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網站信息洩露嚴重 人社部出臺《規定》維護求職者權益

2020-12-26 中國科技新聞網

中國科技新聞網12月25日訊(勾春然)近日,關於招聘網站信息洩露的新聞頻頻曝出。

有求職者表示,在網站上上傳自己的信息後,時常會接到不明身份的電話,被「刷單、貸款、賣車、賣房、賣課」等電話騷擾,不勝其煩。

根據媒體公開報導,有用戶在瀏覽智聯招聘網站時,發現一家位於廣州的公司正在以3-4萬元的月薪招聘客房服務員。在用戶以「求職者」身份向該企業投遞了一份幾乎是空白的簡歷後,相關招聘人員很快就發來自己的微信號。

用戶通過後續詢問以及查看此人的朋友圈發現,這家公司在智聯招聘打著招聘「客房服務員」的幌子,疑似招募性工作者。

有媒體報導,從售賣企業招聘帳戶到批量下載應聘者個人信息,再通過貼吧或QQ群銷售簡歷,已經成為一條完整的黑色"產業鏈。

針對網絡招聘服務過程中的規範性問題,近日,人社部出臺《網絡招聘服務管理規定》,明確要求不得洩露求職者信息,這是網絡招聘服務領域首個部門規章出臺。

《規定》明確從事網絡招聘服務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應當建立完備的網絡招聘信息管理制度,依法對用人單位提供材料的真實性、合法性進行審查,不得洩露、篡改、毀損或者非法出售、非法向他人提供其收集的個人信息和用人單位經營狀況等信息,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不得向勞動者收取押金,應當明示其服務項目、收費標準等事項。

人社部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全國共有3.96萬家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人力資源市場網站1.5萬個,2019年發布網絡招聘信息4.04億條。

人社部人力資源流動管理司相關負責人表示,這背後,確實存在一些機構未經許可擅自從事網絡招聘服務、對用人單位資質和招聘信息真實性與合法性審核把關不嚴、非法使用個人信息、違規收取費用以及監管方式不足等問題。

