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人支持國家的法律法規和廣電總局關於樹立良好社會風尚的一切規定,本文僅從藝術層面探討脫口秀,不涉及道德和法律
我以為我會很想念卡姆,用李誕的話來說我還是低估了這個世界。脫口秀大會到了半決賽,豆豆被淘汰一個朋友發了圈,我們討論起來,我才想起這一季沒有卡姆。太多亮眼的新人了,實力穩定的楊蒙恩,天才少女李雪琴,台風穩健的豆豆,燃爆全場的王勉,很有特色的何廣智,還有老將呼蘭,應接不暇。人都是喜新厭舊的,可替代的新人太多了,哪有時間去想起一個離開的人。
這一季楊蒙恩是一匹亮眼的黑馬,他的脫口秀敘事結構完整,視角獨特,充滿了對現實的批判和諷刺,脫口秀行業充滿了帝王將相短暫又輝煌,甲方乙方,被初戀爸爸嫌棄沒耳垂,被欠薪2000塊錢而捲入了阿里京東騰訊三大財團的漩渦,每一期笑點密集又很有內涵,結尾都很出彩。第一期用茅屋為秋風所破來call back前面的杜甫,讓分不清到底是一個學渣團夥還是一個學霸組織的六中七匹狼的中二氣質和放映了一場電影一樣鮮活,幼稚又滑稽。最出圈的甲方乙方裡,那個「我仿佛聽到我心裡籃球足球桌球落地的聲音」簡直洗腦一般印在我腦子裡,隔一陣就會回放一下,結尾他用地鐵裡情侶回到現實來升華,也是極其巧妙。初戀那期用「豬耳朵八塊錢一斤」既消解掉被初戀父親嫌棄的嚴肅和沉重,又諷刺了對方。他的脫口秀有始有終,結尾常常有彩蛋。除了日本旅行那期有點弱,整季發揮穩定,實力不容小覷,很看好他的長遠發展。
如果說喜劇的內核是悲劇,那李雪琴的脫口秀屬於這個範疇。「我想結婚」那期其實是一個悲傷的故事,父母離婚,女兒到了適婚年齡正被催婚,而父母卻各自再婚了。當事人的主觀感受略去了,她從正常三口之家通過兩次婚姻完成KPI這個角度,調侃父母因為擔心她學不會就代她把作業給做了,消解掉了悲傷的內核,用幽默與生活達成了和解。
「老闆暗戀她」那期本質上是在講一個女孩對老闆自作多情的單相思,結果老闆娘沒當上,還丟了工作。她先用老闆半夜三點打電話和把老闆豪車燙了一個窟窿做鋪墊,用反語「倒吸一口冷氣」來表達「兩情相悅」,一步步升溫,再通過和同事對話後的心理活動「可拉倒吧,珍惜這段時光,以後就得叫老闆娘了」把故事推到高潮,用老闆扣錢來轉折,故事陡轉直下,她欲擒故縱提辭職,老闆卻答應了。整個劇情跌宕起伏,笑點滿滿。
講遺憾那期,是講剛畢業踏入社會不久的年輕女孩情感和工作的雙重困惑,她用宇宙的盡頭把兩方面串起來,用工作不順,情感的歸宿,北京的地鐵多次呼應,整個設計和構思非常巧妙,起承轉合節奏把控特別好,用王建國開頭,王建國轉折,再用王建國結尾,襯上李雪琴特有的喪,喜劇效果爆棚。從文本到表演都無懈可擊,渾然天成。
這一季裡,如果從單節來說,李雪琴世界的盡頭和老闆暗戀她還有呼蘭的鬼屋是我最喜歡的三場。她並沒有輸出什麼,整季來看,本質上還是在訴說因為長得不好看受到的那些傷害,或者因為長得不好看而產生的喜劇反差,「天賦異稟我就只剩下餅了」、 「雙胞胎的臉加起來都沒有我的大」「他們不是想戰勝我而是想得到我」,「我這輩子都沒有被這麼多男人競爭過」,但是她高超的敘事能力和喜劇視角真的是讓人肅然起敬,用宇宙的盡頭把逼婚和混的不好回老家這些世俗的事說得清新脫俗,有東北黑土地自帶的喜感,又有北大精英範兒的幽默,混出了大俗大雅的味道。
