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芯」來了!英特爾、英偉達、AMD……傳統電腦處理器廠商下一...

2021-01-12 央視財經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央視財經《天下財經》)北京時間11月11號凌晨,蘋果在發布會上公布的三款全新電腦,放棄了此前已使用了15年的英特爾處理器,轉而採用蘋果自主研發的電腦晶片M1。蘋果這次對電腦產品核心硬體的重大調整意味著什麼,背後又有著怎樣的原因?

英特爾晶片製程遭遇瓶頸蘋果電腦追求更輕更薄

8核心、5納米、3.5倍性能、20小時續航。這是蘋果給出的最新款電腦參數。這些驚人數字的背後,是蘋果十幾年來首次放棄英特爾處理器,轉而使用自主研發的最新M1集成晶片。

在蘋果推出M1晶片之前,蘋果的手機、電視、平板電腦、智能手錶等產品基本使用的都是基於ARM架構的自研晶片,而只有電腦產品近15年來一直使用英特爾基於X86架構的處理器。一般認為,X86架構的處理器性能好,擅長複雜運算,但是耗電高,因此主要用於散熱和供電條件更好的電腦產品;而ARM架構的處理器耗電低,但是單個核心性能不如X86架構,主要用於對功耗、體積更敏感的行動裝置,但隨著技術的進步,情況也在發生改變。

雅虎金融分析師丹·豪利:英特爾的晶片性能在過去幾年裡沒有顯著的進步,遭遇瓶頸。ARM架構的處理器已經取得了令人驚嘆的發展,現在在iPad pro上已經能運行功能強大的應用程式和遊戲。所以蘋果也會想是否可以在電腦上也做到這一點,讓電腦像平板一樣輕薄。

蘋果歡芯對英特爾影響深遠

英特爾的晶片近期遭遇了製程瓶頸,主力產品在14納米製程停留多年,10納米一再延期。而蘋果最新的M1晶片則將採用臺積電的5納米製程。一般來講,更加先進的製程,意味著更低的功耗,更高的能效比,這對於以輕薄時尚為一大賣點的蘋果筆記本電腦來說十分重要。數據顯示,蘋果目前是全球第四大個人電腦廠商,其2019年的市場份額為6.63%。有分析稱,短期內,蘋果此舉會對英特爾造成30到40億美元的影響。但對英特爾來說,失去與蘋果的合作,損失的遠不僅僅是這些訂單。

彭博社分析師馬克·戈曼:蘋果只佔到英特爾年銷售額的7%到10%。但蘋果現在更換晶片意味著英特爾正在失去知名品牌客戶,而這可能會啟發其他計算機製造商轉向,在那些客戶那裡英特爾獲得了很多業務。

蘋果預期2年完成軟體向新架構遷移

但也有分析指出,要挑戰英特爾在個人電腦領域的地位,也遠沒有那麼容易。蘋果本次推出的三款採用M1晶片的產品,均為入門級,而蘋果的高端線電腦目前仍使用英特爾處理器。並且,更換處理器架構,必然會對軟體的兼容性造成影響。蘋果上一次進行電腦處理器架構的轉變,軟體的過渡期用了整整8年,而本次蘋果也預期要用2年的時間才能完成軟體向新架構的遷移。 此前,早在2012年,微軟就曾推出過基於ARM架構處理器並運行Windows作業系統的電腦平板二合一產品(surface rt),發布之初也曾廣受關注,但最終市場反響平平。2013年時有消息稱,微軟在這個項目上虧損了9億美元。

不過,多年過去,蘋果推出自研電腦晶片,微軟再度嘗試ARM架構電腦。並且就在蘋果發布會的同一天,聯發科也推出了兩款為筆記本設計的晶片。未來,我們或將看到更多的廠商不斷對傳統的X86電腦晶片發起挑戰。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在個人電腦處理器領域,英特爾正受到來自多方的挑戰。未來,對於像英特爾這樣的傳統電腦處理器廠商來講,路又在哪裡呢?數據中心,或許是一個答案。

