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1月9日,凌晨三點。卡特政府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茲比格紐·布熱津斯基突然被一通電話驚醒。
布熱津斯基
來電的是他的軍事事務助手威廉·奧多姆,奧多姆帶來了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信息——北美防空司令部偵測到蘇聯方面剛剛發射了大約250枚洲際飛彈,目標是美國!按照流程,通常情況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應該立即把這個情況告訴總統,但布熱津斯基並沒立即這樣做,因為從蘇聯到美國本土,洲際飛彈平均大約要飛行20分鐘左右,而當時美國總統下達核反擊命令需要3-7分鐘,因此布熱津斯基告訴奧多姆,他決定再等一等再給總統打電話。等什麼?他必須要等一個確認
他想確認蘇聯人確實開火了,另外他還需要掌握這批飛彈的大致落點。但他並沒有幹坐著,奧多姆讓他下定了必須反擊的決心,他們決定先讓戰略空軍的轟炸機馬上升空—這是三位一體核打擊力量裡開火前準備時間最長的單位。
很快,奧多姆的第二通電話又打進來了,這次情況更糟了,北美防空司令部偵測到2200枚彈道彈升空!這基本上意味著蘇聯人要傾巢出動打一次核大戰!美國完了!全世界都完了!但沒時間再思考了,布熱津斯基必須給卡特打電話。但就在他拿起電話前,奧多姆第三次來電,確認其他渠道都沒有偵測到蘇聯發射飛彈,所以這其實是一場誤會。
電影《終結者》中核彈發射的鏡頭
我們普通老百姓估計很難想像當時布熱津斯基會有什麼樣的內心活動,但有一點是確定的—他至始至終都沒叫醒自己的妻子因為當時他已經確信所有人都會在半小時內死去。
事後查明,導致錯誤警報的是北美防空司令部的人為失誤,有人誤把演習用的數據磁帶裝在了計算機系統上。之後一年裡,各種原因導致虛假核打擊警報至少又出現了3次。
這種虛假警報固然可怕,但真正讓虛警恐怖的其實是極其有限的決策時間,裡根曾在回憶錄裡談及對這種極限決策的感受:「我們有很多應對核打擊的應急計劃,但是一切都發生得太快了,我懷疑危機出現後,我們還有沒有時間去規劃和保持理智……只有6分鐘時間,要對雷達顯示屏上的光點作出反應,還要決定是不是開啟世界的末日!這讓人怎麼保持理智?!
核爆炸想像圖
其實當時這種壓力不只美國人在承受,蘇聯也如此,「潘興」 I中程彈道飛彈在西德部署後,只用5分鐘就可以飛到莫斯科,這一情況嚴重加劇了蘇聯領導層的對「核斬首」的焦慮,並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1982年~1984年期間美蘇的嚴重對峙,也讓克格勃展開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和平時期情報搜集計劃—為的是就是提前獲取敵人發動突然襲擊的線索,而這一行動某種程度上又強化了蘇聯人的焦慮。
難怪美蘇兩國會達成協議要銷毀全部中程飛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