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5日下午,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第八屆青年規劃師演講比賽在深圳舉辦。本次活動由中國城市規劃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主辦,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學術工作委員會協辦,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市城市規劃學會承辦。
本次青年規劃師演講比賽共有來自全國各地的14位青年演講者參賽,採取線上直播演講、現場評委打分的新形式。參賽者結合自身規劃工作,暢談體會與感悟,展現青年規劃師風採。
本次比賽由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上海分院三所所長林辰輝、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規劃師盛鳴分別擔任上下半場主持人。邀請曲長虹、黃建中、黃衛東、蔡震、王新哲、孫娟、蘇振宇、黃皓等8位嘉賓擔任評委。
城市空間具有相似性、差異性和複雜性,這是關注疫情的思考起點。中國模式和美國模式有很大的地域文化空間差異。在美國模式下,新冠疫情空間分布具有何種特徵,劉凌波基於美國各州縣級尺度的疫情數據,逐步優化了新冠病毒SIR時空模型、SIRu模型、SSLM-SIRu模型,分析了各州內各縣疫情增長的空間相關性,得出疫情的縣際空間效應正比於縣際人口流動性等結論。
深圳建市之初大量圍填海,導致紅樹林保護區陸地化嚴重,濱海生態系統調節功能減弱。但現在城市已經進入了不同的發展階段,「海洋強國」戰略、「一帶一路」倡議、粵港澳大灣區等戰略要求建設具有國際影響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規劃師也在積極行動,編制海洋環境保護等規劃,控制圍填海,讓海洋得到應有的重視,保證可持續發展。深圳繼續向海而生是必由之路,未來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撫順市作為我國東北重工業城市之一,被譽為「煤炭之都,石化之城」,為新中國工業建設創造出多個第一,而如今廢棄閒置的工業遺存卻時刻面臨被拆除的危險。王永帥從四個方面展開撫順市工業遺產保護與再利用研究:第一部分解讀工業遺產保護的背景;第二部分概述撫順市工業遺產發展歷程;第三部分介紹撫順市工業遺產總體特徵;最後一部分探討撫順市工業遺產保護再利用策略。
胡雪峰聲情並茂地分享了自己在內蒙古呼和浩特的駐場經歷。一年前,他為配合內蒙古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踏上了去往內蒙的駐場之路。經歷了被質疑到項目組共同奮鬥、並肩作戰的過程,共繪最美邊境線。在這個過程中,他獲得了駐場的勇氣、以及作為規劃師的信念與信心。雖然前方路途漫漫,但他相信走馬行川雪海邊的西徵將士終將凱旋,自己能走好連結祖國美好河山的每一步規劃之路。
徐盈做了主題為「十點鐘的 『詩』」的演講。在北上廣深這樣的國際化大都市,晚高峰後依然燈火通明的辦公樓比比皆是,對於這個原先特殊卻逐漸普遍的現象,城市應該提供什麼樣的空間來回應?徐盈利用大數據與小數據結合的分析方式,了解當下「錯峰工作」與「延時工作」年輕人下班後的生活需求,初步提出改善城市夜間生活品質的要素體系、如音樂吧、小酒吧、書店、演藝場所等。讓夜晚十點鐘以後的城市依然有溫度、有詩意。
張晨基於工作和學習經歷,從市民和規劃師的角度出發,挖掘深圳的高樓大廈、拼搏精神和雄安科技之城、疏非承載地之外,不同以往面向世人的面貌。呼籲城市人本關懷,吸引和留住不同生活背景、追求、目標的人,打造一個有溫度的幸福城市。提出留住城市的縫隙空間、從最小的努力做起、關注「小人物」等策略。最後希望每一個從零開始的新城,都可以將「幸福溫暖」作為永遠的城市精神。
