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一龍戴護目鏡拍抗疫片,鏡頭拉近臉部那一刻,這勒痕我看哭了

2020-09-24 嬋嬋八卦

相信大家都知道,疫情給不少同胞都帶來了極大的傷害,而且在抗疫期間,奔赴在前線的工作者也是相當不容易的,也是很值得廣大網友尊敬,而在近期這類題材的公益短片也是引起了很多網友的關注。

35屆百花獎主題公益短片《你好嗎》中,朱一龍和徐帆一同出鏡主演,也是引起了很高的話題度,而且對於演員來說,這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朱一龍和徐帆兩人都是娛樂圈中比較知名的演員,因為出演的電視劇都是非常經典的,而誒兩人也是幾乎是零緋聞,一心熱衷於演藝事業,也是給大家帶來了很好的作品。

不過這兩人在出演這部公益短片的時候,也是相當有看點的,兩人在劇中飾演了是一對母子,而且這兩人的演技都是非常了得,所以出演這部短片也是倍感期待。

而大家都知道,在抗疫期間,不少奔赴在前線的工作人員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也是為人民做了很多的貢獻,有的醫護人員也是不幸離世,現在想起來都是令人十分心痛的。

而且醫務人員在抗疫期間,為了防止病毒感染,都需要穿上防護服和戴上護目鏡,也是相當辛苦了,而朱一龍在拍攝這個短片的時候,也是很真實地還原了工作人員的造型。

但是大家都知道,穿上防護服和戴上護目鏡是非常難受的,整個人都處在一個很封閉的狀態,而且呼吸也是相當對來說很困難的,同時還一直出汗,所以必然是相當難受。

而在拍攝這部短片的時候,朱一龍一直堅持不摘護目鏡,只為了讓角色刻畫地更加真實一點,也是不得不說朱一龍相當敬業了,然而當他取下護目鏡的時候,這臉上的勒痕還是非常真實的。

當無美顏鏡頭拉近臉部的那一刻,朱一龍臉上的勒痕確實是很真實的了,從畫面上也是很清晰能夠看到,朱一龍額頭很清楚能夠看到護目鏡印在上面的痕跡。

而且臉頰上面也是相當紅,鼻子上面都是紅紅的,這也是能夠看出來,醫護人員確實是相當不容易的了,畢竟朱一龍也只是為了塑造角色,而醫護人員確實堅持了那麼久。

並且這個鏡頭也是沒有經過任何美顏濾鏡的,所以皮膚也是很真實的了,但是看朱一龍的皮膚,還是相當白皙的,而且面部也是基本沒有什麼瑕疵,所以紅色的勒痕就顯得更加明顯了。

其實鼻子和臉頰兩旁的紅印,實在是讓人看著心疼,朱一龍在拍攝這部短片的時候,導演也是透露朱一龍為了將角色塑造得更加真實,所以一直都堅持不摘護目鏡。

這下看來,確實是很真實的了,而且眼睛的細節也是能夠看出戴護目鏡還是很辛苦的。朱一龍的眼睛都充滿了紅血絲,太陽穴的地方也是明顯泛紅,實在是讓人太心疼了。

這也是足以看出朱一龍是一個非常敬業的男演員,為了塑造角色也是相當拼了,但是更值得尊敬的還是那些真的奔赴在一線的醫護人員,畢竟那也是沒有任何劇本的角色塑造的。

而且朱一龍的這個畫面也是以小見大,讓更多人了解到醫護人員的不易,確實是很有意義了,不少粉絲也是紛紛留言表示對醫護人員的致敬。

不過大家對朱一龍也是紛紛誇讚的,這個演技確實是相當了得了,而且也是具備了一個演員的專業素養,難怪朱一龍的人氣會那麼高,確實是很讓人圈粉了啊!

