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周刷完了《西部世界》第三季最後一集,原諒我智商不夠,我是看不懂最後一集在講什麼,有一半的時間我似乎睡過去了(額,可能是我那天工作比較累,咳咳)。
這一季用一句概括,就是傻白甜女主終於翻身農奴把歌唱,但是在解放自我的同時,導演似乎想跟大家探討人類存在的意義。我純粹覺得這一季雖然特效各種酷炫,但是碎片略多。
我今天不聊劇情,只聊我喜歡的建築。
從第一集開始在洛杉磯上空俯瞰的具有未來感的LA天際線,我就看到了曾經公司的地產項目,這裡先賣個關子,之後再揭曉。第三季的主要拍攝地在洛杉磯、新加坡和西班牙。
第一集第一個鏡頭嚇到我了,中國北海!!後面搜了一下經緯度真的是廣西的那個北海啊,只能說諾蘭導演就是有不一樣的品味。
話說回來這座建築有沒有讓你覺得很像你託尼老師的家?不是剪頭那個,是當鋼鐵俠那個。沒錯,這座別墅的設計者Wallace Cunningham正是鋼鐵俠之家,現實中的Razor Bluff住宅的設計師。而Wallace Cunningham設計的作品也多是炫酷到沒朋友的豪宅。OMG,買它!!!
這個建築在前二季就出現過,作為Arnold的家,到了第三季後,則是德妹Dolores的大本營。
當時覺得很有宗教色彩的屋子,以為是劇組在西班牙取景的,未曾想到居然是我最喜歡的一位名家Frank Lloyd Wright設計的,Frank的出圈之作就是大家都熟悉的流水別墅。
米勒德之家是弗蘭克·勞埃德·賴特(Frank Lloyd Wright)的四棟「紡織街區」房屋中的第一所,所有房屋均於1923年和1924年在洛杉磯縣建成。
這個時候的賴特試圖拓寬自己的建築視野。開始混凝土砌塊作為他的新建築材料。這座建築以其質地豐富的混凝土牆而得名。
樣式是賴特在模塊化住房中尋求開發一種廉價且簡單的建築方法,使普通百姓可以用堆疊的磚塊建造自己的房屋。
獨特的立面材料讓其看起來像一座古代遺址,而非現代的住宅,因而也被認為是瑪雅復興建築的代表作。
這個建築是作為第三季男主Caleb的家。(小聲說一句,看過絕命毒師的不要串戲)
該建築是由Michael Maltzan於2009年在LA設計的,坐落於洛杉磯I-10高速公路旁,該項目旨在為洛杉磯的公共住房創造一個新的樂觀主義空間,並鼓勵其居民與彼此以及周圍的城市重新建立聯繫。
第一集中德妹性感地去出席Incite公司酒會的地方。
街頭槍戰中一晃而過的建築,不過它獨特的建築表皮確實讓人印象深刻。
這座博物館是布羅德藝術基金會(Broad Art Foundation)和布羅德(Broads)個人收藏中近2,000件藝術品的所在地,這些作品是戰後和全球當代藝術中最著名的藏品之一。
憑藉其創新的「面紗和拱頂」概念,這座佔地120,000平方英尺,耗資1.4億美元的建築設有兩層畫廊空間,以展示The Broad的全面藏品,同時也是Broad Art Foundation全球貸款圖書館的總部。
布羅德博物館還在與博物館相鄰的地方建造一個24,000平方英尺的公共廣場,為大道增添另一片重要的綠色空間。
在劇中,這座建於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建築大廳被挪到了新加坡的濱海盛景的中央花園裡,並成為了AI Rehoboam半球的所在地。現實中的這座建築沒那麼特別,倒是門口亞歷山大·卡爾德的雕塑作品非常著名。
該建築以及建築門口外的公園出現在德妹某場夜間槍戰,連同湖景我一度以為是在新加坡取景的,我對LA的印象是有多差。。。
當我在劇中看到這個門廳時,第一判斷是蘋果店,巨大的玻璃外牆與顯示屏,配合科幻極簡的燈光照明與圖畫,確實很有Apple的質感,因此在錯誤的方向上找了很久。
但現實中這裡卻是一座銀行辦公大廈的門廳,看來銀行業現在也開始打造科技感極強的新形象了。
這裡是女主德妹在跟Caleb灌輸策反計劃的地方。如果大家有印象這裡也是LA LA Land的拍攝地哦。
原來TAO在洛杉磯也開了餐廳,如果不看第三季還真不知道,鏡頭給到那個最著名的千手觀音大雕像的時候,還以為是劇組千裡迢迢跑來紐約拍的。
這家餐廳裝潢具有亞洲的現代及古典風格結合,最有名的標誌就是千手觀音的雕像,主打精緻的亞洲菜,晚上過了十一點餐廳就會變成夜店,請想像對著千手觀音蹦迪的感覺,嗯。。。interesting!