李雪琴的脫口秀大笑之餘總是有隱隱的痛感。她的幽默是在苦痛裡浸泡出來的苦中作樂,通過某一個喜劇視角,消解掉原本沉重悲傷的部分,提煉出搞笑元素。關於她在男女關係中的那個高光時刻,隔著十一年的時間差對當初向她表白的男孩喊話,從「我媽不讓」到「我媽讓了」,恍惚中總是聽出一絲憂傷。
龐博和建國這季被新人蓋住了風頭。他們倆的敘事都太平鋪直敘,只側重於從點上找梗,未能有更深度更新穎的喜劇角度,被諧音梗卡主的建國幾乎全是和這個世界無法和解的擰巴和絮叨,圍繞同一個點能說三四句話,還都是重複的,我更願意聽他的諧音梗,王建國和他的諧音梗就是一個共生體,沒有諧音梗的建國就失去了喜劇生命力,誰的諧音梗都沒他的精彩。不知道李誕為啥要禁他,我倒是覺得他的諧音梗挺好笑的。
同樣是中年危機,關於30歲之後身體的衰老,龐博是開始跑步和健身,然後從跑步健身的小點面進行自我調侃,而呼蘭」31歲生日時父母開始祝福我身體健康」,從側面烘託不再年輕這個事實;同樣是被後浪趕超,龐博用的是自己招的實習生已經和自己平級甚至馬上要做自己上司了,而呼蘭是「留給我大器晚成的例子已經不多了,35歲的馬雲,44歲的任正非,還有六十歲的姜子牙」,高下立判。如果沒有強大的喜劇視角,僅靠點面上的梗,很難在觀眾心裡激起洗腦式的風浪,笑一笑就過去了,。呼蘭把鬼屋和中年危機聯繫起來讓人耳目一新,畫面感十足,腦子裡自動生成電影了。「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基層」是一個很好的梗,夠洗腦,也容易共鳴,但是和呼蘭的鬼屋和「留給我大器晚成的例子已經不多了」比起來就顯得太單薄了。
任何藝術創作都經不起密集的輸出,無論是當年的《魯豫有約》,還是今天的《脫口秀大會》。不像《吐槽大會》,每期來一些嘉賓,總能從他們身上找到槽點,《脫口秀大會》每周一期,還有殘酷賽制,就是把李誕弄上去都會有枯竭的時候。
脫口秀不是不可以探討深沉的話題,只是討論沉重話題時如果沒有一個新穎的喜劇角度,那這脫口秀和談話節目,演講或者辯論沒有區別,沒有喜劇色彩的脫口秀也就失去了意義。
豆豆也是這期我比較喜歡的新人,台風穩健,站上去就有一種為舞臺而生的氣質,不愧是播音出身的,聲音真的很有磁性很好聽。表情戲特別足,肢體語言很豐富,就是一句話不說,都有沈騰那種渾身是戲的喜劇感。他的脫口秀風格和卡姆有點像,都通過對細節誇張表演來呈現,每一期都由幾個小節構成,內在的邏輯關聯性咋一看沒那麼強,但拼湊在一起也並不違和。他們都是為喜劇而生,生活中任何一個細節,哪怕是吃飯喝水這樣再平常不過的事,都能被他們挖出喜劇元素,通過放大和誇張整出無盡的喜感。豆豆吐槽外婆的粥,筷子插進去像小區入口停車杆一樣緩緩滑落,真是太形象太歡樂了。
王勉也很不錯,我想逃避那期真的很炸,只是這種喜劇形式的能走多遠有太多不確定性,會不會聽幾次就沒有新鮮感了呢。逃避那期結束後的小會裡,談到大張偉老師,他說,沒加好友,加了不知道聊啥,等下次還能演好再加吧。年紀輕輕這麼清醒冷靜,在我心裡都蓋過了他180分全季最高的炸場表演,成了他的高光時刻。