布局數據中心市場

網際網路的發展,直接把人類帶入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海量的數據改變了傳統商業、科學研究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對這些大量的數據進行處理、儲存等操作,就需要數據中心。從2017年起,英特爾就多次提出已轉型成為一家數據公司。根據英特爾的財報,數據中心業務已佔到公司總收入的三分之一,對公司重要程度不亞於個人電腦處理器。本月11日,英特爾還發布了為數據中心伺服器設計的圖形處理器,時隔20多年再度發布獨立顯卡。而最近晶片領域另一個備受關注的新聞——AMD即將以350億美元收購賽靈思,其實也與數據中心有著極為緊密的關係。

AMD公司CEO 蘇姿豐:仔細思考在接下來五年中,行業會發生什麼,這促使我們做出決定。加強在個人電腦市場以及遊戲市場的優勢,以及依靠數據中心是我們未來的方向。收購賽靈思,對AMD當前的業務結構幫助很大。

賽靈思是目前FPGA晶片市場的第一大廠商。FPGA晶片最重要的特點就是靈活性,可以反覆修改電路設計。通過改變硬體設計,FPGA可以實現多種功能,由於這種半定製化的特點,運行效率也更高。目前,FPGA已在許多領域,尤其是數據中心方面有了廣泛的應用。有研究公司預測,全球數據中心加速處理器市場規模將從2018年的28.4億美元增長到2023年的211.9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高達50%。其中增長最快的FPGA市場,2018年只有10億美元,而到2023年將超過50億美元。從微軟到亞馬遜再到阿里雲,現在幾乎每個全球雲計算巨頭的數據中心都密布著大量的FPGA產品。此前,英特爾在2015年花費167億美元收購FPGA第二大廠商阿爾特拉,普遍認為就是在布局數據中心市場。

而另一家個人電腦晶片廠商英偉達,事實上近年也在數據中心市場發力。英偉達在2019年以70億美元收購網絡設備服務提供商邁絡思(Mellanox),就是對數據中心業務的一次重要投資。根據英偉達今年二季度財報,數據中心業務首次超過遊戲部門,已成為公司最大的收入來源。而依靠在數據中心領域的良好表現,英偉達最近更是超過了超過英特爾,成為美國市值最高的晶片公司。未來,昔日在個人電腦領域競爭激烈的英特爾、英偉達、AMD或許會在數據中心市場再次狹路相逢。

轉載請註明央視財經

(編輯 龔新語)

