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打蘇:電影《初戀那件小事》,每次看到小水翻開阿亮學長留給她的那本相冊,都會淚奔。原來最動情的事,就是我也剛好喜歡你。
是啊,還有什麼比「我也剛好喜歡你」更打動人的呢?不同的是,兒時看這些甜甜的愛情,更多的是嚮往卻不懂也不敢表達;@劉巧莉:可能是《釜山行》裡,那個眼含淚水,任由女生咬上脖子的棒球少年,不舍後的含笑釋然那一幕,真心感慨。
@小萌子:《惡作劇之吻》那場大雨,直樹吃了一天的醋按著湘琴的肩膀大吼你不許喜歡別人的時候,已經決定放棄的湘琴突然被親又驚又喜又不敢相信又睜不開眼睛的樣子。青春裡誰還沒信過這種愛呢。
而如今長大了,卻成了因為顧慮太多,變得更沒勇氣說出「我偏要勉強」的心酸。自己越慫,越會把心底的悸動悄悄收好,然後繼續按部就班地做「大人該做的事」。@萩天:《我的野蠻女友》裡車太賢被全智賢叫去參加她的約會,中途全智賢去洗手間,車太賢對那個相親對象說「你要記得十件事」。
也越想一遍遍重溫經典作品裡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場面,在莫妮卡說出那句「我願意」的時候淚如雨下,很不得和公寓裡的人一起衝過去擁抱慶祝。@賢餘:《老友記》裡錢德勒為了給莫妮卡一個驚喜死鴨子嘴硬說一輩子都不會結婚,莫妮卡信以為真這倆人差點錯過,最後誤會解開時莫妮卡和錢德勒互相求婚的場景。
可能是真的應了那句「願所有美好都能夠失而復得,所有苦難都是虛驚一場」的最美好祝願,最打動人的經常是舊愛重逢的情節。
@舊事甚歉:《琅琊榜》的城外亭子裡,霓凰抓著長蘇的衣服質問到:「痣呢?我記得這裡有一顆痣!我知道你就是我的林殊哥哥。」
仿佛觀眾心中執拗的堅持、苦苦的等待,也終會有迴響。哪怕是存在於幻想裡,也算是了卻了一樁心願。@阿爾法貝塔:《愛樂之城》。男女主為了前途和事業分開,在多年後突然相遇時,忍不住幻想在第一次見面就擁吻,幻想兩人堅持下去沒有分開,也許生活變得不同,但卻能和愛人相擁。
還有不少讀者,最忍不住痛哭的,是影視作品裡出現「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勇氣。@茴字有四種寫法:央視版《三國演義》,諸葛亮坐在手推車上,蒼茫的戰場,巨大的夕陽,諸葛亮仰天長嘆,「悠悠蒼天,何薄於我!」,背景聲長鳴,無限悲愴。
而隨著年歲的增長,就更能在「渺小人類面對不可抗力」的劇情中,感受到那份無力的悲愴。@封狼居胥:老版本的《亮劍》,騎兵連和敵軍對衝,最後孫德勝一個人獨臂向敵軍衝鋒,口中喊著騎兵連衝鋒。
有時候信仰的對象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有時候是那些守護家族、保衛祖國、拯救世界的崇高理想。@new face:《海豚灣》,環保人士不顧生命危險,收集日本漁民大規模屠殺海豚的證據,最後突破重重阻礙來到IWC會議上,將屠殺視頻公諸於眾的時候。
@貝貝:《琅琊榜》太好哭了,在皇帝壽宴上長公主冒死進諫、群臣高喊「臣附議」那一段,想一下都要淚流滿面。
而有時候是「我不願同流合汙」的堅守,就足以讓人們慷慨拋下一切。@南安:《西西里的美麗傳說》裡大家圍著她點菸的那個鏡頭,我無論多少遍一樣心酸,後知後覺發現淚已經流下來了。
@Lily:那必然是《霸王別姬》。「我本是女嬌娥」 小豆子為了這句話吃了多少苦,我永遠都不忍看。
人人都在歌頌反叛者,但鮮有人知道「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需要多大的精神力量和自我犧牲做支撐。直到自己也一人行走在冷風中,拎著重物和寒風對抗的時候,突然意識到那些堅持著不崩潰的人原來這麼堅強。當然,更真實的淚水永遠是那些 「這不就是我自己嗎」的觸景生情。