我在文章最開頭就留了個懸念,我曾經公司的地產項目就是這個大都會公寓以及Indigo酒店。
劇中德妹有穿梭於此,我記得她的炮友在靠近Indigo的天台上約了個妹子。當時,我看到indigo的標誌就馬上想到了我曾經還有八折的公司內部優惠沒有用,哎。。。
刷完LA的部分,我已經在考慮重新好好逛一下LA了,我對LA的印象一直都是交通超級擁擠且downtown無家可歸的人略多,不利於行人。這幾年LA真的變化很大,值得買張機票去看看了。
開始講我最愛的城市新加坡。最近我在想如果一直無限期遠程在家工作,真的可以考慮搬到新加坡去感受一下。
這座建築在劇中多次出現,在劇情中也保持著極高的參與度。
現實中這是WOHA事務所在新加坡設計的一座酒店,WOHA的作品以外立面豐富的綠化手法而聞名,同時作為新加坡最具世界影響力的建築設計公司之一,他們在新加坡本土的建築作品也是數不勝數。
這座藝術學院在劇中飾演了一個心理諮詢中心。這算是一個非常不正經的學校設計,整個空間氛圍讓人覺得很像一座商場綜合體什麼的。
建築是一個外高冷內狂熱的氣質。外立面採用小開窗做出比較封閉的立面效果,同時採用比較少見的暗色系。而內部空間是一個玻璃的山谷,幾何構成感很強。幾個連廊的穿插以及內部的樓梯設置也頗為隨意。
最近火出圈的虞書欣就是畢業於這所學校。
在劇集中,這裡是AI大腦Rehaboam的位置,因為在劇情中的重要性且多次多角度的出現。劇裡對該建築的中庭作了一些修改。
現實中的濱海盛景是一個國際化的居住和辦公綜合體,這座高密度的多功能綜合體佔地40萬平方米,由四座高層建築組成,其內部包含一個擴展至多層的公共空間。
濱海盛景的四座高層建築包含辦公、住宅和零售等多種功能,並獲得綠色建築白金獎以及LEED的白金級認證。其中,兩棟辦公樓各自包含17.5萬平方米的使用面積;兩棟住宅樓則包含1042間公寓和套間,可供3000人居住。
濱海公園,它是新加坡最早的城市公園之一,建於1943年,現在在城市中心被各新建的高樓懷繞。
新加坡最繁華的街道之一——烏節路,也是很多名牌購物中心所在地。
劇裡是法國帥哥和梅芙見面的酒吧。
這座酒吧的室內裝修非常的古典華麗,看起來像是三十年代紐約的某個酒吧一樣。天花板上裝飾著華麗的香檳色掛毯,空間錯綜複雜的金色和古銅色陽臺,另一端則雄偉地聳立著一座巨大的杜松子酒塔。
這兩個最新的新加坡地標建築在好幾集的鏡頭裡反覆出現。
屋頂泳池的天才設計讓其一落成便成為了世界頂級的旅遊目的地。
這裡其實是一個集成度極高的酒店度假綜合體,除了酒店以外還有商場及賭場設施,自己的藝術館,甚至水上的LV旗艦店也可以是這套度假綜合體的一部分。(LV旗艦店的主入口其實是通過水下通道與商場相連)
整個酒店的亮點,當然是屋頂上的無邊際泳池了,景觀效果很好,可能幾乎所有的遊客都是為了泳池來住這家酒店的吧。
巨大的船型屋頂平臺連接著三座塔樓,上面除了無邊際泳池還有餐廳酒吧觀景臺等一系列的設施,並種植大量的樹木,營造花園體驗。
同時利用屋頂空間的水平交通功能,又將健身房,spa,酒廊的功能布置在塔樓的頂端,便於到達。而建築靠下幾層的空間漸漸張開,如圖人字的造型,為下面的公共空間提供了通高的中庭,視覺效果極為震撼。
像榴槤殼的表皮可以說完美的結合了新加坡人民的一大愛好,產生了很強的話題感,同時在具象與抽象之間保持了很好的平衡。
不知是新加坡是空氣比較好,還是清潔頻繁的緣故,立面上面看起來非常乾淨。內部的公共空間比較簡潔,突出建築外殼的結構感。
在劇中這座酒店出現在一堆電腦製作的虛擬建築中,大概是場景設計師覺得這座建築足夠有未來感吧。
而現實中這座建築是一個靚麗的紅色鳥籠,綠植沿著網狀的外立面逐漸生長,同時一個大開口也為空中的公共空間提供了可能性。
很好奇掛在外牆的綠植需要多少維護開銷,最近工作的一個項目就有掛綠色植被的外牆,因為考慮成本,我們公司和甲方無情的利用value engineering扼殺了設計師的精心設計。
另外,我還好奇這個建築的綠植未來會不會像爬牆虎一樣蔓延開來,把整棟樓都擋住。
