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利時國寶音樂家高難度跨界試煉 與中國侗族共譜相遇火花
- 雅俗共賞 中國神秘遺音再現新世代風華
- 世界音樂雜誌稱讚:尚·馬龍再次將名列文化遺產的侗族音樂與流行完美結合,以嶄新面貌呈現
搜狐音樂訊 《侗·融》為新世紀鋼琴大師尚·馬龍繼發表《當爵士遇見崑曲》音樂計劃後,再次大膽嘗試跨界融合力作。起源於一次旅程途中偶遇中國侗族音樂而產生濃厚興趣,隨後又因緣際會接受比利時法語廣播電視臺的邀約,拍攝音樂紀錄片而深入中國西南侗族秘境探訪,興起了試著將這東方古老音韻與西方跳躍鋼琴旋律結合的想法。
透過原音授權的使用,尚·馬龍選定了適合爵士、新世紀鋼琴融入發揮的侗族曲目,作出這張大膽嘗試的專輯,聆聽樂趣則來自於出乎意料的音樂格式,遠古曲調加入西方樂念的改造,似乎更加貼近現代人的需求,並顯露出一種奇特的美感經驗。
其中一首曲目就叫《尚·馬龍》!沒錯,演奏家幽了自己一默!中慢速度的搖滾節奏,搭配取樣傳統侗族歌謠《燕子飛在一二月》實在是太契合氛圍了。在《爵士侗》裡尚·馬龍恢復了自己爵士樂手的本色,將爵士鼓點的拍子與小號旋律的優雅相融在一起,融入取樣自民謠《想不唱歌可惜歌》的部份則做到了畫龍點睛的裝飾效果。《Ya Mo Ye》的快版曲調彷佛描述了侗族宴會的愉悅,不禁讓人手舞足蹈了起來!
專輯14首曲目因為巧妙的運用手法,各自展現精彩趣味的一面。而究竟是西方樂念讓遠古遺音更加平易近人,抑或侗族歌謠感染了爵士樂更加意涵深遠,恐怕就要請您聽了再來評斷一番了。
2008年1月,在上海飛往巴黎的飛機上,尚馬龍遇見了一位叫Yves Bertrand的小夥子。Yves曾經是法航的乘務員,最近在中國徒步旅行,其間特意去了趟貴州。在聊天的過程中,他提到了貴州的侗族,對侗族的歌曲和那美妙的旋律大為讚賞。
分別一個月後,尚馬龍又接到了Yves的電話,Yves邀請尚馬龍參加了他在梅傑夫的關於貴州和侗族的攝影展。在現場,尚馬龍第一次聽到了現場的侗族女歌手演唱的原汁原味的侗族音樂。那宛如天籟的聲音讓尚馬龍折服。結束時,侗族歌手向尚馬龍贈送了她們錄製的CD。
這張CD一直被尚馬龍帶在身邊,並時常在工作室中播放。一個偶然的機會,Yves便建議尚馬龍將自己的音樂與侗族歌曲融合起來,製作一張風格獨特的專輯,尚馬龍對此大受啟發。其實這時,尚馬龍已經被侗族音樂深深吸引,尤其是其中一首名叫《一二月飛翔的燕子》的歌。尚馬龍也開始嘗試將些打擊樂、低音、鋼琴的聲音加入這首歌中。這便是歌曲《Steely Dong》的開頭部分。這種嘗試讓尚馬龍感到異常興奮,他馬上將剛剛製作出來的音樂樣本發給Yves聽,這種近乎完美的結合讓法國小夥子Yves也非常激動。這種認可更堅定了尚馬龍製作這張專輯的決心。
為了更完美的演繹這種天籟之音,尚馬龍特意邀請了老搭檔——出色的音響師Silvan Macaluso。在兩人的共同努力下,很多優秀的樣本被製作出來。
2008年5月到6月,比利時法語區廣播和電視臺集團打算為尚·馬龍製作一部關於其在中國的音樂歷程的紀錄片。這部紀錄片由比利時的Krenotec公司、尚馬龍在比利時的發行公司Adasong以及尚馬龍在中國經紀公司新匯集團和RTBF聯合製作。
紀錄片的一部分與侗族緊密相關,因此尚馬龍與紀錄片的導演Frederic Moreau de Bellaing以及Silvan Macaluso、Yves Bertrand在當地政府和導遊的陪同下來到了貴州。
