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爾尼雪夫斯基說: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意思十分簡單明了,也就是說生活之中的事例為藝術提供了素材和原形,事實也確實如此。1997年,由詹姆斯·卡梅隆製作的電影《鐵達尼號》便很好的體現了藝術與生活的關係。
這部電影中,詹姆斯·卡梅隆以1912年鐵達尼號郵輪從大西洋前往美國的旅途之中遭遇了觸礁冰山事件為背景,描述了女主角露絲與窮畫家傑克之間的愛情,面對危難,男主傑克更是將生的機會留給了自己的愛人露絲。
故事感人,讓人不禁慨嘆愛情的力量,它是求而不得,是為愛而亡,更是脫離階層的至死不渝;外加上詹姆斯·卡梅隆在拍攝、製片中的嚴謹、一絲不苟,男女主角萊昂納多、凱特·文斯萊特的精彩演繹,也讓這部電影一經上市,便迅速的在全球掀起了一股浪潮。
《鐵達尼號》最終獲得了18億美元的票房,成為了當時全球當之無愧的票房冠軍,而憑藉出色的故事架構、精美絕倫的拍攝這部電影更是斬獲了11項奧斯卡大獎。即便是時至今日,人們在談及《鐵達尼號》時,仍是人人皆知。這或許就是經典的力量,就是藝術與生活的高度契合下人們的希冀。試問誰又不想擁有傑克(露絲)這樣的愛人呢?
而詹姆斯·卡梅隆之所以要拍攝這部電影,則要話分兩頭。1985年,科學家在紐芬蘭附近發現了鐵達尼號的殘骸。這艘曾經號稱「永不沉沒」的巨型郵輪,在第一次出海遠行之中,便慘遭觸礁並造成了1500人喪生。圍繞它的言論從未停止過,這一次更是隨著殘骸的位置確定再度引起了熱議,這也讓卡梅隆決定拍攝一部電影。
另一點,那就是關於鐵達尼號上的愛情故事同樣吸引人注目。《鐵達尼號》中女主「露絲」的愛情故事,便是取自她的原型人物海倫·邱吉爾·坎迪,一位真正親歷了鐵達尼號事件,並且真在船上發生了愛情故事,最終倖存的女性。
那麼與露絲的人盡皆知相比,坎迪在鐵達尼號事件後,又有怎麼的人生呢?
海倫·邱吉爾·坎迪,1859年出生於美國紐約。由於出身富裕家庭,自幼她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這也讓她在美麗的外表之下有著良好的社會修養,因此無論是參加活動還是出行總能讓人多看幾眼。而且她還是一位極其富有主見的女性,面對婚姻不合她敢於選擇離婚,這在當時儼然可以稱作先行者。
1912年,她的兒子哈羅德在紐約發生了一次飛機事故。聽聞訊息之後,她迅速的訂下了前往美國的船票。
沒錯,這艘船正是要開始首次航行的「鐵達尼號」。不過與《鐵達尼號》中的露絲是一個不到20歲的少女相比,此時的坎迪早已是53歲的半老徐娘。但是,與露絲一致的是她在鐵達尼號上,遇到了久違的愛情。
作為一個離婚的女性,在當時的社會之中,儘管她是著名的作家、室內設計師,甚至連美國的羅斯福都是她的客戶,但這並不妨礙在男權社會下她一樣會受到歧視。
可就在這次旅行之中,她卻老樹開新花,遇到了多達六人的追求。這六人之中既有她心儀的從事藝術品交易的英國商人休伍倫,又有對她追求最熱烈的建築師肯特,還有其他4位退役軍官、社會精英等。
但是,正當這群旅人還沉浸在出行的快樂之中時,僅僅在出發4天後鐵達尼號便在4月14日 撞上了冰山。這艘龐然大物,此刻在大洋之中渺小的宛若一葉,更糟糕的是船上也並沒有足夠的救生艇。
災難的到來,讓人性的惡開始暴露。不過,坎迪卻是幸運的因為她獲救了。在撞擊冰山之後,休伍倫很快便趕到了她的身邊讓她倍感安全;而在他們衝進人群之時,她又碰見了肯特。眼見坎迪拿著行李行動不便,肯特接過了坎迪的行李。在接下來的救援之中,休伍倫和坎迪都幸運得得救。但是,幫助坎迪拿行李的肯特 卻不幸遇難,更令人感慨萬千的是人們還在肯特的身上發現了坎迪讓他保管的物品。
歷經劫難之後,坎迪將自己在鐵達尼號上的故事寫下並發表在了雜誌之上,這也為卡梅隆拍攝《鐵達尼號》提供了素材。
說到這裡,或許會有人認為郎情妾意的坎迪會與休伍倫結為伉儷,從此過上幸福的生活,但這終究,只是觀眾美好的願望。休伍倫,在大難不死之後選擇了拒絕現身。我們無從知曉其中的原因,但我想這其中肯特的離世定然會是坎迪與休伍倫愛情之中的楔子吧。畢竟,這位建築師至死都不曾丟掉坎迪讓他保管的物品。
而沒有了愛情的坎迪,終究對愛情心灰意冷了。她選擇放棄了室內裝修的行當,開始在全世界各地進行旅行寫作。一戰爆發後,她選擇了在義大利紅十字會進行護理工作;而在一戰結束後,她的足跡則踏遍了東南亞、印度、日本等地,甚至還在我國北京居住過兩年。
或許她一直在找一個能夠讓她安放心靈的地方。1949年,90歲的她辭世。
在這場迄今為止最嚴重的航海事故之中,坎迪見證了鐵達尼號事故的發生以及危害。如果沒有這場災難,或許在這次旅行之後她能夠與休伍倫共度餘生,但災難的突如其來,卻讓她以及事件親歷者的命運發生了改變,也讓人們對愛情有了更深的認知。
愛情是什麼?是攜手共渡難關的休伍倫,還是至死不渝的肯特?相信在每一個人心中都會有一個不一樣的答案,我想這也是卡梅隆之所以會在《鐵達尼號》中讓露絲最後孤獨終老的原因吧。這不僅僅是因為她的原型坎迪如此,更因為愛情本就是一個難以言說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