2018年-2020年,一幫90後的規劃師,參與了北京雍和宮大街的城市更新。孫書同作為其中一員,介紹了在500天裡一戶一案的深耕設計,與居民一起改造自己的新家園,從一名畫圖匠轉變成為社會工作者的故事。大街改造後不僅成為了北京市的標杆示範項目,受到了中央電視臺、新華社等數十餘家媒體的報導,更難得的是得到了居民們的一致稱讚,切實解決了大街多年存在的頑疾,也展現了與規劃師與居民共同締造、創新社會共治、共享、共建新模式的風採。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襲擊,給武漢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巨大衝擊。目前,武漢已恢復了往日生機,但如何恢復並提升城市綜合吸引力、實現重振,是面臨的前所未有的難題。彭浩從確定項目定位、展開技術路線兩方面展開思考,突出戰略性、政策性、行動性,提出了「1+5+X」的規劃框架。在後疫情時代,城市發展迫切需要改變單一追求經濟發展的模式,一方面向健康城市的宜居發展模式轉型,另一方面向更高質量的經濟發展模式轉型,真正做到「以人民為中心」。
前段時間,浩浩蕩蕩的註冊城鄉規劃師考試在網絡空間中短暫出圈,起因是在城鄉規劃相關知識科目的考核中出現了景觀生物學、地球物理、通訊技術、海洋工程等學科的內容,一石激起千層浪。借著話題的熱度,何昊「開通」了「8分鐘規劃圈」欄目,聚焦規劃變革新時代,跟大家一起追溯過往、展望未來,探討作為一名「空間規劃師」,應該如何準備自身的知識背景以面對不斷複雜化的研究對象。從一名青年規劃師個體感知的角度,掀開「空間規劃」的神秘面紗。
近年來,隨著外賣產業的快速發展,城市裡出現了許多擋不住的超「急」騎士,他們的出現讓城市多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他們的工作也讓城市感受到了便捷與高效。但外賣騎手在城市中,能夠使用的空間較少,也因此出現了車行交通秩序與行人步行安全、休憩就餐場所空間問題。鄒源從「城市溫度」層面切入主題,通過多角色扮演與換位思考,探尋目前外賣騎手與城市空間的矛盾衝突所在,並提出空間改善措施與建議,以期給予外賣騎手多一度關懷,讓他們也能感受到來自城市的溫暖。
50多年來,北京夏季的最高溫和最低溫不斷升高,熱持續天數不斷增加,熱夜情況顯著變多。楊兵介紹城市高溫體檢的工作經歷,從高溫因子、孕熱環境、受熱要素三方面建立係指標體系綜合評估,並從大格局和小設施兩個方面提出冰涼策略。大格局方面,減量發展,增綠理水,打造通風廊道;小設施方面則關注高溫條件下人群聚集的戶外空間,包括增設遮陽棚、噴霧設施、街角補充小微綠地等。大格局和小設施共同作用,方能有效改善高溫環境,唱好冰與火之歌。
無論是過去的城鄉統籌發展,還是現在的國土空間規劃,鄉村,始終是我們國計民生關注的焦點,是我們文化的根、生態的魂。隨著全民直播時代的到來,孕育推動了一批新經濟、新產業,規劃師也有了更多的視角可以了解鄉村。吳東立足於杭州的特色實踐,用一個個直播的鏡頭訴說鄉村振興中的小故事。最後總結杭州正在利用數字賦能,體現杭州的鄉村風採,在數字經濟引領下,鄉村振興百花齊放,夢裡鄉村也終將會實現。
家鄉是我們心中抹不去的「原風景」,是無論我們走多遠,都會回到的地方。張喆給我們帶來了街巷整治與院落提升的故事,探討如何在空間更新中體現家鄉的味道。如今他所學的本領和所從事的行業,讓他能更近距離的去觀察家鄉,去發現家鄉的不足,讓老胡同過上現代故事,也讓更多人發現家鄉的美。在時代快節奏的發展過程中,家鄉改變了容顏,但不變是那最初的原風景。傳承歷史文化,傳承價值,更是面向未來。
