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學齡前兒童而言,他們剛好處在好奇心旺盛的階段,有一段時間就會化身十萬個為什麼,問個不停。
孩子們的每一次提問,都是學習和認識世界的一小步。
而學齡前孩子識字不多,還不太能讀百科,除了家長們來解釋,動畫也很適合他們。
今天,我們給大家帶來一部學齡前科普動畫——《梅西去樂趣島》。這部有家長在評論裡推薦過,確實也是一部很好的資源。
《梅西去樂趣島》是BBC兒童頻道Cbeebies於2015年推出的學齡前藝術和科學啟蒙動畫,內容設計遵循3-6歲兒童思維特點,是BBC收視率最高的科學啟蒙動畫片。
動畫中,通過小怪獸梅西和兩個好朋友的探險故事,解答小朋友們可能會提出的各種問題。
涉及的題材豐富,包括物理、地球、太空、自然、動植物和人體等多方面的知識講解。
天空為什麼會下雨?
機器為什麼會生鏽?
蝴蝶是怎麼來的?
蝙蝠為什麼長了一副大耳朵?
人為什麼會蛀牙?
為什麼感冒時嘗不出味道?
這些大大小小的問題,孩子們都能從這部動畫中找到答案。
在這部動畫中,每一集科普一個簡單的常識性小知識。
給孩子講知識,最怕講的太枯燥。為了把這一個知識點講清楚,避免大段的文字說明,可以看出製作組下了不少功夫。
把一個知識點揉碎打散,分布在每一集的劇情裡,絲毫不影響故事性。
拿第一集來說,好奇的小怪獸梅西是個小吃貨,他給自己做了一個超大的果醬三明治準備享用。
可他卻不小心打翻了盤子,所有的麵包都從桌上砸到了地面。
梅西在懊惱之餘,提出了一個疑問:為什麼東西總是向下掉,而不是向上飛呢?
提出問題後,梅西對著屏幕說——遇到不懂的事情就要去樂趣島。
於是,他就前往樂趣島,想要請教小夥伴。他的兩個人類夥伴菲力和柔依正在賞月,恰巧碰到一顆月球隕石化作流星,飛到他們面前。
為了將這顆隕石送回月球故鄉,他們坐上火箭開始了去往月球的冒險,在這個過程中,梅西的疑問也逐漸得到了解答。
隨著梅西與小夥伴們搭乘火箭進入太空,梅西發現自己居然在火箭中漂浮起來了。
疑惑的三人組接通地球通信,請教另外三個科學小幫手——阿星、薩姆和小竹。
小幫手們告訴他們——這是因為外太空重力很小。重力可以將東西吸到地面上,而外太空重力比地球小得多,所以物體就會漂浮起來,沒有重力,東西就不會掉到地上。
當他們到達月球表面後,動畫中還演示了人們在重力很小的月球上很容易跳起來,感覺就像在彈簧床上走路一樣。
每一集的問題都是小怪物梅西提出來的,而且產生問題的場景都非常接地氣,是日常生活中很容易碰到的。
例如,講氣體的這一集,梅西和小朋友們一樣,很喜歡氣球,但他更喜歡會飛的氣球。
當紅色氣球飛走之後,梅西看著地上兩個不會飛的藍色氣球,十分疑惑——為什麼有的氣球會飛,有的不會飛呢?
(為了增加真實感,很多場景都用了實景拍攝)
原本要到樂趣島去找答案,正巧碰到菲力和柔依要去未開業的樂園先觀賞一番。於是梅西也一同前去,卻不小心把開幕式要用的氣球放走了。
他們本打算用空氣填充新的氣球,可新的氣球飛不起來。詢問過小幫手阿星,他們才知道——原來,會飛的氣球裡填充的不是空氣,而是氦氣。氦氣比空氣還要輕,所以才能漂浮起來。
學齡前孩子,講解得太複雜,怕他們聽不懂,這部動畫就多處用到舉例和比喻的手法來說明,一下子就讓人豁然開朗了。
通過蝙蝠會發出超聲波的事情,給孩子們介紹,聲音就像彈簧球,碰到東西就會反彈回來。
如果你站在一定的範圍裡,聲音反彈回來就會被聽見,這就形成了回聲。
描述磁鐵異性相吸的特性,就像隱形的膠水。
想推薦這個動漫,還有一點就是,動漫的整體基調雖然是科普,但其中卻保留了許多童真童趣。
這個年齡,孩子還相信童話,富於幻想。所以動畫中除了會介紹一些非虛幻的事實道理之外,還給孩子們保留了一部分童心。
比如,月亮上的石頭都是有生命的;太空中的衛星也長得非常可愛。
走丟的氣球會飛到一個美麗的氣球谷裡;
下雨的雲長著可愛的臉龐。
這部動畫人物形象可愛,顏色柔和鮮明,劇情中充滿冒險,過程卻非常歡樂溫和,沒有刺激性的內容。
講解的知識都比較淺,更適合學齡前的孩子。
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規定,3歲-4歲兒童每日連續使用電子產品不得超過15分鐘,這部動畫每集在11分鐘左右,時長也比較科學。
騰訊就有免費的資源,一共52集,分為普通話和英文原聲兩種語言可選。英文原聲部分的字幕也是中英雙語的,比較實用。
大家可以自行去騰訊視頻搜索,或者將下方網址複製到瀏覽器打開,直接跳轉觀看~
https://v.qq.com/x/cover/342awwkzix06l1j/x0025idskfh.html?start=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