@Much More:五月天《乾杯》的MV算不算,從初中畢業哭到高中。「時間都停了,懷念的人啊,他們都回來了」。與其說是為熒幕裡的他們而哭,不如說是想到了熒幕另一頭的真實生活。
為我也經歷過類似的不公平對待,為我也有過那麼傻傻的暗戀樣子而難過。
@TG:《藝伎回憶錄》裡千代說,「我走的每一步,都是為了更接近你」;我覺得用真心追過星的人或者是有過許多年暗戀經歷的人,應該都會像我聽到這句對白後一樣,震顫,心酸,委屈,最後依舊心甘情願。
@Milkster:我的哭點是《少年的你》陳念受欺負的所有畫面……可能是我也受過校園暴力的原因,太能理解被忽視被排擠卻無力反抗的感覺了。"你們為什麼還不放過我們。"
也為我也有個像電視劇裡一樣寵愛自己的家人,而驕傲。@ADE:《請回答1988》裡的「超人歸來」那集,阿澤去比賽然後被新聞誤報飛機失事,鳳凰堂急得徒手砸鎖,但是打通電話後又強裝鎮定的那個片段。
我從小就在外面讀書,經常生病了也是自己照顧自己,高中那會兒有一次腿摔斷了,本來以為得自己拄拐滿學校跑,結果告訴家裡後,第二天我爸直接請了半個月的假過來照顧我,當時我爸剛剛升正科,其實有很多事情等他去做,但是他就那樣來了。我再打不了字了,因為現在眼淚滴得滿屏幕都是。
就像讀者@Jane看《武林外傳》的那番感觸,「掌柜的委屈,以前不懂,自己到了快三十的時候,就懂了她對老白的小心翼翼和不安全感,她真的好委屈……」脫胎於最真實成長的那些瞬間,或許在懵懂的年紀不理解其中的苦澀,甚至困惑於主角在堅持、痛苦、糾結什麼。
直到親身經歷了被迫不斷失去與放棄的日子,才產生「越長大,看它越想哭」的效果。
@立十:赫敏對父母用一忘皆空的時候。小時候看沒什麼感覺,長大了再看看多少次都哭死。
@何翔:《士兵突擊》裡史今班長退伍那一幕,高連長在空蕩的連隊衝許三多發洩那一幕,老馬回頭敬禮那一幕……太多了,這部劇我幾乎每隔幾年就會看一次,每次都有不同的淚點,也有不同的感受,部隊的生活很簡單,感情很純粹,男人的成長很難,也很澀。
如你所見,長大的過程伴隨的無奈是——生活裡能像青春疼痛小說裡那樣,肆無忌憚地表現自己情緒的時候越來越少。於是成年人的宣洩,大多既是靜水流深,又是「一山放過一山攔」。@唉悠煨:自來也死後,鳴人拿著冰棍坐在路邊路燈下無聲的流淚。
@pineapple:《亮劍》魏和尚死後,李雲龍為其復仇被降職為營長,收拾東西的時候習慣性地喊:「和尚啊,你把那個……」而後反應過來,垂首,驀然無聲。
而觀眾的淚水也就跟著《天下無賊》裡被劉若英囫圇吞下的烤鴨一樣,全關在了自己家門裡,頂多是沒有朋友關注的微博小號上。
@柳醬:《天下無賊》劉若英一個人使勁吃著烤鴨,甜麵醬糊了一嘴的時候。
很多人逃避悲傷的方式是視而不見,被物是人非的現實錘過之後才不得不面對;更讓人心疼的一種主角,笑著直面命運的所有打擊。但看著他們笑得越開心、被虐得越慘的觀眾,顯然沒有這麼堅強。@空白:《魔童降世》裡哪吒赴死,對著父母說「今天是我生日,都不許哭哦」。
@L_YuXuan:《陽光姐妹淘》裡她們在葬禮上跳舞的那個畫面,永遠長在我的淚點上。
畢竟世界上還有什麼事情,能比——你知道這是個喜劇,但只能眼睜睜看著他們被現實捉弄——而悲傷呢。
@一口一個甜甜圈:寶拉媽媽攔在秘密警察前面細數寶拉的優秀和懂事時、豹子女士在醫院休息室擔心正峰手術大哭時、德善爸爸強壓下去的的喪母悲傷在見到大哥時突然釋放時、因為飛機失事的新聞阿澤爸爸瘋了一樣拽開抽屜找酒店號碼時、狗煥為了讓更年期的媽媽開心策劃爸媽婚禮時、德善讀給爸爸退休紀念禮物上刻的信時……
它們共同的特點在於,都有一批不管是無聊寂寞時、還是情緒紓解無門時,都想重看一遍老劇的死忠粉。我也曾為了一部老劇哭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