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太魔幻,我們熬過了疫情,體驗了許多人生無奈,現在又頻頻看到日本明星們選擇自殺的新聞:7月18日,三浦春馬在衣櫥裡上吊自殺,終年30歲;9月14日,蘆名星上吊自殺,終年36歲;9月27日,竹內結子在衣櫃裡上吊自殺,終年40歲;
短短2個月的時間,3個年輕而鮮活的生命永遠地離開了。明明前一刻他們還在嬉笑打鬧,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鼓勵我們面對困難,後一刻卻決絕地獨自走向不歸路。許多人問為什麼。是呀,為什麼呢?他們甚至都沒有留下遺書,如今連揣測都顯得是一種褻瀆。
三浦春馬:請依舊是一個強大的人
印象中的三浦春馬,一直是個溫暖、愛笑的人。他喜歡擼貓,喜歡攀巖,愛攝影,偶爾還自己下廚做美食,怎麼看都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他開通了微博。疫情期間,他發布過鼓勵大家的短視頻,文案是:「用微笑和笑容,打倒病毒吧!」在自殺的10天前,他還滿面笑容地為高考完的學生們送祝福。這樣的一個人,公眾面前一直是正面陽光的形象,很難想像他的內心經歷過怎樣的煎熬。
有人說,他經歷了網絡暴力;有人說,他工作壓力很大,近2年酗酒厲害;也有人說,他與母親關係不和;還有人說,他在日記裡寫自己很焦慮,很想死。真相到底是怎樣呢?他決定離開的那一瞬間,究竟在想些什麼?沒有人知道。
三浦春馬20歲時,曾給30歲的自己寫過信:
有在過著幸福的日子嗎?有好好地把珍貴的東西緊緊抱在懷裡嗎?如果你還是那樣無論何事都竭盡全力去面對的人 我會很開心。總之,請依舊是一個強大的人。
蘆名星:曾與三浦春馬合作《血戰星期一》
蘆名星自殺那天,為她拍過寫真的雜誌《周刊花花公子》正好發行。攝影師回憶說,蘆名星在拍攝現場很開心,表現活躍,很難想像她會自殺。蘆名星是個開朗的女孩,她喜歡釣魚、足球、健身。她在採訪中曾說,自己每天會做300個伏地挺身、150個卷腹。為了好身材,也是很拼了。
她生前一個人居住,有一隻小型犬,和鄰居關係和睦。她和前首相兒子小泉孝太郎一起遛過狗,被媒體拍到後傳出緋聞,但兩人一直未公開。
蘆名星曾和三浦春馬合作過《血戰星期一》。她的朋友說,得知三浦春馬自殺後,蘆名星說自己也想死。朋友還說:「雖然大家都非常擔心她的狀況,但近期她又沒有再說想死,所以以為她已經心情好轉。直到死訊傳出,完全不能相信。」Instagram上有個疑似蘆名星的小號,在三浦春馬逝世49天時發文:「你在那邊怎麼樣?我想見你。」最終,她和三浦春馬用同樣的方式走向絕路。
「笑顏女王」竹內結子,忘記了治癒自己
時光網曾這樣評價竹內結子:能融霜化雪的治癒型御姐。她很愛笑,每個微笑都讓人如沐春風,因此有「笑顏女王」的稱號。她離過婚,但那是2008年的事了。十多年後,她擁有看起來幸福美滿的家庭:她在去年2月份再婚,和丈夫的感情很好,今年1月份又剛生了一個寶寶。
竹內結子今年40歲,人說「四十而不惑」,她也一直看似活得很通透。對於疫情,她說:「這讓我有更多的時間跟家人在一起,想要更好地珍惜自己的人生,不是很好嗎?」對於孩子,她說:「希望有多點時間陪伴家人。」對於年齡,她說:「來到了40多歲的年紀,我完全沒有那種向後看的想法,反倒覺得肩上的負擔卸下了不少,感到變得輕鬆了。」她還給其他即將40歲的女人提建議:「假如覺得一個人辦不到的話,不妨就向周圍的人撒撒嬌。」
她的自殺沒有一點兒徵兆。9月26日晚,她還和丈夫一起吃了晚飯回家,然後獨自去了二樓臥室。27日凌晨2點,丈夫發現她在衣櫃裡上吊身亡。她捨棄了兩個孩子,其中一個還不滿1周歲。
竹內結子和三浦春馬曾合作拍過《行騙天下JP:公主篇》,在花絮中,兩個人一起坐在臺階上吃冰淇淋,那時候天很藍,他們笑容燦爛。
每場自殺的背後,都有一個傷痕累累的靈魂
