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雨瀟 餘馳疆
這是一個幕前幕後不再嚴格區分的時代,尤其對配音行業而言。隨著「二次元」崛起,配音演員以一種新的姿態出現在大眾面前:他們不再單純地縮在配音室裡,也不只是在角色背後,而是更多用聲音魅力和自我個性,透過動漫、遊戲、影視劇、廣播劇等等,走向臺前。
十五六年前,阿傑初入配音圈,得用56K網速撥號上論壇尋找「同好」,需要專業前輩引路才可能進入圈子,幾個人搭個草臺班子就能錄個廣播劇。那時的他未曾想到,有一天,人人都能在B站上做Up主(視頻上傳者),培訓機構如雨後春筍,廣播劇可以商業化和偶像化,一向在幕後的配音演員還能在網絡世界收割「流量」。
· 阿傑。
在北京東五環高碑店附近,《環球人物》記者近距離參觀了阿傑創立的配音基地「729聲工場」(簡稱729), 上下兩層的工作室,大部分空間都被配音室佔據,從門外走過,能清楚聽到從屋裡傳來節奏明快、畫面感十足的對戲聲。
阿傑和他的同事從休息室裡走出來,身邊有人說他「聲音穿透力強」,他立馬壓低嗓音,換上了一副沙啞的「巫婆嗓」說:「這樣就不穿透了吧?」
一個導遊的配音夢
729是如今最受追捧和市場青睞的配音機構之一,幾乎每一位演員都有自己的粉絲團。「零幾年那會兒一年戲的產量很少,有時配音演員兩三個月才配一部戲。」阿傑說,「哪像現在天天都有各種電視劇,還有動畫片、廣播劇、遊戲。」
阿傑本名張杰,1978年出生於北京。跟很多同齡人一樣,阿傑從小就是動畫片和譯製片的粉絲。「怎麼當配音演員?我想了想,配音應該是在錄音棚裡邊,前面擺一個話筒,播音主持專業肯定就是了。」高考那年,雖然沒受過專業訓練,阿傑還是憑藉優越的聲音條件通過北京廣播學院的初試,但複試失利,沒能進入播音系,最終選擇了旅遊英語專業。
· 阿傑。
畢業後,阿傑在一家旅行社工作,閒暇時間還能玩玩配音。直到2003年,非典讓整個旅遊業忽然停擺,阿傑一下子掉進了半失業的狀態。深思熟慮後,阿傑決定辭掉工作,重拾配音夢。「至少不用負擔房租,可以在父母家裡邊『蹭』,比現在這幫來北上廣打拼的小孩負擔小多了。」
「當時上網搜『配音』,彈出來一個中國配音網。居然能找到一個配音網,這太神奇了。」那時候配音有鮮明的「朝野」之分,專業配音演員大多出自戲劇院、電影廠、文工團,而許多業餘愛好者就聚在論壇、網站,上傳視頻資源、討論配音技巧,發布自己錄製的作品。與如今全民「up主」的風潮不同,那時候的配音世界,是個徹底的小眾圈層。
「也因為都是小眾的愛好者,所以大家發現同好,都非常熱情,容易玩到一起。那個時候也沒什麼錢,買一根10塊錢的耳麥就開始玩配音。」
這種自娛自樂,讓阿傑有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認識了不少行業大咖,他才漸漸真正踏入專業配音圈,接到了一些龍套演員的配音工作。2008年,阿傑在《火線追兇》為鍾漢良飾演的法租界探長鍾房配音。這部戲每集獨立成篇,需要演員不停調動情緒大幅起落,阿傑每次配都要卯足了勁。「當時能把那個角色啃下來,確實不容易。」他說。
· 《火線追兇》海報。
2011年,阿傑在熱門劇集《甄嬛傳》中為溫文儒雅的溫太醫配音,俘虜了全國觀眾的耳朵,他才覺得自己「可以了」。
不過,對眾多粉絲而言,阿傑最閃光的一部分,還是來自「二次元」的力量:動漫《全職高手》裡的葉修、遊戲《戀與製作人》中的白起,廣播劇《步步驚心》裡的八阿哥⋯⋯他因而被粉絲稱為「傑大」,729也因為參與眾多二次元作品備受關注。
2005年7月29日,阿傑和幾個配音愛好者一起完成了廣播劇《陰陽師》的混音,準備在「中國配音網」發布。一幫人絞盡腦汁想不出發布ID名,阿傑一看當天的日期,就說:「要不咱就叫729吧。」於是,「729配音組」正式成立。
《陰陽師》上線後引起不少關注,聽眾紛紛催更。「過去在我印象中,喜歡聽廣播劇的人年紀會偏大一點,後來發現,年輕群體對廣播劇有很大的熱情。」阿傑說。在日本,廣播劇是二次元文化中的重要一環,小說、漫畫被改編成劇本,再由「聲優」通過豐富演繹塑造立體的聲音角色。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廣播劇也吸引了眾多中國年輕人。
·阿傑、楊天翔和蘇尚卿。
為了配音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
2016年,「729聲工場」成立,一年後,729策劃、出品了中國第一部商業廣播劇——《殺破狼》。
