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是一個複雜的盆狀結構,包括骨盆區域的骨性架構和骨盆器官。
它通常分為兩個獨立的解剖區域: 骨盆帶和骨盆脊柱區。
骨盆帶,也被稱為髖骨(下圖中3色的區域),是由三個融合的骨頭組成: 髂骨(黃色),坐骨(藍色)和恥骨(紅色)。
骨盆脊柱區是腰椎以下骨盆的後部,由骶骨和尾骨組成。兩個骨盆骨由恥骨聯合向前連接,而在後面它們與骨盆脊柱連接形成骶髂關節。
骨盆在人體中起著幾個重要的作用。
1、骨盆承載著上半身的全部重量,使其穩定並傳遞到下肢,允許各種動作發生(如坐、站、兩足步態)。
2、它容納和保護腹部臟器,並提供肌肉和生殖器官的附著點。
3、骨盆在懷孕期間為胎兒提供了一個舒適的環境。女性骨盆的完整性、生物力學特性和解剖特徵對分娩具有重要意義。
髖骨
髖骨是不規則形狀的骨,也稱為骨盆帶。它由三塊骨頭組成:髂骨(紅色),坐骨(綠色)和恥骨(黃色)。這三種骨骼組合之後也被稱為無名骨或骨盆骨。
它們彼此分開發育(注意三個骨骼中有三條線),並且在兒童中僅通過軟骨連接。然而,它們在青春期完全融合,構成複雜而緊湊的髖骨。
髖骨有兩個表面(外側和內側) ,由四個邊界(前、後、上、下)包圍。
側面容納骨骼最突出的標誌,髖臼。
它是一個窩形關節面,髖骨通過該關節面與股骨連接並形成髖關節。
髖臼具有「C」形髖臼緣,其由軟骨髖臼盂唇加重並且由橫向髖臼韌帶向下完成。
髖臼是三塊骨骼的主要結合區域,在其中具有特徵性的排列;
1、髂骨向上延伸至髖關節,因此,它包括髖臼的上部。
2、坐骨是髖骨的後下部分,因此它適合髖臼的後下三分之一。
3、恥骨構建髖臼的前下三分之一,並且是與對側髖骨連接的骨的前下部分。
髖骨的另一個重要標誌是閉孔。它是一個位於髖臼前下方的大開口,被坐骨和恥骨包圍。閉孔孔作為骨盆和大腿區域之間的聯繫,神經血管結構通過這些區域。
髂骨
髂骨形似一把斧頭。它由兩個主要部分組成:體和翼。髂骨體是一個較小的下部的部分,有助於髖臼的形成。上部稱為髂骨翼,是骨骼的一個大而平坦的部分,具有四個邊界和三個表面。
髂骨的重要的4個標誌
1、髂前上棘(ASIS)位於髂嵴的前端。它作為腹股溝韌帶的附著點,可以很容易地觸診。
2、髂前下棘(AIIS)位於上髖臼溝和髖臼緣的前方。AIIS為股直肌和髂股韌帶的近端部分提供附著點。它通過短而垂直的斜坡與ASIS分開。
3、髂後上棘位於髂嵴的後端。脊椎不能觸診,但通常表現為臀內側的凹陷。其側面與髂粗隆和骶髂表面有關。
4、髂後下棘(PIIS)位於PSIS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