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於今年5月。
上周其實除了《摩登家庭》(Modern Family)大結局,美劇屆還告別了另一部優秀美劇。播了6季的小眾劇《富家窮路》(Schitt’s Creek)也到了說再見的時候。
說起來,《摩登家庭》和《富家窮路》都採用了經典的大結局套路,即主角們為追尋夢想而各奔東西。
Rose一家都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Johnny和Moira為了Moira的事業去了洛杉磯;Alexis追尋自己公關事業,要搬回紐約;David則決定和新婚丈夫Patrick留在Schitt’s Creek。
《富家窮路》以期待了一整季的David婚禮為這個結局畫下了一個讓觀眾滿意的句號。
本劇的設定是一家有錢人遭遇變故忽然變成了窮光蛋。按照觀眾期待happy ending的路線,大結局期待的應該是Rose一家再一次變成有錢人,可是這並沒有發生。
事實上,整部劇6年播下來,觀眾早就已經不在乎Rose家的財務問題,正是他們和Schitt’s Creek小鎮這種既格格不入又和諧共處的故事,才是本劇最吸引人的地方。
初看本劇的設定,幾乎完全可以想像本劇的笑點會在哪裡,一群脫離現實的有錢人不得不屈尊來和一群鄉巴佬一起生活,怎麼會不好笑呢?
可是《富家窮路》中,這兩群人的格格不入所製造出的笑點完全沒有相似題材作品那種刻薄勁,無論是失勢的Rose一家,還是顯然完全沒見過市面的小鎮居民,互相之間的各種衝突更多是在相互學習,共同成長,同時還很好笑,這就非常可貴了。
和觀眾一樣,本劇主要角色們一個很大的特點是,他們對自己原本應該過著人上人的生活並沒有過多留戀,很快就進入了新角色,但同時他們這種「五穀不分」的富人形象又貫穿全片。
很多文藝作品中為了嘲諷有錢人脫離現實,將角色塑造一路往「蠢」這個方向上靠。
當然,這麼做也是有道理的,畢竟在現實裡,嘲笑有錢人德不配位本身就是一件很娛樂的事情。(大家應該都看過Trump家幾個孩子接受採訪的時候算術都不會的視頻吧?)
但是本片中,雖然Rose一家確實非常不接地氣,但角色塑造一點都不懶,他們製造出的所有笑點都完全不是能用「蠢」來解釋的。
其實說到底就是,片中所有人都只是「人」。
有錢沒錢、是直是彎、見過世面還是安於小鎮生活,等等,這一切衝突都可以帶來笑點,但這些笑點完全沒有給觀眾居高臨下之感,沒有刻薄嘲諷任何一邊的感覺,這就是《富家窮路》最可貴的一點。
說到這裡,當然就不得不提David這個角色了。
這個角色一上來其實非常不討喜,成天耷拉個臉,嘴又臭,還愛白眼,好像全世界都欠他的一樣。David可以算是Rose一家裡對Schitt’s Creek最不適應的成員,但6年之後,這卻是唯一一個最終選擇留在這裡的成員。
David這種富家公子淪落到土包子小鎮的經歷中,一方面是非常自然而然地就和小鎮變得越來越和諧。另一方面則是本劇對他性向的處理,也是少有的自然。
David曾經和Stevie約會過,這一度讓觀眾對這個看起來娘娘的角色略有些意外。但之後又極為自然地和Patrick約會。
當Stevie問起這個問題時,David回答說,就好像我現在要買酒喝,我喜歡喝酒,我不在乎是紅葡萄酒還是白葡萄酒,好喝就行。
道理很簡單,可是這年頭文藝作品裡真的能把這種精神表現出來的,可是少之又少。
扮演David的Dan Levy說,講道理的時候,需要一個讓人覺得舒服的環境(safe space),「如果我覺得是有人在給我上課,我什麼都學不進去」。這句話啊,搞文藝的人都應該好好想想,「好為人師」有時候很可笑的。
和《摩登家庭》比,《富家窮路》實在太小眾了,但給出的感動一點也不少。
誰能想到這麼一部設定看起來走刻薄路線的喜劇,居然會這麼溫暖呢?
如果沒看過本劇,還是值得看一看呀。
如果喜歡本文,歡迎關注公眾號:樹影下的美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