楊笠是個很可愛善於思考又很勇敢的女孩,這個世界有太多不合理,可能只有年輕的時候才有這樣的勇氣,尖銳對抗。可現實是即使提出問題,我們還是找不到解決方法。任何的不合理不可能一蹴而就,只可能潛移默化一點一滴的修正。
如果只用一個詞來形容脫口秀大會,呼蘭和李雪琴是幽默,楊蒙恩和楊笠是嘲諷,龐博和建國是抖機靈,王勉是無釐頭,豆豆是搞笑。蒙恩有卡姆的自負,王勉有卡姆式的癲狂,豆豆有卡姆誇張的表演,但只有卡姆才有荒誕,毫無邏輯,來無蹤去無影天馬行空腦洞開到極致所營造的荒誕。「我要把這扇牆擦的程光瓦亮……我要把這堵牆擦得另外三堵牆都不認識它, 我要把黑板一頓暴擦,擦得烏漆嘛黑,黑的超過了黑洞,吸掉了班裡所有的光,還以為停了電,讓每天開著燈成了充分的必要條件。」這真的很超現實主義,只能說是荒誕。
卡姆為了表達對冠軍寶座的渴望:這個寶座自帶按摩功能,不過是精神上的,讓我充滿了脫口秀的權利與榮耀,我要在這個寶座上拍一個劇,叫脫口秀權利的遊戲,我要一屁股坐在那兒再也不起來,我要坐到脫口秀第三季,我要辦個暫住證直接住那兒。前面半截在這個寶座上拍一部脫口秀權利的遊戲已經到我想像力的天花板了,他還要辦個暫住證住那裡。
如果論誇張,無人能出其右。酒吧裡搭訕的女孩說她19歲,卡姆懟別人「我看過你的身份證,清朝的」。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吐槽大會》蕭亞軒那期,「蕭亞軒紅的太早了,百度上根本沒有,還要去圖書館,歷史書上也沒有,得去看進化論,就在鑽木取火的前一章」。然後話鋒一轉吐槽她男友多「其實百度上可以搜到,蹦出來的就是他有多少前男友,輕輕一點,手機流量當場不夠了,手機直接停機了,那天還是月初,我辦的還是無限流量套餐」, 這真的是很絕了,誰有他狠?
卡姆的脫口秀即使剔除誇張的肢體表演,僅從文本來看,這種誇張也是要腦洞開到極致才能撐得起來的,它帶給我的衝擊力不亞於呼蘭的鬼屋裡的中年危機。再配上他同樣誇張的肢體表演,是真的太好笑了。
池子在第一集《吐槽大會》裡關於王琳那段「對著你的照片打飛機都算亂倫」,在我看來是嚴重越界了,這不是越的廣電尺度,而是貶低他人的性吸引力就等於默認他失去了一半的生命力,算是半截入土了。在這件事上男人和女人非常不對等,田樸珺可以對著大她三十歲的王石口口聲聲說是愛情,而池子對身材樣貌都不輸小姑娘的王琳是亂倫,男人對年上異性和年下異性的道德自覺完全在兩個極端,這真的很諷刺。池子也確實挺有才華的,但是我對他的印象始於此也止於此,再也翻不過去了。
思文退賽那陣我挺忙錯過了,短暫又輝煌的脫口秀行業人來來去去。周奇墨這一季命運多舛,最終也沒有多亮眼的表現,但是他說「希望這個行業辦到再也沒有人懷才不遇」,讓人瞬間淚崩。
採訪裡卡姆說過,脫口秀只有兩種風格,一種是我的,一種是其他。他把自己和卓別林相提並論,我覺得他是認真的在說,而我也是認真地在聽。龐博建國程璐他們以後都可以退居幕後,而卡姆是屬於舞臺的,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