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患有劇透癌晚期,探望請慎重。
本文寫於2019年11月30日,此時豆瓣評分是6.2.我認為,這個分數將呈陰跌走勢,很快就會跌破6分大關,並最終在5.5-5.8區間築底(不怕打臉,習慣了)。
作為BT殺人類的驚悚血漿片,本片只能算作勉強及格,當然,我指的是劇情,不是票房。下面我簡單拆解一下,由於只刷了一遍,難免有遺漏和錯誤,歡迎指正(罵街亦可,習慣了)。
故事:2分(滿分5分,下同)
所謂故事,就是這個電影到底在講什麼,這也直接決定了電影的起評分。用業界標杆《電鋸驚魂》來舉例,這個片子講的是,一個得了絕症的老頭,在最後的歲月中,利用各種殺人機關,幫助有罪的人得到救贖的故事。而本片呢?講的是一幫大學生去鬼屋玩,然後依次被殺的故事。
當然,我們不能苛求每一部影片都達到《電鋸》的高度,畢竟世界上叫溫子仁的人並不多。但是,即便只是靠虐殺和血漿在萬聖節賺錢的影片,也應該有個完整的故事,譬如《德州電鋸殺人狂》和《恐怖蠟像館》,起碼都清楚的交待了殺人狂罪惡的起因,而本片的惡人團,和很多記不住名字的BT虐殺片一樣,惡人都是天生的,本片導演也無意告訴觀眾他們為什麼殺人,只要記住他們都有一張哥德式的嬉皮臉就行。
人設:2分
好的人設,就是每一個人物都有明顯的標籤,以及獨特的作用,無人可以替代。當年驚豔的《心慌方》和今年的口碑之作《密室逃生》,都是典型的人設模板。在本片中,雖然大家都是在校生,沒有職業背景的區別,但這不能作為人設失敗的藉口。
譬如主角六人團中先死的那兩個醬油女,估計看過影片24小時之後,我就很難分辨誰是誰了。再譬如那位人體蜈蚣前半截,一開始我看到他高大威猛的身軀以及火爆的脾氣,以為他是個戰鬥力人設,結果跟一個小瘦子嬉皮士單挑的時候,連個搏擊鏡頭都沒給,直接就被放倒扒皮了,哦,對了,我記得他臨死前曾軟綿綿地說:「我想回家。」
而男主和女主的感情線,也幾乎談不到線,僅僅是幾個支離破碎的曖昧點。至於很多朋友提到的那個「千裡送人頭,禮輕情意重」的可愛系前男友,我覺得完全就是畫蛇添足裡的那個足。
機關:2分
本片也力求在殺人手法和機關設置上做到創新與震撼,遺憾的是,只有創新,卻不震撼。甚至有些機關設置,已經到了過於浮誇的地步,譬如那根綁著的獵槍,總有一種和全片格格不入的趕腳。而那堆披著白布的未知物,本來是很好的素材,我曾以為是還沒死透的其他被害人,結果到最後它們始終是未知物。
亮點:3分
通常來說,一部片子的亮點在於它做了什麼,而本片正相反,亮點在於它沒做什麼。這類影片中,最讓我受不了的就是受害者對著鏡頭賣力的尖叫,好像不這樣就無法表達角色心中的恐懼。而本片幾乎沒有這種場景,我吐血好評。
另外,虐殺片中最常見的「no zuo no die」,在本片裡也並不多見,除了主角團患有「缺乏安全意識症」的通病外,他們並沒有太多主動作死的行為,這其實已經很難得了。
槽點:2分
槽點是個永遠說不完,同時又十分有趣的話題,不過今天不想吐的太多,吐多了會乏力,影響睡眠質量。簡單說幾個吧。
1,他們是在躲避前男友追蹤的時候,無意來到鬼屋的,臥磁,好巧唉。
2,女主說有卡車一直在跟蹤我們,但是,連女2號都知道那是你前男友的車,你居然會認不出來?
3,一開場被燙臉的女人,狂喊「救命,我不想死」,可是,多說一句「這不是演習」會累死你嗎?
4,最開始困在小屋的時候,幾個人四處尋找趁手的兵器,到後來,鋼叉手槍扔一地,楞沒人撿,就這樣還想吃雞?
5,男主手持棒球棍,正面KO手槍男,主角光環真不是蓋的。
6,至於惡人團哪來那麼多錢蓋這麼大一個場子,這個真不用在萬聖節電影裡去糾結。如果非要問,就是那個萬能答案:劇情需要。
最後,我雖然對本片評價不高,但依然給出3星的及格分,是因為本片的整體節奏還比較流暢,如果你不是太挑剔的觀眾,還是可以一口氣看完。
再補充一點,有人說匪首可能是女主的爸爸,這個確實想多了,人家根本不是這個套路,如果編劇真要安排這樣的結構,那這個故事的起評分至少是3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