中國科技新聞網從中國裁判文書網搜索「出售簡歷」,共搜索出11起法律案件。


相關焦點

  • 網絡招聘 求職被騙、簡歷被賣?人社部出手了!
    針對網絡求職被騙、簡歷被賣等問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24日公布《網絡招聘服務管理規定》,明確要求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對用人單位所提供材料的真實性、合法性進行審查,不得洩露、非法出售、非法向他人提供其收集的個人信息,違者將被處罰。
  • 人社部出手了!
    本文轉自【新華社】;新華社北京12月24日電(記者姜琳)針對網絡求職被騙、簡歷被賣等問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24日公布《網絡招聘服務管理規定》,明確要求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對用人單位所提供材料的真實性、合法性進行審查,不得洩露、非法出售、非法向他人提供其收集的個人信息
  • 原標題:網絡招聘服務領域首個部門規章出臺 明確不得洩露求職者信息
    中新社北京12月24日電 (記者 梁曉輝)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日前出臺《網絡招聘服務管理規定》,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
  • 網絡招聘簡歷倒賣成產業鏈 標明月薪1.2萬元的職位實際僅為6000元
    網絡招聘在為求職者提供快捷便利服務的同時,也出現了部分求職者投遞簡歷後屢遭陌生來電和簡訊騷擾甚至陷入非法傳銷、情色招聘陷阱等現象。針對此類問題,人社部近日出臺《網絡招聘服務管理規定》(下文簡稱《規定》),對網絡招聘服務活動準入、服務規範、監督管理、法律責任等作出規定。據悉,該《規定》是中國網絡招聘服務領域的首部部門規章,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
  • 女性找工作屢屢碰壁,人社部表示今後網絡招聘不得含有性別歧視!
    大家好,我是節稅網123的小編-小稅,找工作換工作對於我們職場人來說是很正常的事情,畢竟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更好的企業,可是就找工作這樣一件小事,很多時候對女性朋友們都不是太友好。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很多企業單位明確表示不接受女性員工,還有的企業在招聘女性員工的時候經常會參考是否已經結過婚生過孩子和是否考慮二胎等等,很多女性朋友被拒絕錄用的原因大都因為這些事情。
  • 網絡招聘服務首部部門規章明年3月1日起施行
    據新華社北京12月24日電(記者姜琳)針對網絡求職被騙、簡歷被賣等問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24日公布《網絡招聘服務管理規定》,明確要求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對用人單位所提供材料的真實性、合法性進行審查,不得洩露、非法出售、非法向他人提供其收集的個人信息,違者將被處罰。
  • 【聚焦】人社部:網絡招聘不得含有性別等方面的歧視性內容
    據人社部網站消息,人社部日前發布《網絡招聘服務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規定》指出,用人單位向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提供的網絡招聘信息,不得含有民族、種族、性別、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歧視性內容。  同時,《規定》要求,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應當建立健全網絡招聘服務用戶信息保護制度,不得洩露、篡改、毀損或者非法出售、非法向他人提供其收集的個人公民身份號碼、年齡、性別、住址、聯繫方式和用人單位經營狀況等信息。
  • 人社部新規:網絡招聘不得含有性別歧視性內容
    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網站消息,人社部日前發布《網絡招聘服務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規定》指出,用人單位向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提供的網絡招聘信息,不得含有民族、種族、性別、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歧視性內容。
  • 人社部:網絡招聘不得含有性別等方面的歧視性內容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2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桂傑)人社部日前發布《網絡招聘服務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規定》指出,用人單位向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提供的單位基本情況、招聘人數、招聘條件、用工類型、工作內容、工作條件、工作地點、基本勞動報酬等網絡招聘信息,應當合法、真實,不得含有民族、種族、性別、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歧視性內容。前款網絡招聘信息不得違反國家規定在戶籍、地域、身份等方面設置限制人力資源流動的條件。
  • 深圳市人社局出臺十九條措施
    深圳市人社局出臺十九條措施南方網2020年2月9日訊 春節延長假期,工資怎麼算?被隔離了,還能領工資嗎?確診被感染新型肺炎,算工傷嗎?記者從深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以下簡稱「深圳市人社局」)獲悉,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該局日前推出19條舉措,全力維護勞動關係和諧穩定,保障企業用工需求。
  •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保護用戶信息 嚴禁買賣求職者簡歷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保護用戶信息 嚴禁買賣求職者簡歷 2020年12月25日 18:01   來源:央視網
  • 規範「雲招聘」,求職更安心
    例如,有的招聘網站在面試前,以交納服裝費、體檢費、培訓費、保險費、押金、手續費等名義向求職者收取錢款,錢款到手後再以各種理由拒絕介紹工作,甚至直接失聯,讓求職者面臨「錢職兩空」的困境。針對網絡招聘存在的問題,人社部前不久發布《網絡招聘服務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以期規範網絡招聘服務行業發展,為求職者保駕護航。 今年以來,我國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政策,保持了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 個人信息洩露引熱議,拿什麼保護我們的隱私?
    各大網站因網絡漏洞而被不法分子利用,導致大量用戶個人信息洩露,一項調查數據顯示,平均每個中國網民至少被洩露了8條以上的個人信息。木馬病毒竊取信息。在所有作案手段中,手機木馬簡訊已成為不法分子慣用的詐騙方式。
  • 人社部:企業員工感染新冠肺炎不能認定工傷
    企業招不到人怎麼辦?  疫情防控期間,招聘活動由線下全面轉到了線上。有用人需求的企業,可聯繫當地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機構或登陸機構網站、微信公眾號、手機客戶端等渠道,按照提示註冊單位基本信息,發布招聘崗位信息。企業也可直接聯繫人社部門提出需求。  政府保障重點企業用工都有哪些措施?
  • 繼信息洩露後,「皮肉招聘」又來?
    隨著市面上招聘平臺越來越多,大家找工作的途徑也越來越多,但是相對的,自己投的簡歷數量也越來越多,各大招聘網站以及平臺上,都能看到自己的簡歷身影,但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自己的個人信息竟成了「公開」信息?
  • 泰康人壽被爆疑設招聘騙局 求職者遭遇違規增員陷阱
    早在2009年,原保監會就下發了《關於加強和完善保險營銷員管理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該《通知》中明令禁止現職保險營銷人員單獨發布招聘信息  按照 2009年原保監會下發的《關於加強和完善保險營銷員管理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 規定,保險公司現職保險營銷人員不得單獨發布招聘信息,且各公司不得以混淆保險營銷人員的職業性質和職位級別等手段誤導社會求職人員盲目加入保險營銷隊伍
  • 虛構招聘信息誘騙簡歷販賣 四川警方查獲公民個人信息150餘萬條
    原標題:虛構招聘信息誘騙簡歷販賣給境內外賭博、詐騙集團 四川警方查獲公民個人信息150餘萬條封面新聞記者 鍾曉璐近日,四川警方打掉了一虛構招聘信息誘騙求職者隱私信息並販賣給境內外犯罪集團的犯罪團夥。2020年6月,綿陽公安機關經過數月偵查,成功破獲一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打掉一個以買賣、偽造公司營業執照為手段,通過註冊、買賣「58同城」帳號虛構招聘誘騙求職者簡歷,獲取公民隱私信息並販賣給境內外下遊犯罪集團謀取非法利益的犯罪團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