一行人先後到達谷陽、黎平、肇興等地。與肇興、黎平的民間合唱團一起演出,還參加了在肇興的侗族音樂會。熱鬧的氛圍和別具情調的演出讓遠道而來的客人倍感欣喜。
對於尚馬龍來說,這部紀錄片不僅僅是為他過去歷程的回顧,更為他創造了第一次與侗族人同臺演奏的機會。紀錄片於同年10月在比利時播放,讚美聲不斷,更多的觀眾從此見識到了在美麗東方,有這樣天籟般的動人音樂。
2009年伊始,Yves邀請了6名來自貴州的侗族人,與尚馬龍和silvano一起在當地接連舉辦了3場音樂會。觀眾的熱愛更使得尚馬龍對於這張CD的充滿信心。同時,尚馬龍製作這張專輯的想法也獲得了他的發行公司André D』Anjou(Adasong)和一些好朋友的大力支持。
2009年歲末,在Frédéric Malempré (打擊樂器),Alain Rinallo(低音)和Rhonny Ventat(薩克斯)等等優秀的音樂家的配合下,專輯的樂器部分錄製完成。
在與上海新匯文化娛樂集團的一次會談中,尚馬龍向新匯集團的臧彥彬副總裁介紹了他這部引以為傲的關於侗族的作品,臧總也非常喜歡,並強力推薦給其它合作人。最終,這部擁有曲折傳奇製作經歷的音樂作品,被中西方音樂巨頭共同促成。
《侗-融》專輯歌曲背景故事
1.Li Ping
《黎平》
如同此張專輯中的許多歌曲一樣,這首歌也是從《如果我不唱歌,你會說我很驕傲》得到的靈感。我在原曲的基礎上加入了部分和聲及和弦。最後去除人聲部分,在同個和聲部分裡加入一些花式演奏技法。由於歌手都來自貴州省的黎平市,因此我認為以這座城市命名專輯的首曲再好不過。
2. Shang Ma Long
《尚馬龍》
這是一首舒緩的慢歌,類似酒吧音樂。這首歌以和弦和搖滾開始,然後加入歌曲《燕子飛在一二月》中的侗族歌聲,接著是鋼琴主旋律。在歌中我說了兩次「Wo shi Shang Ma Long」,中文意思是「我是尚馬龍」。尚馬龍是我的中文名,發現把它放入歌曲中很棒,這也是紀錄片《唱出中文的鋼琴》的片首曲。
3.Hey Jo
《嗨,Jo》
這首歌熱力十足,為了避免整張專輯曲風上的單調,我嘗試在慢速歌和快速歌之間尋找平衡。這首歌是藉由《小黃春蟬歌》激發的靈感。同時,將Rhonny Ventat的薩克斯融入整首歌。
將這首歌命名「Hey Jo」是因為在侗族民歌中似乎聽到了「Hey Jo」這個音,當然很可能是侗族語言。
4.Zhao Xing (Song for Yifu)
《肇興》
這首民謠最初由Silvano製作,摘自侗族民歌《我的母親逼我結婚》。他在工作室等我的時候給歌曲配上了和聲。由於紀錄片《唱出中文的鋼琴》的導演Frédéric想在片中演奏這首歌,於是我們一同趕往貴州省肇興市。現在它是我的最愛之一。我們在肇興市的漂亮村莊裡呆了幾天,見到了那裡的侗族歌手。為了之後的音樂會,我們在這裡進行了首次同臺排練。同時,也參加了肇興市的侗族歌手及演員的演出,非常美妙。在那兒大家都很歡迎我們。這首歌我還要送給我的好朋友Yves Bertrand,是他介紹並陪同我們去肇興。並且,他也是最早給我啟發,將侗族音樂和我的音樂融合的人。
5.Beijing Gloves
《北京手套》
這首歌又重新回歸快歌。靈感來自侗族歌曲《五月初五》,歌曲名《北京手套》是源自一次冬天,在北京天安門買一副手套的經歷。當時天氣非常寒冷,沒帶手套。一位好心的太太建議我去買一副。這副手套我一直保留著,感覺它們比其他任何一副手套都溫暖。
6.Le Mandarin du Piano
《唱出中文的鋼琴》
這首歌也是我最喜歡的歌曲之一,中速旋律。
