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酷自製劇像是開了掛,而且是款款命中紅心。
鎮魂女孩餘威未散,7月24日才上線的《媚者無疆》就帶著「劇組有礦」的魔性安利呼嘯而來。一本原著來自晉江的「小黃文」,被改編成劇後,不但沒了「很黃很暴力」,還變得「有情有意境」,不論看沒看過小說的吃瓜群眾,都異口同聲「肥腸滿意」。
跪求劇組買熱搜,粉絲也是很痴迷了
就連最難討好的書粉,都表態「既生氣又驚喜」:生氣小說裡想看的都沒拍,驚喜改編居然意外精良。目前播出9集,豆瓣網友給出7.6的印象分,在近期熱播的國產網劇中,這個成績已相當拔尖。
「沒有楊冪,沒有熱巴,沒有林更新,沒有古裝大戲的常客,而且我們也不是宮鬥劇,怎麼能夠讓更多的觀眾去選擇?」作為《媚者無疆》的總製片人,阿里文娛大優酷事業群劇集中心總經理馬筱楠今日接受小範圍專訪,在與捕娛記(ID:ibuyuji)等媒體的對話中,馬筱楠強調,在當前的傳播環境和市場行情下,自帶流量低、製作成本不高的中小成本網劇卻一次次「出圈」,絕非偶然現象。
在她看來,如果先天不具備無敵資源,就「要更努力」,「不像超級劇集,是名牌產品,大家沒有理由不來看它的」。
屢屢挑戰高難操作
「怎麼改得又安全又讓大家喜歡,這是平臺的能力」
就情節與人物而言,《媚者無疆》的格局並不龐大複雜。改掉原著中架空的虛構朝代,將時代背景落地到後唐亂世,講述被父拋棄賣到青樓的少女七雪,陰差陽錯下誤入神秘的姽嫿城,被賜名晚媚後,經歷兒女情長與權謀爭鬥,與影子長安相互扶持、相互愛戀、一路成長的故事。
同名小說於11年前連載於晉江文學網站,女主在遭遇凌辱後人設陡轉,行事狠辣帶感,但對男主又至情至性,加上文章尺度較大,彼時在網絡上很吸過一票忠粉,屬於「肉文」圈內人氣很高的IP。
然而,這樣一部自帶「不利」基因的作品,在改編成劇後,製作竟意外的精良,不僅許多原著黨感嘆想不到,也讓一大批沒看過小說的路人自動轉為劇粉。對於為何選擇一部內容露骨的原著來翻拍做劇,馬筱楠坦承自己和導演易軍在此前都沒有看過小說。
「我們最早看到的都是劇本。當時這個故事的情感非常吸引我們,所以在跟製片人和半明半寐聊的時候,作家有了新的想法,想到可以通過其他方式來表現人物的情感。」
其實不只是《媚者無疆》,不久前製造爆款奇蹟的《鎮魂》,原著小說也不是什麼大IP,還抱著「耽美」這個巨大雷點,居然在改編製作後孵化出「鎮魂女孩」這一C位出道的網紅團體——在外界看來,優酷的眼光不是一般獨到,運氣也不是一般的好,每每挑戰高難操作,還都能命中爆款紅心。
馬筱楠對此強調,兩個項目的改編非常關鍵,即便書本身成色上佳,但把一本書做成一部劇,改編是否恰到好處很重要。她認為不管多火的文學IP,「看劇的用戶還是多於看小說的用戶」。從創意到執行,能否一點一滴落實到位,留書的特點與精華,甚至把不完美的地方補足,這是改編經驗的體現,「怎麼改得又安全又讓大家喜歡,這是平臺的能力」。
「創作的規律是有效事件的選擇,形成了序列。任何一個故事之所以成為故事,它有人物,要輸出價值觀。」就《媚者無疆》來說,馬筱楠認為半明半寐在把自己的小說改成劇本的過程裡,雖然更新了表達方式,但原著的內核並沒有變,「打動我們的始終是一個『情』字」。
彈幕都在刷劇組有礦
「先天不具備無敵資源,就要更努力」
很大程度上,《媚者無疆》給網友的驚喜來自於製作而非情節本身。許多非原著黨觀眾,第一眼就被劇中奇詭氛圍的姽嫿城江湖驚豔了,一部沒有多少知名演員打底的網劇,卻呈現出電影畫面的高級感;飾演女主角晚媚的李一桐與男主角長安的扮演者屈楚蕭,名氣都不大,但在古裝劇配音基本靠邊江、季冠霖們撐場的大環境下,兩位年輕演員的原聲出演給人莫大驚喜。如此種種製作細節上的「挽尊」,出現在這部中小成本的網劇身上,難怪網友都揣測莫不是「劇組有礦」,很難做到精良。