疫情確實是給不少人民都帶來了傷害,但是值得肯定的是大家的心還是連在一起,也是離不開奔赴一線的工作人員,你覺得朱一龍這個演技如何呢?歡迎留言哦~

相關焦點

  • 朱一龍拍抗疫短片為顯真實不摘護目鏡,導演力贊表演不輸梁朝偉
    和徐帆主演,該作品雖然拍攝時間不長,但不管是合作對象還是導演都對朱一龍的表現讚不絕口,尤其其中有一個細節是朱一龍為了壓痕更真實,護目鏡一直沒摘,就連在後場的時候都戴著。徐帆演過非常多的媽媽,她對這個身份的情感把握相當準確,最讓導演最感到驚訝的其實是朱一龍。朱一龍雖然不是現在名義上的流量小生,但他的人氣卻不輸給當下任何一位當紅男星,不認識他的人覺得是《鎮魂》角色的加持,然而實際上,朱一龍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他的演技其實比人氣要有分量的多。
  • 爸媽在「抗疫」一線,10歲男孩獨自戴護目鏡超市購物看哭網友
    1月31日,由河南廣電「小麥視頻《現場眼》」首發的「父母奮戰抗疫一線 10歲硬核男孩獨自照顧自己」的暖新聞引起人民日報等全國媒體的轉發和熱議,大家紛紛為這個叫曲恩澤的河南男孩獨立、懂事、勇敢點讚,網友評論留言稱:「看哭了 無私的父母 懂事的孩子 大愛」、「父母讓人敬佩,孩子讓人佩服
  • 陳蓓蓓攜手江蘇音樂人推出《最美的臉》致敬抗疫 「最美逆行者」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還在繼續,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義無反顧地奔赴在一線,投身於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為更多人的歲月靜好而負重前行,他們時刻與病魔較量、全力奮戰,雖然無法一一喊出他們的名字,但他們有著一個共同的稱呼——最美逆行者,他們都有一張「最美的臉」。
  • 隔離區直擊 摘下口罩那一刻 下頜及雙耳勒的痛到不敢碰
    趙雙豔是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ICU的一名護士,4日,已經是她馳援武漢第10天,她告訴長春晚報記者,離家那一日的場景至今還歷歷在目,但在疫情的傳染性和傳播性都有著不確定因素的情況下,醫務工作者身上的責任和使命,讓她和所有來抗疫一線的人們一樣,都無畏地衝到在最前面。
  • 抗疫日記 | 每走一步都能聽到呼吸聲,口罩勒到臉部麻木
    抗疫日記 | 每走一步都能聽到呼吸聲,口罩勒到臉部麻木 2020-04-04 16: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朱一龍徐帆演母子,態度很敬業,向抗疫工作者致敬
    由徐帆監製並和朱一龍一起主演的公益短片《你好嗎》公布了短片的拍攝花絮,裡面的朱一龍在裡面飾演的是一個疫情期間瞞著母親偷偷的奔赴前線支援抗疫工作的人員,從短片裡面就能夠看出來朱一龍為了這個角色也是付出了不少。
  • 因這一個鏡頭,抗疫劇《最美逆行者》開播遭萬人轉發抵制
    當他在27號床心跳停止仍不放棄胸外按壓,哭著說:「27號床,我是來報恩的!」時,我想沒有人可以不動容。當年你去汶川救援,如今我馳援武漢,責任和愛悄然傳承。在觀看《逆行》這一單元的時候,筆者全程無數次熱淚翻湧,是在看劇,也是在重歷那一場交織痛苦與感動、艱難與堅強的難熬時光。然而就是這樣一部講述抗疫故事的電視劇,在播出的第二天就遭到了大量的抵制,只因為劇裡的一個鏡頭——公交公司號召自願報名留守武漢,自動報名的全是男人,只有一個女人,還是因為人數缺補上的。
  • 「新華網連線武漢」雙胞胎用《夜空中最亮的星》為抗「疫」一線...
    夜空中最亮的星,是13歲的雙胞胎惠馨荻和惠馨樂對抗「疫」一線媽媽的讚美,也是鼓勵。近日,空軍軍醫大學986醫院的護士長郭瑋在抗「疫」一線,收到了雙胞胎女兒錄的一段視頻,一首《夜空中最亮的星》,看到視頻後,郭瑋感動落淚。
  • 首部抗疫網絡電影《戰「疫」2020之我是醫生》上線
    本報訊(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彭杭)11月3日晚,由北京華錄百納出品,嚴屹寬、李晟、高梓淇、李建義領銜主演的首部抗疫網絡電影《戰「疫」2020之我是醫生》在愛奇藝電影獨家上線。該片以武漢醫護人員為主視角,真實還原了小人物在大時代下「團結抗疫,共克時艱」的動人之舉,書寫了平凡英雄的奉獻精神。影片不僅還原了疫情裡比較殘酷的部分,也展現出了很多溫暖人心的力量。
  • 徐帆朱一龍演母子被調侃像夫妻!朱一龍為求真實整天戴口罩
    和徐帆,聽起來似乎是兩個完全不相干的人,很難相信這兩個人會合作,徐帆完全是演技咖,當年《唐山大地震》徐帆的演技演哭了不少人,而朱一龍也屬於大器晚成的代表,在娛樂圈中演戲多年,紅了之後也沒有飄,演戲還是很踏實的,最近也有《重啟之極海聽雷》《親愛的自己》等新劇熱播!
