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很有儀式感地被組織去觀看了某影片,影片中不出意外地渲染了我所在行業的重大成果。
觀後,不知道為何內心有愧疚與不實之感。對於片子介紹的其它成果,部分持懷疑態度。(當然,這僅僅是筆者個人的感覺,絕不代表其他人)。
正所謂隔行如隔山,如不是這次美國對中興禁購掀起的風浪,恐怕大部分國人並不知道新聞聯播之外的真實。據知乎網友講述,華為的晶片,設計的出來造不出來;中國的名片——高鐵,制動系統、牽引系統等還都是引進…...看片之後的懷疑,果不其然。
中美貿易戰,還有叫醒功能,真是意外了。
2016年,我在識局寫了一篇文章——《國企中的科研部門為何難以取得成績》,從企業管理的角度出發,分析了科研工作在國企中的困頓。均為切身體會,加之深入思考而得,算是對科研管理水平的一次牢騷吐槽。
最近,中青報有一篇文章——《中國面壁者》,頂尖的人才在一個位於一座三線城市的單位,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成果,為國家立下汗馬功勞。網際網路+、房地產、優質醫療與教育,他們關注得很少。由於保密,宣傳得少;由於重要,五六十年循循漸進、實事求是。我想,這是他們的天時地利人和,可遇不可求。
這樣的科研單位,少。上層失態,中層失德,底層失語,團隊失格。這樣的是不是較為常見?
「引、消、吸」是我們追趕的不二法寶,但我們在引進上吃過啞巴虧,在消化上過於急躁,吸收過來又鮮有能力再創新。高鐵應該算是比較成功的「引、消、吸」案例,還是被知乎網友扒了個乾乾淨淨。比較失敗的案例就太多了,誰該為這些失敗負責?
科研腐敗隱秘、無形,難以界定,而且大多數情況也是不痛不癢,手段頗為高超。從業這麼多年,還未見過紅過臉的驗收會。類似「科研要循序漸進、要允許失敗」的至理名言,讓他們遊刃有餘。
高校特別喜歡來自國企的課題,為啥?「人傻」錢多。這「人傻」我得引起來,畢竟我也在裡面,還是用優雅一點的詞表達一下——底層失語。這些是小視野,有些潑婦罵街,不說不甘心,說了又覺得索然無味。
雖然國企在科技研發、成果轉化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且很多核心技術投入大、研發周期長,需要國家層面加以支持。
但是,國企也不能把所有的鍋都背了,很多技術高校也沒有,只能尋求國外。整體的科技水平低,這是有歷史原因的。
話說宋遼澶淵之盟前夕,面對北宋的經濟制裁,遼帝國別無他法,只能動刀子。北宋當時幾乎掌握了所有產業的制高點,陶瓷、造紙、紡織、造船、茶葉……這些大部分又是遼帝國子民們的必需品,特別是遼帝國的貴族,搞得人家流民四起、生無可戀。
清末以降,在動亂中師夷之長以制夷,如能一以貫之,到如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時間,應不至此。然直至新中國改革開放以後,才奮起直追,不過四十幾年。
這是歷史欠債。而今的成績已實屬不易,畢竟科研有著自身的規律,厚積而後也只是薄發,怎麼可能四五年之內如雨後春筍般。歷史的欠債,需要幾代人默默地償還。
一通大國系列紀錄片宣傳過後,緊接著被貿易戰對手美國揭了遮羞布。打臉聲中少了些冷靜,多了些無用的妄自菲薄。
《人民日報》說要不計成本加大晶片研發,有些時候真不是錢能立馬解決的。當然,這也可能是輿情應對。
核心還是要靠人,可以從歷史上學到很多。
畢竟現在不可能解釋得通現在,這也是歷史的意義。白貓黑貓理論,以及更早的「多快好省」,是中國人超級實用主義的極致體現。
搞科研的貓,匍匐著,觀察著,久久不動,可能好幾年都抓不到一隻老鼠,讓人好不耐煩。那些行動迅猛的實用貓個個吃飽喝足、香車寶馬,科研貓漸受薰染。科研貓猶豫之後,毅然覺得金融比較適合自己,也能呼應時代的呼喊。
近代的中國,思想的變動極為激烈,且說「封建」一詞打到了多少禮義廉恥。改革開放之初,思想在劇烈的碰撞之後,會有一段混沌期,之後佔了上風的思想很難被再次改變。漢朝的重經典,魏晉來了個變化,重清談。魏晉的不務實不幹事的風氣,當時就有不少人質疑、呼籲改變,可風氣已成,非一時能更化。
四十幾年的時間,秉著實用主義的原則全心全意發展經濟,取得了矚目的成就。可這風吹到了科研領域,不少科研工作者染上了名利軟骨病。整體科技水平的提升,除了大量的投入,更化培育良好的科研風氣是關鍵。風氣漸變需要時間,很長的時間。
其實,就在今年,強調了核心技術是化緣不來的,又著重宣傳了西安交通大學西遷精神,希望用老一輩科研工作者的風骨滌蕩科研的風氣。
問題認識到了,那麼就請你給我多一點點時間,和多一點點空間,付出我所有。
您可以同步在新華網、搜狐、今日頭條、騰訊網、天天快報、和訊等11個知名平臺查閱和識局微信同步推出的內容。
更多區域經濟、園區經濟、產業經濟信息,盡在識局網!還在等什麼,趕緊進入www.ishiju.com 吧!
我們是識局團隊!
歡迎加入識局君的朋友圈——「識友會」。請先添加識局小秘書個人微信(pujianger),身份信息核實完畢後,小秘書會將符合條件的朋友請進識友會微信群。
讀者投稿:content@ishiju.com
申請轉載:fanww@ishiju.com
廣告合作:contact@ishiju.com
招商與園區運營合作:daimh@ishiju.com
人才應聘: hr@ishiju.com
業務聯繫電話: 021-68407696
核心技術是化緣不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