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護膚品市場堪稱神仙打架,各種產品迭代更新使人應接不暇,各種功能層出不窮讓人眼花繚亂,各種成分吹得天花亂墜令人頭暈目眩。
不少朋友一定知道,護膚品的使用效果與添加的成分息息相關,所以在買之前一定會看看成分表。但不同產品的成分表有長有短,到底哪種會更好呢?
添加了更多的成分就一定更好嗎
並不一定是!
那些看起來又長又專業的名詞堆積起來雖然看著很厲害的樣子,但那麼多成分堆在一起,這些成分都添加了多少的量呢?如果添加量極低,使用後還不一定能夠產生應有的效果,那這種成分和濫竽充數撐場面有什麼區別呢?
比如說,某款號稱添加了多種天然護膚成分的化妝水,展開成分表的一長串內容不難發現,所謂的「天然護膚成分」主要是一些水解蛋白質和植物提取物成分,但其添加量都在黃原膠等增稠劑的後面,那麼基本上可以確定這些成分的添加量是小於1%的,因此,這些成分能夠起到的效果十分有限。
而且,在配方中添加過多的成分會讓人覺得配方的設計者思路不是很清晰,缺乏重點。每種原料都往裡丟一點,就跟炒菜一樣,鹹了就加點糖,太齁了再滴幾滴醋,最後實在不行還可以加水(當然也有可能是有專利技術或保密處理的配方設計)。
為啥高級護膚品成分通常比較多
有的高級護膚品確實會添加比較多的成分,一方面會有很多獨特的活性物組合(屬於專利產品),一定要一起添加才能達到某個特定的功效,比如美白、保溼、抗衰老等,而大多數高級護膚品都以多重功效為賣點,因此需要添加的成分也就多了。
另一方面,高級護膚品一般會有細膩多變的使用體驗,能夠在使用前中後三個階段都讓消費者產生舒適愉悅的感受。這就需要更多的原料來實現效果,比如通過多種油脂和乳化劑經過細微調整搭配,在不同階段產生不一樣的使用效果。
還有一點,消費者花大價錢購買的高級護膚品,如果成分過於簡單,可能會讓消費者產生「物無所值」的感覺,因此為了滿足消費者的心理,高級護膚品的研發人員也會有意識地添加更多成分,營造出一種高級的效果。
成分表越短越好?
既然有喜歡添加多種成分的產品,就有秉承「less is more」原則的配方師研發出來的成分極其簡單的產品。
比如某知名品牌化妝水,其原料僅僅就是水而已,當然這不是簡單的純淨水,而是從水源地採集的礦泉水,裡邊含有一些微量元素,但能達到的護膚功效真的有限。
與一些追求多重效果的高級護膚品相反,成分相對簡單的護膚品通常只針對某一種功效進行配方,通過提高有效成分的濃度、精簡高效的配方達到功效明確專一、更加安全的目的。
但並不意味著這樣會更好,這類護膚品更適合對自己膚質比較了解,對護膚成分有一定研究的消費者進行DIY組合使用,而普通消費者在沒有相關知識儲備的前提下貿然使用,可能存在不耐受等風險。
因此,在面對或長或短的成分表時,我們不能簡單地認為長的成分表裡一定都是濫竽充數的添加,短的成分表一定就更好,而是應該回歸產品本身的質量和功效。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選購、使用護膚品要注意的5件事
1.注意從正規渠道選購產品,產品備案信息可以到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官方網站上查詢;
2.最好根據自己的皮膚狀況,向專業人士諮詢後進行選購;
3.分清不同護膚品的側重點,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產品:面霜/乳霜/片裝面膜等側重保溼,精華/原液/塗抹式面膜等側重修護,成分比較複雜的產品一般都具有多種功效;
4.使用的時候要注意皮膚的實際感受,如出現泛紅、瘙癢等症狀,需立刻停用,並及時就醫;
5.不管是瓶裝的、滴管式還是壓泵式的護膚品,開啟後都要儘快用完,大多數護膚品都會在包裝上標識開啟後的保質期(一般開啟後的保質期是6-12個月),若過期了還沒用完也不要再用了。
參考資料
1.言安堂 《赫蓮娜新版成分少一半!咋回事?!》
2.《美容化妝品學》 李利-主編
3.《減法護膚》 宇津木龍一-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