該劇由阿傑與楊天翔擔任配音導演和主要配音,如今播放量已經破億。「這讓整個生產環節方方面面的人認識到,廣播劇有這麼大的市場。」阿傑說,「從前沒有人提,你就非得把成品呈現在大家面前,聽眾才發現這是他們需要的。」
時代改變了市場,市場吸引了全新的血液。如今的729,一群「90後」配音演員稱為中流砥柱。在電影《妖貓傳》中給日本僧人空海配音的楊天翔,活潑熱情,採訪中時不時就能帶出幾個梗。從小喜歡配音的他原本在中國農業大學讀「王牌專業」植物生產,讀到一半覺得這個專業實在太不適合自己,直接轉到了傳播系。「只要跟我有關係的人,都知道我喜歡配音,那會兒我都在一個公司實習了,一個學長給了郵箱,說可以跟著這位老師學配音。」楊天翔二話不說發了自己的聲音作品,跑去老師的棚聽人錄音,倒有些拜師學藝的架勢——這位老師,就是阿傑。
·阿傑和楊天翔。
「我爸一開始還比較反對,因為確實學配音太不穩定,而且行業又太小眾,他們根本不知道我在幹嘛。」楊天翔說,「但對我來說,我願意為了配音去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讓配音成為一種生活。比如一個角色要的是聲音不那麼完美,我可能近期就會故意吃辣。」
在採訪中,楊天翔提到了配音職業的「成就感瞬間」:「比如說我配完音,走出錄音棚,劇組人員微笑地看著我說,謝謝你,給我們角色增光了,那時候我覺得真好,能夠幫助人家去完成一部戲。」
· 楊天翔。
多年的配音工作讓楊天翔總結出了自己的一套方法論,在他看來,配音演員的成長路徑需要有關鍵幾步。「我覺得不單是配音,就是藝術類相關的工作,一定要先學會欣賞,想辦法給自己建立一個比較完整的審美標準,多看多聽,了解這個行業的老師們都是怎樣工作的;第二就是要學會模仿,當你模仿得很像了,第三就是實踐操作。第四就是相對高級的層次了,就是創作,去做那些屬於你的藝術作品,獨特的、有個人風採的。這是我總結的規律。」
千裡北上的配音故事
相較於楊天翔,另一位人氣配音員蘇尚卿的入行則更「曲折」些。他從高中開始就對動畫深感興趣,不僅在課業之餘繪畫,也對配音產生了濃厚興趣。他參加了一些配音比賽,還在大四時隻身從廣西來到北京,一面準備畢業一面開始北漂追夢。從龍套演員到給《大魚海棠》男主角配音,從因性格內向配音受限到如今獨當一面做導演,他已在這條路上走了近10年。因為日常「軟萌」的反差個性,蘇尚卿在現實世界也收穫了大批粉絲,他的網名叫「西呱雙」,因此粉絲也都親切地稱他為「雙兒」。
· 蘇尚卿。
初到北京做配音演員,蘇尚卿也是從龍套配起。普通話不好,氣質不適合挑戰太強硬的角色,對句式變化把握不完美,都曾是困擾他的問題。看起來溫吞的「雙兒」,內心裡其實有著破釜沉舟的魄力。「普通話不好就練繞口令,反正暴露什麼問題,就專門朝那個方向攻克它。」
2016年,蘇尚卿為電影《大魚海棠》男主角配音。「這算是我成長路上挺標誌性的一個作品,也算是我覺得好像能說自己是個配音演員4個字的作品。」在他看來,配音行業的發展離不開國產動畫的發展。
· 《大魚海棠》海報。
2015年,國產動畫電影《大聖歸來》史無前例地獲得超9億票房,接下來《魔道祖師》《狐妖小紅娘》《哪吒之魔童降世》引發熱潮,市場對配音演員的需求也有了大幅增長,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入行而不是單純把配音當作愛好。
如今,蘇尚卿也有了新的身份——配音導演。「我覺得自己還不是很擅長,還在摸索。配音工作本來就是很主觀的,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那麼同一個角色每個人的理解也是不一樣的,於是就會形成大家常說的貼臉的問題。我覺得配音也好,其他藝術工作也好,最難的地方就是沒有絕對的標準,這就是所有人都需要不斷學習、探索的東西。」
· 蘇尚卿擔任配音導演的廣播劇《六爻》海報。
在配音行業越來越規模化的今天,年輕的配音演員們逐漸成為「明星」。在729,有多倫多大學雙學位畢業的金弦,也有配音系科班出身的徐佳琦。「近幾年隨著部分配音演員走到臺前來,被大家所認可,對整個行業來說都是一個非常好的變化。」金弦說,「從幕後工作者,變成了可以把自己的創作帶到臺前跟大家分享的狀態,其實挺好的一件事。」
· 金弦和徐佳琦。
新一代的配音演員們,不僅僅用業務和作品讓行業從幕後走到臺前,也在用自己的思考和創造改變著行業的現狀。就像阿傑說的:「我們這代人需要做一些事情,不能讓配音只是局限在小眾文化裡,通過這些走到臺前的活動,一步一步讓配音這個行當被更多人了解和喜愛,這就是我們的願望。」
·729聲工場大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