相關焦點

  • 英特爾「擠爆牙膏」?PC 電腦今天重回巔峰
    憑藉出色的性價比、極強的產品表現力等口碑,收穫了大量的「AMD Yes 教徒」。當然由於疫情影響了產能爬坡,於是出現了一 U 難求的尷尬局面!在 CES 2021 簡單地回顧了自己去年的翻身輝煌事跡後。接著就公布了這次會展的主角:銳龍 5000 系列移動端處理器!去年 AMD 就已經憑藉銳龍 4000 系列打爆了牙膏廠。英特爾的 Evo 平臺筆記本還是比 AMD 的銳龍 4000 系列的續航時間長。
  • CES播報:AMD、英特爾和英偉達「開戰」 晶片技術哪家強?
    英特爾、AMD和英偉達晶片三巨頭近日在CES上相繼推出了迄今為止各自的最強晶片,它們的「晶片之戰」也就此開始。與以往一樣,此次推出的新款晶片是現有技術的更快、更節能版本。一些已經研發多年的新晶片動作較快,將用於未來幾個月上市的電腦,而另一些則面臨更長的交貨時間。
  • 別了,英特爾!蘋果凌晨放大招:自研電腦處理器來了,iOS14超大變動...
    蘋果自研電腦處理器終於來了今年的WWDC,除了一系列iOS 14、macOS等軟硬體更新宣布,最重磅的莫過於蘋果電腦Mac未來將使用自研的ARM架構晶片,逐步替代現有的英特爾晶片。蘋果CEO庫克表示:「今年將會是Mac產品線真正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天。」
  • 聯手英特爾、英偉達、AMD 順網科技或成國內雲電腦第一平臺
    進入z世代,英偉達、AMD和英特爾之間競爭日益激烈,圍繞著下一代的CPU和GPU,展開了一場高度戰略性的競爭。AMD於今年推出了銳龍4000系列處理器,當用戶們「AMD,YES!」的口號甚囂塵上,老黃的刀法與英特爾的牙膏似乎再也不能有恃無恐。隨即英偉達發布RTX 30系列的三款顯卡,英特爾踩爆了牙膏,發布第11代酷睿處理器,宣告三方競爭進入白熱化。
  • WSJ:AMD就收購賽靈思進行深入談判
    此番AMD欲接管賽靈思,似乎是與這個市場裡眾多競爭對手保持同步的一種方式——無論英特爾,AMD,英偉達還是Arm,都在高性能計算(HPC)市場中處於領先地位。好的領導和正確的方向,很重要英特爾與AMD是電腦中央處理器(CPU)的兩大主要玩家,近年來他們的競爭越發激烈。2014年之前,AMD曾遭遇嚴重的銷售與研發危機,被英特爾擠壓得市場份額只剩不足1%。
  • AMD、英特爾、英偉達、高通震撼對決
    AMD、英特爾上演晶片圈的「神仙打架」,高通宣布進軍自動駕駛領域,英偉達則遠離了晶片「戰場」、推出世界首款360Hz電競顯示器。「福利:1月9日,微信AI算法專家闕文暉開講「推薦系統架構從0到1」,戳右邊連結上 新智元We站公開課 了解更多!」一年一度科技圈的開年大戲「CES」正在美國拉斯維加斯上演。包括AMD、英特爾、英偉達和高通在內的晶片巨頭展示了它們最新的產品和技術。
  • 老對手AMD攪局,2018年晶片廠商「陰盛陽衰」
    但此時的CPU帝國也出現一絲煩惱:英特爾處理器被曝重大安全漏洞,波及範圍幾乎涉及到從PC、平板電腦、伺服器、智慧型手機等設備提供晶片的主流架構和廠商。這一危機讓英特爾的基礎性和迭代創新能力受到質疑。萬幸的是,由於英特爾在PC和伺服器市場佔據壟斷地位,並未受到太大衝擊,2017財年第四季度財報也並未受到影響。四月份,時任CEO柯再奇因為辦公室戀情辭職。
  • AMD將Radeon圖形技術許可給英特爾
    班尼特在PC業界幹了數十年,與AMD、英偉達和英特爾之間有密切聯繫,不會無中生有地披露這類消息。雖然班尼特聲稱英特爾將在GPU中使用AMD圖形技術,但這可能並非這一交易的全部意義。這一交易合乎情理的原因有許多,但有兩種不同情況需要考慮。首先,英特爾需要與AMD和英偉達這兩大PC圖形技術巨頭之一達成專利交叉許可協議。
  • 處理器發力平板電腦 英特爾Z3000全解析
    1發力平板電腦 英特爾Z3000全解析  英特爾近期正式推出9款新Atom移動平臺處理器核芯,而這9款無一例外都是針對平板電腦而推出的,從而再一次看到英特爾在平板電腦市場上的發力趨勢。
  • 氪星晚報|英特爾回應蘋果換芯:自家處理器在行業中仍然是最好的...
    大公司英特爾回應蘋果換芯:過渡期內繼續支持 英特爾芯依然是最好在WWDC2020上,蘋果宣布Mac電腦將從英特爾處理器全面轉向基於ARM架構的自研處理器。據外媒macrumors報導,英特爾對於蘋果換芯給出回應,英特爾承諾在Mac的過渡期內繼續支持Mac,但是英特爾也強調自家的處理器目前在行業中仍然是最好的。