2018年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局之年,重慶市規劃局制定了《關於推動全市鄉村振興試驗示範工作開展規劃師下鄉試點的實施方案》,選派專(兼)職規劃人才擔任鄉村規劃師。馬華偉講述了自2018年6月底,以「鄉村規劃師」身份,在三峽庫區腹地——重慶市奉節縣安坪鎮三沱村駐村半年的經歷。以當地一位村民遇到的艱難抉擇為切入,在與村民和相關方溝通過程中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解決了基層問題。最後指出架設溝通橋梁、推動共識達成、凝集多方合力、關注身在鄉村的人,才是鄉村振興的根基,才是加快發展步伐的引擎。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常務理事、深圳蕾奧規劃設計公司董事長
王富海董事長用「七個有」對上半場7位選手的表現進行點評。
劉凌波選題很有意思,研究方法成熟,對演講的內容非常熟悉,充滿自信,結論也頗有意義。略有不足是頻繁地觀看PPT。兩個字評價「有料」。
趙未坤演講的場景增加了演講的感染度,畫面和人聲有疊加效果。從公共題材到規劃演繹的轉折處理流暢,內容節奏俱佳,兩個字評價「有戲」。
王永帥選擇的有關工業遺產的演講題材立意很好,不僅僅是在做一個演講,更是在親身參與,付諸努力並收穫成效。其表述平和而真誠,兩個字評價「有心」 。
胡雪峰聲情並茂地分享了自己參與內蒙國土空間規劃的駐場經歷,「小小的房間承載著巨大疆域的責任」,這一對比令人印象深刻。整體表達非常有氣勢,兩個字評價「有型」。
徐盈的選題並不出人意料,但她的表達令人驚喜。從自身體驗到人對城市的認知,再到對規劃的理解,由小到大,邏輯性強,聲音和形體俱佳,不足之處是PPT略顯累贅,兩個字評價「有色」。
張晨用深圳和雄安來對比,認知的視角是自下而上的。我很高興年輕規劃師們對於城市的認知不是形而上的,而是充滿人性關懷的。這令老一輩規劃師感到放心,我認為非常「有趣」。
孫書同講述的是真正的規劃實踐和體驗,為我們分享了規劃師怎麼參與城市發展的進程,可稱之為「行動規劃」、「漸進規劃」或「規劃2.0」的一種新境界,我的評價是「有情」。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黃衛東副院長認為下半場演講者的表現體現出越來越往基層、往新型規劃師的方向的轉變。作為對「七個有」的回應,他用「七個無」對下半場7位選手的表現進行點評。
彭浩的研究透射出非常複雜的城市治理問題,主題切中當下城市規劃面臨的挑戰,不僅是空間層面,更是治理層面,也展現了對未來的信心。可以用「無畏」來評價。
何昊的演講腦洞大開,令人印象深刻。從空間規劃的熱點問題延申,探討規劃師在知識架構、問題處理方面的複雜性和綜合性。整個表演非常專業化、成體系。可以用「無限」來評價。
鄒源的演講關注到身邊和我們息息相關的群體,由此思考城市規劃能做什麼以改善他們的生存境遇,角色之間的轉換非常流暢。兩個字評價為「無我」。
楊兵的颱風非常穩健,將城市熱島現象這一嚴峻問題以最容易理解的邏輯講解出來,清晰的邏輯體現出他深厚的功底。我給他「無量」兩個字的評價。
吳東講述了如何藉助網際網路發展鄉村振興這一主題,表達非常生動。啟發我們當下規劃信息傳遞方式已發生巨變,規劃師要利用各種媒介更多的與世界關聯。可以用「無界」評價。
張喆的演講娓娓道來、含情脈脈,把一個「修舊如舊」的複雜的綜合治理的問題,與自己身邊的親人、長輩和生活場景很好的結合在一起,確實「無愧」於家鄉。
馬華偉將一個鄉村規劃師的工作狀態真實而樸素地呈現了出來,最後呼籲我們的規劃應該更多地走向鄉村,走向未被都市覆蓋的地區,令人動容。兩個字評價「無悔」。
頒獎嘉賓曲長虹副秘書長首先對14位青年規劃師激情澎湃的精彩演講表示感謝與鼓勵,讚揚各位演講者「心懷家國天下,還有詩和遠方」,充分展現出青年規劃師的風採和擔當。並以「有專業、有理想、有情懷、有溫度、有思考、有責任、有擔當」的高度評價作為總結,隨後正式宣讀獲獎名單:
聚焦「柔性機制與空間創新」,2020年度中國城市規劃學會青年規劃師年會成功舉辦
聚焦「區域協調與都市圈發展」,2019年度學會青年規劃師年會在南京召開
暢談未來城市,2018年度中國城市規劃學會青年規劃師年會在武漢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