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 藍色字「東陽紅木木材」即可免費訂閱
中國最具影響力的紅木微媒體!
傳播紅木文化, 交流紅木知識
發布供求信息, 關注市場動態
分享國學智慧, 傳遞正能量!
紅木 | 木材 . 家具 . 工藝品
清康熙年間,為了滿足皇宮對家具等陳設與裝飾器物的需求,清政府召集能工巧匠,對民間家具加以改良。圈椅進入皇宮之後,發生了華麗蛻變,一躍成為皇家御用的「皇宮圈椅」。皇宮圈椅化簡樸為厚重,這種改變使圈椅的形制更加完善,並在雍容貴氣中增添了一份儒雅。皇宮圈椅以古人對藝術和自身之美的追求,成為宮廷家具的經典之作。
和其他仿古紅木家具一樣,皇宮圈椅的價格不菲,所以消費者在購買皇宮圈椅時也要掌握一些技巧。宮廷家具修復專家關毅認為,購買皇宮圈椅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判斷其品質的優劣。
看形狀:張弛有度、賞心悅目
首先,看椅圈的形狀。皇宮圈椅上半身造型是否優美,幾乎是由椅圈的形狀來決定的。一張上品圈椅,其扶手如弓,張弛有度,看了讓人賞心悅目。皇宮椅扶手是由兩條太極線組成的,末端「S」處稍細,後背部分略粗,扶手的整體造型及其粗細變化讓人能感受到太極的柔勁。
其次,看靠背板的形狀。傳統皇宮圈椅的靠背板都是做成梯形的,上小下大。而且梯形上下兩邊尺寸差距也很講究,一般差距在1.7釐米至2.1釐米之間,這樣圈椅的靠背板看上去才會給人上小下大的感覺,顯得更穩當。
另外,鵝脖(扶手下的立棖)有的與腿足一木連做,也有的兩木分做。連做者垂直於座面,追求的是簡潔牢固,但費料費工增加成本,售價也會更高;分做的往往做成一個變化的「S」形,有逶迤婀娜之妙。鱔魚頭(扶手部分)的形狀最好像書法中一撇一捺的頓足,收放有致,這樣才恰到好處。坐在圈椅上,外翻的鱔魚頭恰好抵住人的掌心,還可以隨意按摩手掌,促進手部的血液循環。
看拼接:做工優良、穩固性強
傳統的紅木家具都採用榫卯結構,皇宮圈椅也不例外。皇宮圈椅的椅圈是用三接楔釘榫來連接的,椅圈上楔釘榫的連接工藝也是判斷皇宮圈椅質量優劣的一個重要因素。做工粗糙的皇宮圈椅椅圈楔釘榫的連接處可能會留下較大的縫隙,事後工人們會用鋸末粉將其補上,但這樣會留下一條明顯的黑線,很容易看出來。而做工優良的榫就不會出現這個問題。另外,傳統的皇宮圈椅拼接處楔釘的形狀應該是正方形,因為這樣才能在上下左右上保持連接的穩固性,一字形的楔釘也有,但效果相對會差一些。
椅圈的美妙彎曲與科學的榫卯接合點,不管是揣手三接還是五接,都會使用經典的楔釘榫,即兩邊榫頭交搭,榫頭上的小舌各自入槽,使其不能上下移動;同時在搭線中部鑿出方孔,將一枚斷面為方形,一邊稍粗一邊稍細的楔釘貫穿進去,杜絕了左右移動。這種榫卯妙就妙在相互的制衡,發揮了四兩撥千斤的功效。
此外,圈椅上常見的「S」形聯幫棍(扶手中部下的一根立柱),與靠背板的形狀相映成趣。如果是皇宮圈椅弧形靠背板,那聯幫棍最好也呈弧形,形狀像彎彎的半弦月,流暢的線條向椅外擴展,從而加大了椅面的寬度,坐起來也更舒適。
看比例:適應現代人習慣
皇宮圈椅的上下身要遵循一定的比例,上身過高會讓椅子顯得頭重腳輕,上身過低則顯得呆滯。如果下身高度不對,人坐上去很容易就能發覺。所以,工匠製作皇宮圈椅時通常不會把下身的高度搞錯,但上身的尺寸就比較難拿捏了。一般來講,上身的尺寸由鵝脖來決定,按照現在的尺寸換算,傳統的皇宮圈椅鵝脖為22.5釐米左右。
經過多年的宮廷家具修復得出如下結論:當椅圈高度接近480毫米、椅圈最大直徑接近610毫米時,人體舒適度最高;當椅圈傾角近似25度時,受試者肩部、臂部和腰部的舒適性最強。
作為民族文化瑰寶,皇宮圈椅不僅在我國家具史上身份顯赫,在世界家具史中也佔有重要地位。在關毅看來,對當下的紅木家具企業而言,需要準確把握這些變化,把創新滲透到設計與製作中。換個角度說,創新本身也是在醞釀著時尚潮流。
來源:中國文化報
長按二維碼,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一鍵關注↑↑↑
也可以任選以下一種方法關注我們:
◆點擊標題下方「東陽紅木木材」藍色字體→點擊「關注」
◆點擊右上角「..."→在彈出菜單中選擇點擊「查看官方帳號」→點擊「關注」
◆打開微信→朋友們→添加好友→搜號碼 →查找dyhmsc→點擊「關注」
如何分享給我們的朋友?
點擊右上角「..."→在彈出菜單中點擊「發送給朋友」或者 「分享到朋友圈」→點擊「發 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