  • 蘋果A14、華為麒麟 1000均由臺積電代工!實力還是硬道理
    最近,一份臺積電 5nm 投資計劃表,在網上掀起了一頓爭議熱潮。據臺灣媒體業內人士預測,臺積電5NM N5和N5+(增強版)將於今年第三季度進入量產階段,2022年全面投產。臺積電預計,今年下半年蘋果A14和14x仿生、華為麒麟1000和網絡處理器將進入量產,下半年營收與上半年基本持平。
  • 華人驕傲英偉達或出400億美元收購ARM,中國手機廠商卻要哭了?
    儘管全球疫情導致了業務中斷、限制了全球交易量,但隨著晶片製造商尋求規模擴張、並用產品組合來支持越來越多物聯網產品,半導體行業的發展仍在持續加速。如果此次收購成功,將使英偉達在眾多計算設備中佔據極大優勢。
  • 英特爾新處理器可能跳票 新 Mac 明年才來?
    相信有不少的朋友都期待著蘋果在今年為我們帶來 32GB 內存版本的 MacBook Pro 2017 ,不過現在我們很有可能要面對一個壞消息,英特爾的 10nm 製程酷睿處理器 Cannon Lake 將會比預期來的更晚,而這很有可能也會影響到 32GB 內存版本的 MacBook Pro 2017 的發布。
  • 蘋果可能會也可能不會將Macs從Intel切換到AMD但是它應該
    這些晶片採用了奇妙的Zen 2 CPU架構,該架構一直困擾著英特爾在臺式機上的地位,並將其降低到筆記本電腦的功耗極限。它與Vega圖形體系結構的新版本相結合,針對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功耗進行了優化。我們還沒有出貨產品的基準測試-帶有這些移動部件的第一臺Windows機器即將上市。但是從到目前為止我們所看到的來看,這些移動處理器在配置相同的熱量和功率限制時似乎將比英特爾的處理器快得多。
  • 彭博:微軟或效仿蘋果為 Surface 研發自家 ARM 處理器
    12月21日消息:自蘋果推出搭載M1 的Mac電腦以來,其性能的改進有目共睹,目前市場反饋良好。而來自彭博的消息指,現在微軟也有意效仿蘋果自行研發處理器,處理器除了可用在Surface 電腦外,更可以為自家Auzre Cloud 上使用。
  • 幹掉英偉達?晶片企業永遠不可能睡上安穩覺
    這很容易讓人想起蘋果公司的發展路徑,以及2007年那個已經被傳爛了的賈伯斯「軟體梗」——在第5屆全數位化大會(All Things Digital conference)上,賈伯斯曾與比爾·蓋茨談話時指出,iPhone其實是包在一個漂亮外殼下的軟體,蘋果是一家軟體公司。
  • 你不知道的手機處理器!
    但也有像意法愛立信U8500這樣性能排在底端的雙核處理器,被網友諷刺「雙核還不如單核」,就好像一些人明明有兩條腿,卻還不如一條腿的殘疾人走得快,故得名「瘸腿雙核」。現在的小型手機或平板電腦廠商還在使用展訊的處理器因為畢竟價格便宜,所以有網友打趣稱,展訊就是國際廠商們低端機中的聯發科,但實際上其規模和份額比聯發科要小得多。英偉達移動晶片作為AMD在顯卡界最大的競爭對手,英偉達曾經也十分眼熱移動處理器市場。
  • 布局平板電腦 英特爾Atom新核芯全解析
    1橫跨兩個生態系統 著力打造低價平板  英特爾近期正式推出9款新Atom移動平臺處理器核芯,而這9款無一例外都是針對平板電腦而推出的,從而再一次看到英特爾在平板電腦市場上的發力趨勢。
  • 電機控制IC企業受投資重視;英偉達發布RTX 30系列GPU;存儲晶片價格...
    據京東方透露,其位於綿陽的柔性AMOLED生產線(B11廠)所生產的400萬塊面板已經被送到蘋果公司進行測試。Simon點評:近幾年,幾乎每到這個時間段,市場便會傳出京東方與蘋果之間不得不說的故事。打入蘋果的手機供應鏈,不僅代表著廠商達到國際一流水平,似乎也成為了京東方的執念。
  • 用「AI核彈」飽和攻擊的英偉達,如何贏下AI計算新賽場?
    在All IN AI的英特爾那裡,他們是如何來構建這一AI計算策略的?英特爾最先補足的就是AI硬體平臺版圖,而收購則是最快的方案。2015年,英特爾先是天價收購了FPGA的製造商Altera,一年後又收購了Nervana,為全新一代AI加速器晶片組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