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川》作為獻禮抗美援朝70周年的片子,由目前國內最擅長此類題材的導演管虎執導出票,又有多位大牌實力男星加盟,哪怕只是一個用兩個月時間匆匆完成的命題作文,質量卻依然十分堅挺。
管虎導演曾透露自己一直想拍一部有關於抗美援朝的電影,而此次執導《金剛川》可謂是圓了他的夢想。
有人打趣管虎吳京+戰狼+張譯等於《八佰》+《戰狼》+《紅海行動》(當然,此處可以提一下鄧超),近二十年國內最出色的三部主旋律戰爭題材的演員和導演皆匯聚於此,所以當影片導演和主演一經曝光就讓很多人滿懷期待。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該片從開機導上映只用了兩個月,略顯匆忙,目的性也很明顯,但從最後的成品來看,作品還是誠意滿滿,值得一看。
毫不誇張的說,張譯似乎是目前中國中生代演技最出色的演員,看完了此片之後我能更加肯定這一說法,把似乎給去掉。
而吳京則是當下中國最出色的動作類型電影男演員,我們很欣慰在港片中當了多年的反派和配角的吳京最後終於找到了屬於自己的風格厚積薄發一鳴驚人成功地從成龍甄子丹手裡接過了武打巨星的招牌,這是吳京努力得來的結果,也是觀眾想看到的結果,
叢管虎導演的《老炮》和《八佰》來看,我發現管虎很喜歡用大場面長鏡頭配合著鼓點的模式來增加觀眾觀感享受,《老炮》中馮小剛一個人拿著刀在冰上前行,《八百種》升旗前的儀式,皆是如此。配樂用得好能讓電影的體驗感得到層次上的提升,這一方面好萊塢很多導演深諳此道,比如諾蘭,該有蓋.裡奇。
管虎本身就是諾蘭的粉絲,所以的電影的節奏也把控的很好,《金剛川》人物臺詞較為生動和貼近實際,沒有像以前的主旋律片子一樣一味的強調集體和情懷,沒有那些假大空的口號強行呼籲愛國,而是通過戰爭中每一個人物的具體行動來將導演的意圖傳達給觀眾,這樣會讓煽情來得更直接實在和生動,畢竟這是取材於真實的案例,很多細節都有跡可循,所以觀眾內心能和電影有共鳴。
由於本片沿用了《八佰》三分之一的團隊,所以不論是從主創團隊很高的重合度,還是片中的白馬、激動人心的配樂來看,《金剛川》似乎都於《八佰》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八佰》是趙子龍捨身救主,《金剛川》是劉關張浴血奮戰。
可能由於時間關係一個故事拍三遍有取巧的成分,但人家依然可以完爆大多數同類型電影。這種拍攝技巧我們曾在諾蘭的《敦刻爾克》中見過,諾蘭玩的很高級,人家一個故事分三條線,每條線的時間線都不一樣,單獨起來每一個都是獨立的故事,最後才有交織。管虎拍的是一個故事三個視角反覆解讀,可能讓人有種疲倦的感覺,對故事失去新鮮感,但總體來說誠意還是足夠的,處理的也還行,很多觀眾還是願意買帳 的。
當然批評《金剛川》的影片自然也不少,我們理解眾口難調,或許還有一部分是一些分矯揉做作的人令人厭惡地拿腔作調。如果讀者老爺有時間可以去豆瓣搜搜影評,你會發現再好的電影都會有些自以為是的人在下面趾高氣揚的指指點點以彰顯自己的品味。
當然,這本來就只是一部電影而已,喜歡或者不喜歡都是觀眾的權利,但以目前看來,《金剛川》和管虎似乎承受著太多本不該承受人批評。
想想這些年的那些抗日神劇和假大空的洗腦主旋律電影,有幾部是能看的,難道對於此類的作品,我們不應該予以鼓勵麼?
關於抗美援朝題材的電影,有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上甘嶺》 《英雄兒女》等影片廣為流傳。「為了勝利,向我開炮」這句話除了00後的,應該沒有人沒聽過。
但是近二十年來,我們再也沒法看到《上甘嶺》這樣優秀的作品了,充斥在電視和銀幕之上的,都是一些抗日手撕鬼子的神劇。我更希望《八佰》和《金剛川》可以打破這種局面。
我們肯定有很多很多恥辱的段落,但是也有很多很多可歌可泣的時刻,我覺得好像今天我們就很難再去體認一種超越性的價值,我仍然認為藝術作品所可能提供給人們的是超越我們的自我和我們的日常生活的時刻吧! ——戴錦華
希望《金剛川》可以幫助我們一起體認這種超越性的價值!注意電影的英文片名就是
犧牲:The Sacrif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