由侗族歌曲《關閉村莊的儀式》的旋律開始,配上美妙的復調主旋律,很是喜歡。同其他單曲一樣,我也添加了和聲和搖滾音,之後跟Silvano一起,我們從這首侗族民歌中挑出其他片段,加到新歌中配合鋼琴的演奏技法。我用法語「Le Mandarin du Piano」命名這首歌,是由Frédéric Moreau de Bellaing創作的關於我中國旅程(尤其是貴州紀實)的紀錄片片名。這首歌是紀錄片中在肇興跟侗族歌手排練的歌曲之一。
7.Elliot is sleepy
《欲睡的埃利奧特》
同樣是一首慢旋律歌曲。我們以鋼琴和搖滾方式開始,侗族音樂緊接其後。引用了歌曲《如果我不唱歌,你會說我很自豪》和《建池塘》的樣本。同時,我們也加入了非洲音樂元素。我個人認為侗族音樂和一些非洲音樂很接近。歌曲名有點搞笑,Elliot是Silvano的一隻很漂亮的貓,當我們在錄製這張專輯時,它總是習慣睡在工作室的長廊上。可能表它也很喜歡這首音樂。
8.Jazzdong
《爵士侗》
我始終很喜歡爵士音樂,希望能在這些音樂中加入一些爵士的節拍,並把爵士音樂融合到《侗-融》這張專輯中。這也是我將這首命名為《爵士侗》的原因。我用弱音小號演繹主旋律,再把從《想不唱歌可惜歌》中受到的一些啟發融入進去,之後再用鋼琴獨奏回到主旋律上。
9.Steely Dong
《堅毅的侗》
這首歌曲是我融入侗族民歌的第一個作品。在侗族音樂《燕子飛在一二月》的創作基礎之上,添加了適當的打擊樂,旨在演繹出樂曲的和弦之美與旋律之妙。我將這個構思付諸了實踐,並演示給了Yves聽,他對此感到非常興奮。就這樣,作為音樂創作的第一步,《侗-融》的第一首歌曲誕生了。隨後,我和Silvano一直不斷努力,對整個曲譜進行了進一步的完善。。我把這首歌取名為「剛毅的侗」,我將其戲稱為送給「Steely Dan」樂隊的禮物——這是一支我非常喜歡的樂隊。
10.Yellow Cat Collar
《黃貓頸圈》
這又是一首慢節奏的歌。我最初創作了這個曲子的時候,從《如果我不唱歌,你會說我很自豪》這首歌中採用了一些侗的元素。整首曲子是由阿蘭演奏優美的顫音貝斯,在末尾融合了一段鋼琴獨奏。這首歌的名字也很有意思:我們錄音的那天,Silvano和我給我的貓買了一個黃色的貓項圈,項圈上有一個鈴鐺,曲子中有幾個部分我們也採用了這個搖鈴的聲音。所以我們想到這個名字。
11.Le Mystère
《探求奧秘》
又一首舒緩的歌曲,適合在休息室中聽。這首歌中,我加入了我和Silvano的聲音。「Le Mystère」是法語的探求奧秘的意思。 這正是我在聽這首歌時內心的感受。
12.Ya Mo Yé
《Ya Mo Ye》
這首歌又回到快節奏。《萬人一起唱》給了Silvano創作的靈感,並在其基礎上,編寫了一些和弦。之後,我將Rhonny演奏的完美的薩克斯部分加進去。並且,還加入了一些管樂器,我認為這會更符合侗族音樂的風格。
13.Li Ping (New Age Version)
《黎平(新世紀音樂版)》
這是第一首附加曲目,我在專輯的第一首歌《黎平》鋼琴版的基礎上,調整了一些節奏,創作成了這首新世紀音樂版的《黎平》。之後,我從《如果我不唱歌,你會說我很驕傲》中選取了一些其他的侗族聲音,加入到這個版本中,使它富有一種迷幻般的感覺。
14.Dong House( Techno Club)
《侗屋(DJ版)》
第二首附加曲目。我希望在侗族樂曲中加入一些舞曲的元素。我受到《小黃春蟬歌》的啟發。Silvano設計了歌曲的拍子和節奏,我在其中加入了一些重複的花樣演奏技巧。
(責任編輯:張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