從去年的《白夜追兇》《春風十裡不如你》,到今年的《鎮魂》以及眼下的《媚者無疆》,對於優酷而言,在中小體量範圍內屢屢拍出「出圈」的作品,並非偶然現象。相反,正因為沒有所謂的頭部藝人和明星,這樣的項目在觀眾選擇收看與否時,它沒有什麼預約性優勢,因此更需要劇集本身的力量留住觀眾。
「不像超級劇集,本身是名牌產品,大家沒有理由不來看它的。」馬筱楠透露,《媚者無疆》上線第一周時,他們就發現了粉絲自來水製造的一個熱詞——「媚者無疆,劇組有礦」,意思是劇組捨得砸錢,才有精美布景和良心特效。對此,馬筱楠澄清道,「其實這個劇的製作成本非常有限,看門道的人能看出來,我們是用色彩來區分人物,同時讓一個虐心又武俠的項目看起來不陳舊。」運用色彩的甄別來突出人物,同時用西方元素重新闡釋中國古風,既節省成本,又能讓現代觀眾看到融合得非常好的韻味,馬筱楠將這些總結為「主創團隊的能力」,「先天不具備無敵資源,就要更努力」。
不少人已經留意到,《媚者無疆》的製作團隊來頭不小:監製徐紀周、導演易軍,甚至美術指導和動作指導,都擁有華麗的「電影履歷」。對此馬筱楠承認,劇集能有現在的好評和質感,製作力量的完備確實功不可沒。
「徐紀周導演是我們的監製,請徐導是保駕護航的,但是他進組後就捨不得走了,我們花的是監製的錢,他幹的其實是監製再加總導演的活。」所以在徐紀周看來,如果再給他20天時間,劇集出來的效果會比現在更好,而馬筱楠笑稱這是所有創作者的「強迫症」,「對於創作人來講,永遠有不完美,永遠想多加點錢,多加點時間。這次在計劃的時間和預算內,最後的畫像跟我們想像的都一樣,執行得非常好」。
中小成本項目是未來趨勢
「我們要有效投入,希望團隊更有計劃性的花錢」
《鎮魂》也好,《媚者無疆》也罷,乃至更早之前的《白夜追兇》,這一系列「小而美爆款」,作品本身的投入體量都不大,卻總能創造驚喜。推動優酷以這種思路來操盤製作的,其實是如今國劇生產的現實環境。馬筱楠表示,市場資源能夠組盤成如《長安十二時辰》、《武動乾坤》這樣項目的,其實不多。
「好的資源非常有限,也非常分散,大部分我們現在創作和即將播出的劇集,都不是S級的IP和S級的演員。」在馬筱楠看來,這是市場大趨勢所致,「因為要控制高片酬、演員不合理的酬勞佔比,未來會有更多這樣的項目」。
而如何把錢花在刀刃上,則是對平臺把控力提出的升級要求。她向捕娛記分享了一則案例,今年坎城短片節上獲獎的一部短片,7集篇幅,每集12分鐘,成本約為50萬元人民幣。但如果拿到國內來拍,至少要花1500萬。放到《媚者無疆》這樣的創新項目上,預算並不多,但並不是說因為預算有限就在劇集質量上要退而求其次。
「在定製劇和自製劇上,我們首先做的是劇本的優化,我們需要劇本能夠做到我們滿意的標準。」為了讓故事在翻拍時更符合政策和市場審美,《媚者無疆》原著作者半明半寐花了三年時間打磨劇本。而在投資預算上,馬筱楠透露,他們和徐紀周達成的共識是,對於創新型的項目,「我們要有效投入,希望團隊更有計劃性的花錢,就是抓大放小的花錢,這也是製片人本身的能力」。
劇集已創下「出海」13個國家的國產網劇紀錄
比如劇本上描述某個景要有10座橋、500個人,那這樣就是有效場景嗎?如今備受好評的吹杏樓、媚殺院等置景,原本設計的是「凌空」的,經過幾方討論,最後達成共識「這種空間感在我們這個項目裡不是特別重要」,最終說服導演放棄了這一設計。哪些錢需要花哪些沒有必要,被馬筱楠認為「這是平臺能力和平臺專業性的體現」,而從觀眾反饋來說,改變並沒有影響畫面的有效呈現,就是明顯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