  • 循環了N遍預告片後,最受期待的抗疫劇《在一起》終於要播出了
    最近,社交平臺被抗疫劇《在一起》的預告刷屏,觀眾們也在喊話《在一起》快點播出。講真,淚點低的人光是看預告片,就能哭出聲來。《在一起》從《生命的拐點》單元拉開帷幕,張嘉益飾演的張漢清,其原型是身患漸凍症的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從吹響抗疫的號角開始
  • 《人間世·抗疫特別節目》開播9.2分,看一集哭一集,必須給他們打五星 !
    沉重到表姐每次看一集,都要緩好幾天。這部最新的紀錄片《人間世·抗疫特別節目》,將鏡頭對準了最近幾個月影響所有人的關鍵詞——抗疫。真實得讓人害怕,又真實得讓人想哭。但這不僅僅是它獲超高口碑的主要原因,更重要的是,它在真實背後的發人深省。
  • 《武漢:我的戰「疫」日記》:從親歷者視角記錄最真實的戰「疫」
    2月3日起,中央電視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紀錄頻道推出融媒體系列短視頻《武漢:我的戰「疫」日記》。這個系列短視頻的拍攝者分別是醫護人員、普通市民、外地援助者等人,這些疫情親歷者從不同側面、通過第一視角向觀眾講述了整個武漢抗擊疫情的真實情況。短視頻採用Vlog(視頻日記)方式製作,每集5分鐘。
  • 同是抗疫劇,廣電的《在一起》為什麼備受好評?
    【滿意服務 十分信賴】天翼高清陪你追劇央視抗疫劇《最美逆行者》因為歧視女性被罵上熱搜。另一邊,國家廣電總局牽頭的抗疫題材時代報告劇,《在一起》備受好評,被稱為「年度最好哭的電視劇」。這其中少不了編劇的功勞,編劇在疫情期間進入武漢採訪調研,尋找打動自己的人物、事跡,這也是《在一起》高口碑的原因。"我怕拍那種太過於違背事實或者太過於歌功頌德的東西。"導演沈嚴說,疫情遠沒有結束,又是在"十一國慶檔"這個特殊時期播出,這個沉痛又有溫度的話題曾經讓多位導演心存猶豫。
  • 你臉上的勒痕是最美的印記
    手拎10多公斤的消毒桶身穿密不透風的防護隔離服每天穿行在車站與列車之間平均日行兩萬多步「下蹲」「臥倒」近千次臉頰上留下一道道勒痕在北京各大車站的戰「疫」一線有一支負責專業消毒的「娘子軍」通常情況下你見不到她們的真實面容
  • 朱一龍百花獎短片花絮公布,與徐帆演母子,導演誇演技不輸梁朝偉
    飾演母子,朱一龍 飾演在疫情爆發時,瞞著母親偷偷奔赴前線支援的圓方集團物業工作人員。在花絮視頻中徐帆希望母親在看到兒子是通過從防護鏡下的勒痕知道兒子上前線了,並詢問導演這樣可以嗎,導演則表示朱一龍一直在旁邊勒著呢。可見朱一龍在為了更貼切抗疫英雄的角色付出的努力。在拍攝現場他為了還原真實,口罩、帽子和防護服幾乎不摘,每拍一場都是滿身大汗,努力用最好的表演狀態詮釋「平凡英雄」的真實表現。
  • 《在一起》——與你同在,抗疫劇就得這麼拍
    同樣是抗疫劇,《在一起》告訴我們抗疫劇就得這麼拍。用心還原現實不單靠旁白和臺詞,細節打動人《在一起》有很多用心的細節,每一處細節都深切還原了當時的情況。張天愛飾演的護士長,在休息時雖然摘下了口罩,但是臉上還是清晰可見的壓痕。
  • 護士抗疫微日記|護目鏡後的我像一個800度近視的人
    2月12日,武漢,多雲不知不覺,我來到武漢金銀潭醫院北三病房工作已半月有餘,漸漸的已經適應每天戴著口罩,悶的透不過氣。防護服裡溼了又幹,幹了又溼的工作狀態,想一想人的適應能力還真是強呀!帶上口罩、護目鏡、面屏的時候,護目鏡後升騰起的霧氣,讓我瞬間就像是一個800度近視的人,看什麼都是糊的,只能憑感覺摸索,每一針頸外靜脈穿刺,用盡全力,看了又看,生怕出錯…每天最幸福的時刻就是下班後,脫下護目鏡的一瞬間,全世界都清晰了!
  • 鄭州援鄂「80後」女護士彩鉛手繪畫傳遞戰「疫」情
    「3月19日下午,我跟隨河南省第五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回到鄭州。在隔離休養點鄭州市委黨校,我利用一周時間,創作了5 幅以『最美逆行者』為主題的彩鉛手繪畫,展現了他們武漢抗疫一線迎難逆行、不懼危險的精神風貌。」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消毒供應中心主管護師麻小萍說,「我一共挑選了20 餘種彩色鉛筆,選擇5名援鄂隊員作為繪畫對象,其中,有4名醫護人員和1名隨隊記者。」
  • 「最美口罩勒痕」護士汪俊:一天工作20小時,鼻梁破皮
    汪俊和她摘下口罩後的勒痕臉盤出現在了春晚的大屏幕上。南都訊 如果不是從新聞上看到女兒奮戰在武漢抗疫一線的報導,汪俊的父母還抱怨著這「不懂事」的女兒已經連續20多天沒回過家,連說好的年夜飯也放了「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