父母有時的催促,不是因為他們守舊,認為女人一定要結婚才有價值,而是他們希望在自己老去離開後,有人能代替他們照顧她。
人生就是越往後走越會發現,人年歲越大越需要某種情感的寄託,越能明白為什麼父母會渴望自己能找一個伴。
因為婚姻不但成全的是自己,也是父母。
演員焦俊豔也曾透露自己被家裡催婚,她不懂自己才32歲而已,為什么爸媽總在催她結婚。
高亞麟一句話道出了真相:
父母在,你老覺得有一堵牆擋在你和死神之間。
父母一沒,你直面死神,你開始能清晰看到你人生的盡頭。
為什麼老人會催你,各種嘮嘮叨叨的,因為他們開始直面死神了,開始焦慮了,就想著做那些你沒完成的。
是啊,父母就是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堵牆。
我們總覺得未來很遠,時光很長,卻忘記了生命的殘酷和脆弱。
他們的催促和嘮叨,都是在害怕自己能照顧和守護你的日子越來越少。
希望在自己老去之前,放心地把你交到另個人的手中。
可是,我們卻總是在失去的時候才懂。
父母在世,別虧欠他們太多
父母還在的時候,我們總是嫌棄他們嘮叨,仿佛我們做什麼,他們都覺得不滿意。褲子磨破了要嘮叨幾句再幫你縫,吃飯不端碗也要嘮叨,聽得人耳朵快起繭子。
就像是《家有兒女》裡的劉梅,無論劉星做什麼,她總是嘮嘮叨叨的,劉星有時候嫌她煩,她說:「你現在嫌我煩,看我老了誰還嘮叨你。」
小時候看這個劇總覺得劉梅對劉星不好,但長大了卻開始羨慕劉星有一個時刻嘮叨他的媽媽。
因為這種嘮叨,是她表達愛意最直接的方式。
父母上學的時候催我們寫作業,畢業後催我們結婚,結婚後催我們生孩子.催著催著,他們就老了,再也催不動了,嘮叨的話說到嘴邊又咽下了。
因為他們老了,不敢在兒女面前嘮叨了,怕他們不耐煩,更怕他們生氣。於是,他們變得小心翼翼,不想給兒女添一點麻煩。
《幸福一家人》裡有一段很現實的劇情:
麵館老闆的兒子當了醫生後有出息了,卻提出要跟家裡斷絕關係,因為單位的人都看不起他,他們有背景走到哪裡都不怕,只有他,被嘲笑永遠是賣面老闆的兒子。
父親聽到這段話後愧疚地低著頭,不敢抬頭看他,他顫抖的雙手無處安放,最後走到兒子面前鞠了一個躬,含著眼淚說:
父母含辛茹苦地把兒女撫養長大,希望他們長大後能出人頭地,可是當他們真正有本事了,卻開始嫌棄父母不能帶給他們更多的資源。
這是為人父母者最悲哀的一件事,花了一輩子的時間,卻養不出孝順的兒女。
所以當兒女有出息後,父母們都開始變得沉默了,他們知道自己幫不上忙,更害怕幫倒忙,於是在屋簷下也總是習慣低著頭。
也許只有等到他們離開的那一天,兒女才會發現,自己虧欠了父母太多。
我們可以做一個簡單的計算題:
工作後假設我們每年回家7天,父母年齡為50歲,那我們工作後和父母相處的時間已經不夠365天了。如果父母突然病重,那離別將會來得更早一些。
父母辛苦地把子女拉扯大,但是後半輩子能待在一起的時間,加起來還不超過一年。
可是父母從來不會埋怨,他們寧願怪自己沒本事,也不會怪孩子沒出息。
我們早就習慣了父母無條件對我們的好,再也沒有人會像父母一樣愛我們了,但是最怕的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父母老去的速度,遠遠比我們賺錢的速度更快。
所以,平時再怎麼忙,也記得抽出時間也給他們打個電話聊聊天,逢年過節都記得回去看看他們,別讓他們辛苦了一輩子都等不來子女的孝順,更別讓父母走的時候還帶著遺憾。
有的時候父母總是催婚,其實他們著急的是自己,他們怕自己離開的那一天,卻沒有人能替代他們好好照顧你,他們放心不下。
如果我們能好好替父母換位思考,也許就能懂他們背後深沉的愛了。
最後,希望我們父母尚在人間的時候,我們能少留一點遺憾,別等到失去才懂得珍惜。
點個【在看】,願每個人都能善待老去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