前文中提到的Parkroyal on Pickering酒店由WOHA設計事務所設計的,不得不說這家公司在新加坡的影響力確實是難以忽視的。
這座建成於2008年,非常前衛的MRT地鐵站讓人很難相信是在20年前設計的。
地鐵站在設計上著重考慮了新加坡國家體育場帶來的大規模人流。將檢票前的區域安排在了地面上,將地下空間簡化為純粹的站臺區域,從而減少在大規模節慶活動中大規模人流帶來的踩踏風險。同時利用自然光源與特別的材質選擇,塑造出了一個讓人難忘的候車空間。
國家美術館在劇集中扮演的居然是銀行?!在劇中,女主德妹帶著Caleb去銀行洗錢的建築。
這座美術館是基於原有的新加坡最高法院及市政大樓改造而來,主要的公共空間區域免費開放,參觀展廳內部才需要門票。
公共空間的改造可以說是令人驚喜。利用玻璃屋頂的加建將兩棟建築的空間融合為了一體,在兩座建築之間利用獨特的穿孔鋁板屋頂營造出新的出入口。
利用獨特的樹叉狀造型柱支撐起整個屋頂,同時穿孔鋁板獨特造型的陰影投映在古建築的牆體上,產生出別樣的質感,如同在巨大熱帶樹木的樹蔭之下。
城市高度發展的新加坡一直堅持自然與建築的緊密結合,對節能建築感興趣的同學一定要去新加坡看看。
在劇中這裡是迪洛斯公司(西部世界的母公司)總部辦公室的所在地。
我們總是看到那些極簡的,或者工業設計感十足的,或者滿是綠植的,或者像Google那樣顏色鮮活的科技公司總部,但看這樣充滿儀式感與結構裝飾性的建築作為科技公司的辦公室似乎也另有一番特別的趣味。
現在的瓦倫西亞的藝術與科學城是由三個部分組成的,分別是:一個天文館、一個科學館(菲利佩王子藝術科學宮)、一個歌劇院(索菲婭王后大劇院)。
由著名建築師聖地牙哥·卡拉特拉瓦Santiago Calatrava,非常具有識別性。我曾經面對面見過卡拉特拉瓦本人,很榮幸他能來我讀研的學校開展講座。他獨特的拱頂設計以及骨骼狀的建築結構出現在他的各大作品裡,其中就包括紐約新世貿的地標——Oculus,具有交通樞紐的美食購物中心。
作為橋梁工程師出生的卡拉特拉瓦,作品帶有極強的結構感,同時又擁有很多傳奇般的構造元素,有的像遠古怪獸的骨骼,有的則像是武士的頭盔。
卡拉特拉瓦的作品如此強烈的個人風格與未來主義色彩,同時遍布世界各地,從威尼斯、都柏林、曼徹斯特以及巴塞隆納各種形式特別的橋梁,到裡昂、裡斯本、蘇黎世的火車站,以及2004年雅典奧運會主場館和目前在建的新杜拜瞭望塔。
索菲亞雷納藝術宮,建於2005年,是歌劇院以及專門從事音樂和表演藝術的表演藝術中心。它被87,000平方米的景觀和水以及10,000平方米的步行區所環繞。藝術宮有四個部分:主廳,主廳,禮堂和馬丁·索勒劇院。
Hemesfèric(也稱為天文館或「知識之眼」),建於1998年,是藝術與科學城的核心。它是1998年完工的第一座建築。它的設計類似於一個眼瞼,該眼瞼可通往周圍的水池。遊泳池的底部是玻璃,整體上營造出雙眼的幻覺。
普林西比·費利佩博物館,建於2000年,是一個個類似於鯨魚骨架的互動式科學博物館。它佔地三層,佔地約40,000平方米。一樓的大部分面積由當地團隊和多家公司贊助的籃球場佔用。該建築分為三層,其中26,000平方米用於展覽。
這座我以為坐落於義大利的古城叫貝薩盧(Besalú),是西班牙加泰隆尼亞地區最重要的中世紀古城之一,始建於894年,曾經是西班牙的宗教中心。
小鎮建築多為羅馬風格,最著名的莫過於鎮外建於11世紀,擁有7個大拱支撐著橋身橫跨弗盧比瓦河的羅馬石橋。
穿過石橋就到了鎮上最大的廣場,廣場旁有與石橋同時期建造的拱廊。位於廣場中心的聖皮特教堂結合了羅馬與哥特建築之長,是歐洲著名宗教建築之一。古城的建築中有還有領主的住宅以及帶有廊柱的街道以及猶太人街區。
雖然第三季最後一集不知其所云,但總體來說,這部神劇還是值得一看的,除了硬科幻值得咀嚼很久以外,還有深刻探討人性等問題,導演諾蘭就是這部劇最好的背書。原來科技上升到一定高度居然回到了哲學的世界,很有意思。
建築嘛,等疫情過去,我是決定要一個個去實地打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