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根據力量來說,李小龍的練力量和泰森的力量是不相上下的,所以從練力量來說李小龍要在30招內擊敗泰森幾乎是不可能的,當然排除一些其他的因素。
第二:根據體重的級別來說,李小龍明顯地低於泰森很多,如果是同樣的拳頭打到對方的身體上李小龍先生可能要打得比較困難。但是李小龍的身體的抗擊打的強度也還是很厲害,誰也沒見過他能不能扛得住那一拳。
第三:根據速度來說,李小龍的出拳速度的記錄到目前還沒有被打破,然後還要結合身法的速度和步伐 的速度,有些人會覺得泰森的身法和步伐是相當快的,但是李小龍的體重是比泰森輕許多,身體輕了速度會更快,所以我個人覺得李小龍在速度上應該是更勝一籌的。
第四:根據比賽規則來說,李小龍先生在各個項目中都是出類拔萃的,如果要用拳擊的比賽規則中要擊敗泰森還是有一些難度的。如果要用綜合格鬥的規則的話這個就說不上了。
畢竟他們也都沒打過所以我們誰都不能妄下定論,在一個搏擊比賽在更大的程度上還是取決於自己的腦子。他們兩個在這個行業內腦子都是很靈活的,所以我們誰都不知道李小龍能不能在30秒內擊敗泰森。但是用拳擊的規則的話可能性很小,但是綜合格鬥規則的話就說不上了。
其實自由搏擊和拳擊的臺上規則是有區別的,李小龍的腿是很厲害的,當然李小龍手上功夫也厲害,不過腿被限制了,攻擊力起碼減半吧。
如果臺下無規則的打,且把兩人放在相同起跑線(指的是年紀體力差不多的情況下),李小龍用不了30招,就能把泰森打到,可以看看李小龍練拳用的沙包就知道了,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稱作宗師的,李小龍在武術上的貢獻有目共睹的,只可惜天妒英才啊。
李小龍的功夫並非專為擂臺練的。此外,擂臺與裁判員、賽事組織者等方面也有很大關係。因此我個人認為李小龍打得想贏泰森的可能性不大,此外,李小龍還學習了百家功夫,包括一些冷兵器,飛鏢等,比較熟悉的有雙節棍等。儘管李小龍的身體素質、力量,可能無法與泰森相比,但我們應該知道,現實生活中,我們就像一個十一二歲的孩子,在我們不注意的情況下,對著我們的要害部位打了一拳,我們都無法忍受,如果用兵器呢?如果是飛鏢呢?
再說了,李小龍和泰森的身體素質差距很大,力量也不是很大,比如李小龍的影視電影,或者李小龍的功夫理論等等,都是關於他的功法材料,沒有真正的實力,李小龍能這麼出名嗎?有關李小龍與泰森究竟誰厲害,一直是功夫愛好者們爭論的話題。有一次,一位電視訪談節目主持人問了泰森這樣一個問題,當時泰森的回答是:在擂臺上,如果按照拳擊規則打球,他會贏,如果按照拳擊規則打球,他不會打李小龍。
正是由於泰森的這個回答,許多李小龍迷相信李小龍可以擊敗泰森。事實上,泰森的這個回答,有其謙遜的成分,也有對李小龍的尊重。並不是實力的原因。究竟是李小龍還是泰森更厲害?下一步,我們將根據他們的一些數據進行對比討論,李小龍身高173,體重64公斤,泰森身高178,體重100公斤。兩個人身高差不多,但體重卻相差30多公斤。重量大一定程度上代表絕對力量,練武者都知道「一力勝十技」,即在沒有任何力量的情況下,再好的技術也無法發揮出來,這就是跟一個大人打一個小孩的意思。
因此泰森在體重方面佔據了絕對優勢,就鬥技而言,李小龍練過中國傳統武術、擊劍、跆拳道、拳術等,技法比較全面。並從街頭搏鬥實戰的層面出發,創設了能用全身各個部位進行搏鬥的截拳道,由於其技法與今天的綜合格鬥相似,所以,網上也有李小龍被稱為綜合格鬥之父的說法。泰森經受了專業的拳擊訓練,但他的拳法高超,步法靈活,有很強的抗打擊能力。儘管李小龍的技術比較全面,但由於受時代和拍攝時間的限制,其訓練的科學性和系統性也會大大降低,李小龍的前期實戰經驗主要來源於街頭格鬥,後期則是通過與不同類型的拳擊手的切磋來獲得實戰經驗。
你也許認為街鬥是最好的實戰經驗,但沒人想到,跟李小龍在街上打的大部分都是不會功夫的混混,沒有很高的打法,所以說,這種打法對於提高李小龍更高的打法沒有多大幫助,因此,從以上幾點來看,李小龍幾乎不可能擊敗泰森。
難道世界上崇拜李小龍的都是傻瓜250麼?當時外國人有多少人看不起中國人,李小龍想打下一片天地,能這麼簡單麼? 李小龍的身體素質(練武人特殊身體素質)在當時的亞洲人中應該不算差吧?再說他的那些動作,有的動作今天的人未必能完成。
用飛鏢打泰森,泰森會疼嗎?李小龍的反應速度出拳出腿速度,閃躲速度,我想我們應該看得出來,雖然是演的,但是沒有功底是演不出來的,不信的人你去演一下試一試,看看效果有沒有李小龍演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