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大昭寺熙熙攘攘的轉經隊伍,我更喜歡這裡。沒有很強的商業氛圍,而且一月份是青海的旅遊淡季,你能更容易融入當地。即使是沒有信仰的人,在這裡也能感覺到心已經平靜下來了。
這裡是青海玉樹結古鎮新寨村,村子裡有一超級大的瑪尼石堆。已經存在了300年。有個名字叫——嘉那嘛呢石堆。因為被音譯了,所以有人叫它嘉那瑪尼堆。
嘉那是個人名字,是一位活佛。嘉那活佛在內地修行後,走遍各地,到了決高鎮新寨村,發現了露出紫賢六字真經的摩尼錫,寶吉自己似乎與這塊石頭有緣分,定居在這裡。他的前半生、留學後半生,與承續大眾一起雕刻曼尼石,使馬尼石堆不斷發展。
據統計,到1955年為止,約有25億個馬尼石堆積在一起,但經過文革和地震的洗禮,目前有幾個意見分歧。據說是2.6億元,10億元,25億元。數量只是我們很苦惱而已。不管有多少,給你的直觀感覺都一樣。因為只要振動兩個字就可以形容。
在朝聖者的心目中,拉薩大昭寺、康仁波吉是自己最想朝拜的地方,如果再選幾個地方歸納成名單,青海玉樹的卡納馬尼堆一定能進入前五名。
來這裡朝拜、朝拜、摩尼席和鞠躬的信徒總是會漫不經心地從你身邊掠過。每當這時,我的心都會自動地表達敬意。對了,2005年1月上海世界吉尼斯總部將卡納馬尼堆審查為「面積最大的石頭堆」,獲得吉尼斯證明書也被稱為「世界最大祝福的願望」。
如果你去過西藏地區旅行,你會發現除了經典之外,在山區經常能看到石刻。這是民間的雕刻技術,把佛經、六方真言和各種佛教形象刻在石板、石頭和石子上,就變成了馬尼石堆。
所以不要認為是卡納。石頭堆沒什麼可看的。石頭堆有多單調。是的,長300米,南北寬80米,高4米,佔地面積2萬4千平方米,在我們看來好像沒有3個足球場那麼大。
根據我們正常走路的速度,不到10分鐘就能轉一周。摩尼錫堆裡的摩尼錫不僅可以分為經典、六方真言等文字類的內容,還可以根據描寫的形象分為四個類別:靈修動物、護法神流、經文咒語、六方真言類、火、菩薩、高僧大德類。這些形象再輔以鮮明的顏色,就不單調了,反而豐富多彩,生動活潑。
這裡只有送摩尼座的人,沒有帶摩尼座,所以不要隨便拿摩尼座作為紀念。每一塊摩尼席都包含著供奉者的願望,如果想帶回家的話,附近有賣摩尼席的紀念品店,可以去看看。在我看來,珍貴的不是摩尼席,而是虔誠和規模巨大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