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11月24日南京訊(記者華誠 劉潔) 由新華報業傳媒集團、「學習強國」江蘇學習平臺主辦,中國江蘇網、南京晨報承辦,江蘇省書法家協會、江蘇省楹聯研究會特別支持的「城門掛春聯 江蘇開門紅」第二波徵聯活動正如如火如荼進行之中,海內外楹聯愛好者的滿意作品通過「伊妹兒」紛至沓來,新老選手熱情高漲,辦公室每天熱線電話不斷。在江蘇省楹聯研究會大力發動之下,聯都論壇、國粹論壇、中國楹聯學會網、中楹論聯專業網站以及聯界微信公群對此次活動進行廣泛宣傳和推廣,行家裡手紛紛出手,此外還通過郵局收到不少高質量應徵稿件。
82歲老先生為每座城門創作一副聯
本次徵聯得了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到目前為止,應徵選手當中,年紀最大的是定居上海的王繼榮,老先生82歲,祖籍揚州,對江蘇有著深厚的感情。他說,自己從小就喜歡楹聯,尤其是春聯,退休之後有了更充裕的時間琢磨、推敲。現在不時獲得小獎的激勵,興趣更濃,幹勁也更足。
他一直翹首以待江蘇2021年的「城門掛春聯 江蘇開門紅」活動。他認為,江蘇的活動陣勢大,水平高,而且由媒體來主辦,評審工作公開、公平、公正,報導及時,他希望能在今年徵聯活動中,小有斬獲。因此徵聯啟事一出來,他趕緊按照徵稿要求,花了數天時間搜集材料,研究每座城門的特點和歷史典故,然後如痴如醉,不斷醞釀、創作、修改。
令人感動的是,王老先生一個不落,為每一座城門都寫上一副。他說:「活到老就要學到老,通過楹聯創作,學習每座城門的人文歷史,苦在其中,樂在其中。」
民國名人郭介梅後人創作當仁不讓
來稿作者中,不少出自書香之家,江蘇崑山的郭鴻森便是其中一位。郭鴻森在電話裡告訴記者,「祖上郭介梅是民國時期的著名愛國學者、政治家、慈善家、佛學家、文學家、書法家、詩詞家、楹聯家,曾出版過《杯渡齋文集》《務本叢談》《聯選》詩集《省餘存稿》等著作。我是郭介梅第四代傳人,今年55歲,祖上郭介梅精通醫理,我的父親是過繼給他的胞弟,數代懸壺濟世,我是祖傳中醫,善於治療各種疑難雜症。」
談起楹聯,郭鴻森如數家珍。他說,傳統國學是相通的,古文功底好,中醫才能學得好,楹聯創作自然容易上手得多。中醫、詩詞、楹聯等都是國粹,需要發揚光大,他希望發動更多的人參與進來,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並傳承光大。
文理兼通善於詞賦的工程師果斷出手
來稿作者當中,還有一位文理兼通的工程師,出手不凡。他名叫朱醴,同時還是古文字學者、中國文化學者、國際關係學者,他工詩書畫印,通國學、甲骨學、敦煌學、紅學、中醫藥等,善於寫賦,代表作有《故宮十賦》《三山五嶽賦》《巴蜀百賦》《敦煌賦》等。寫過《中國辭賦史》《中國書法史》《中國篆刻史》《重龍山人講國學》等,其中《資州文廟賦》發表在《華西都市報》上,另一篇《沁河賦》獲全國徵文大賽優秀獎。
朱醴告訴記者,他興趣廣泛,喜歡讀書,退休後鑽研各種學問,達到入迷的程度。例如《紅樓夢》這本書就看了50多遍,再例如,研究甲骨學的著作有四五百本,他幾乎都翻了個遍,還專門買了幾十本專門研讀。
楹聯創作是他的愛好之一。小時候逢年過節自己愛寫春聯,現在興趣有增不減。他說,江蘇「城門掛春聯 江蘇開門紅」活動對全國起到了引領和示範作用,弘揚了傳統文化,他一定要支持。
需要提醒的是,距離截稿時間11月30日,還有一周時間,還沒出手的楹聯愛好者要抓緊時間了,此外,來稿當中,鎮江的「丹陽雲陽樓」和「句容茅山」來稿偏少,請踴躍投稿。為便於投稿,再次公布電子信箱:2703563675@qq.com,電話號碼:025-5868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