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偶然在網上看到《終極一班4》,原來已經播出三十多集。其實不用點開看視頻,內容也能猜得八九不離十,但還是看了,果不其然,情節幼稚、尷尬,彈幕是滿屏失望嘲諷之聲:「什麼演技啊」、「越拍越爛,拍給智障看的吧」諸如此類。
《終極一班4》劇照
智障,我曾是。那是2005年,《終極一班1》播出,用「廢寢忘食」形容追劇之熱忱真不為過。用如今的眼光看,當然不算好的劇,造型殺馬特,劇情也是夠瞎,那幾個怒刷存在感的打醬油老師,猛飆臺語,唧唧歪歪煩得要死。但它熱血,有著臺灣青春片常見的夏日陽光汗水,那一股青春勁足以彌補它的不足。十幾歲的少年人欣賞不來什麼喬伊斯普魯斯特,對於熱血騰騰的偶像劇總是喜歡的。再者,它有飛輪海,組合裡任意一個人拉出來都是好看的。從時下流行的刷臉角度看,《終極一班1》用來舔屏是足夠了。
《終極一班1》海報
《終極一班1》的熱潮帶動了一個系列,《終極一家》的劇情是無聊走向的,在我眼中同樣無聊的《終極三國》卻很受歡迎(大概是解構《三國》的惡搞有點後現代主義的意思?)。再後來,有了《終極一班》第二第三部,一部比一部狗尾續貂,情節之無聊達到人神共憤地步,終於到了第四部,是終極之狗尾,受群嘲並不冤枉。
《終極一班4》第一集有個尷尬鏡頭,一群人對剛發生的某件事雲裡霧裡,一個高冷男對著鏡頭向觀眾說:「請看VCR。」然後鏡頭歡歡喜喜地轉向情景重現。這個老梗,早在11年前第一部就用過了,當時飾演金剛姐姐的蔡五熊說出「請看VCR」臺詞,我覺得很好玩,可如今怎麼就滿額頭黑線。
搜了下網上對《終極一班4》的評價,貶低居多,尤其是「哈密瓜」的笑話。下圖三個奇形怪狀的字讀作「哈密瓜」,是紅衣型男的招式名稱。寧可在臺詞上使偏門的力氣,卻不改善劇本根本問題,一聲嘆息。
《終極一班4》劇照
「情懷」被用到泛濫,成了過街老鼠。曾經被粉絲圍堵保姆車的飛輪海,如今整形、生子、互相攻訐,當年宣傳照上光芒四射的臉一一泛黃,遺失在時光某個小旮旯裡。十一年前追過的偶像劇換湯不換藥,又殺到面前,早已沒有胃口,明知過了保質期的東西不應該被翻出來重溫。《終極一班》從第二部開始就不斷換新演員,也許臉是好看的吧,我不覺得,也不想去了解那些演員的名字,早已經過了那個年紀。
便想起《泡沫之夏》來,那年在某個圖書室花半天時間看完第三部,眼淚婆娑泛濫,一包紙巾都不夠用。過了幾年再看,驚覺有什麼好哭?就是一部主角開掛、bug多多的書。尹夏沫和歐辰結婚、洛熙浴缸自殺那段,是模仿了寶玉成親黛玉斷氣的,一喜一悲對比寫法。而且模仿痕跡拙劣,讓人看著來氣。
書還是那本書,只是讀者長大了。長大後的讀者會去嘲諷那本幼稚的書,但並不會去否定自己看書的年幼歲月,畢竟大家都有過鑑賞能力不高的時候。只是,當那本不好的書一而再再而三地以同樣不佳的面目出現,總不免令人心情煩躁。《泡沫之夏》被拍成了電影,獲得2.9分的評價,那一溜兒評論惡言惡語,瞄一眼都心驚肉跳。《終極一班4》也是的,穿越時空的老梗,令我這個老觀眾興味索然,更遑論取悅新觀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