川端康成在散文《花未眠》說:「凌晨四點醒來,發現海棠花未眠……如果說,一朵花很美,那麼我有時就會不由自主地自語道:要活下去!」許多人被這段話打動,也有人說,因為這句話放棄了輕生的念頭。川端康成是反對自殺的,在《臨終的眼》中他說:「一個人無論怎樣的厭世,自殺不是開悟的辦法。不管德行多高,自殺的人想要達到聖境也是遙遠的。」可是,川端康成還是自殺了。在73歲時,他口含煤氣管而去。
人就是這麼矛盾。說道理的時候都懂,也會勸解人心。可是不知道哪一刻鑽了牛角尖,自己就走不出絕望的漩渦。川端康成的離開,與他的人生經歷和內心的精神世界有關。他剛滿周歲父親就過世了,兩歲時母親病逝,小學一年級奶奶去世,小學四年級姐姐去世,14歲時爺爺又去世。
悲苦的童年經歷,使得他對疾病和夭折充滿恐懼,在對抗和接受恐懼的過程中,他養成了敏感的性格,正因為如此他的文字充滿孤獨與虛無,將日本推崇的物哀之美寫到了極致。他雖然反對自殺,但他潛意識裡也認為自殺是一種解脫。因此他會說:「自殺而無遺書,是最好不過的了。無言的死,就是無限的活。」1970年,他的好友三島由紀夫自殺了,他說:「三道君,你不應該死在這裡,應該是我死在這裡。」兩年後,他自殺身亡。
那時候的川端康成,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功成名就,衣食無憂。但童年的陰影不曾離他而去,好友的離開也讓他倍感人世寂寥。他的自殺,不是一時衝動,而是對自己整個人生感到痛苦,所以才會以這麼決絕的方式離開。
如何勸慰有自殺想法的人?
有人說:成年人的崩潰都是一瞬間,其實心裡一直在累積不開心。的確,壓死駱駝的從來不是最後一根稻草。世界衛生組織說,每40秒就有一人因自殺而死亡。我們能看到自殺的「維特效應」,也能意識自殺的人給其他人帶來的傷害。那麼,我們又能做些什麼,給陷入心理絕望的人一些溫暖和勸慰呢?
日本福井縣有個海崖叫東尋坊,那裡是個自殺集中的地方,最多的時候一年有140多人想要在那裡跳崖自殺。有個叫茂幸雄的警察,因工作去往那裡打撈跳崖自殺的屍體,他很受觸動,從此後經常在海邊巡邏,發現有想要自殺的人就主動上前聊天,努力挽回那些想要離去的生命。退休後,茂幸雄乾脆和太太在崖邊開了一間小小的麻薯屋,日常就住在那裡。現在,他已經成功勸回了600多個想要跳崖的人。
有人問茂幸雄是怎麼救人的,他說:「我就像老朋友一樣走近他們,問『嘿,你怎麼了?』,他們孤零零地坐在那兒,不過是希望能有人和他們說說話。」茂幸雄救下的人中,有個29歲的下崗工人山岡豐,他倆在懸崖邊聊了兩個小時,後來茂幸雄將他帶回了家。山岡豐在他家住了一個月,才終於放棄了自殺的念頭,臨走的時候山岡豐說:「我感到被拯救了,自己又能活下去了。」茂幸雄目前有幾十名志願者,他們像他一樣在景區巡邏,挽救企圖自殺的人,必要時還提供食物、住處,甚至幫人找工作。
無獨有偶,澳大利亞雪梨東部也有一座「自殺崖」The Gap,崖邊也曾有個堅持安慰試圖自殺的人唐·裡奇。唐·裡奇1964年搬家到那裡,2012年去世,他用自己生命中的48年來安慰那些企圖自殺的人,將160多條生命從死亡線上拉回。唐·裡奇說,他從不試圖給對方提供忠告、建議或窺探什麼,只是給他們一個溫暖的微笑,問對方是否願意聊聊,邀請他們到家裡喝杯茶。他說:「那些試圖自殺的人一般都不想死,更多的是想讓痛苦消失。所以在危險時刻能為他們送去溫暖的微笑,就會讓他們瞬間改變主意。」
很多時候,一個微笑,一句問候,或許就能打消一個人自殺的念頭。繁忙的都市生活裡,我們都壓力重重。那個有著自殺想法的人,或許就隱藏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邊。他們可能看起來完全正常,但內心正經受劇烈的煎熬。他們不會主動傾訴,因為那樣或許會被人認為矯情或需要幫助。實際上,他們最需要的不是幫助,而是理解。如果發現身邊的人有異常舉動或心理,那就用最自然的方式來接近他,傾聽他。請不要吝嗇自己的微笑,或許就是一個微笑或一句暖心的問候,會解開一顆封閉已久的心,從而挽救一個生命。
本文為【談日錄】原創內容,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喜歡記得點個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