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讀解憂雜貨鋪,感慨於作者優秀的文筆,新奇的故事觀構架。但當我最近再次回味的這本書的時候,卻感覺故事中的每個人背後都有一個人,拿著最壞的牌打出最好的成績。
在生活的不幸,命運的不公中,所有人都在默默的承受,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對生活的另一種態度。沒有人是不悲慘的,但是每個人都獲得了完整的內心。作者東野圭吾用他特有的寫作風格,幫人們找回了內心缺失的東西。下面跟我一起回顧一下吧。
01愛情與夢想的生死抉擇
寄信人靜子,是一名擊劍運動員。成績優異的她被列入一年後的奧運會候選名單,然而這時候他的愛人卻因為癌症病倒了,只有半年的生命。
這時她陷入了兩難,一邊是自己夢想的奧運會,一邊是最深愛的人。換做我們大多數會選擇愛情或者兩者兼顧。
而誤入雜貨店回信三個小偷也是這樣的,勸她逃離奧運會,去照顧最重要的愛人。
在人生的岔路口,巨大的變故給了我們逃避的選項,讓我們失去向前的勇氣,變得理所當然地往後退。
然而靜子的愛人,把自己的絕症當作了逼靜子訓練的籌碼,強迫她直面自己內心深處的渴望。
雖然他在賽前去世了,但是最後的那句「謝謝你帶給我的夢想。」將自己綁定在了靜子的夢想上,徹底封死了她的所有退路,逼著她全力以赴。
而這也讓靜子真正知道了自己心中那不願直面的渴望。結果雖然奧運會取消,但是靜子卻得到了她人生中最寶貴的經歷,為夢想的全力以赴。
02不被看好的音樂與重生
寄信人克朗,一位熱愛音樂卻出身祖傳魚店的普通人。不甘於繼承魚店的他離家為夢想漂泊,卻被現實打擊得體無完膚,遇到了音樂人被評價音樂之路毫無前途。
恰逢家庭變故,父親病倒,家業需要繼承,父親雖然說話粗暴,但他還是支持兒子的,守舊的他在兒子的夢想上一點都沒有固執己見。不過克朗依舊毫無成就,陷入了對夢想的懷疑。
很多藝術,可能究其一生都很難出人頭地,在夢想與現實之中,有人選擇面對現實,從此失去對生活的掙扎。
而克朗的父親卻沒有勸他放棄,於是重新堅定夢想的克朗在一場孤兒院的演出完畢後,為了救出在火災中被困的孩子而死去。
而他的原創曲目,卻被獲救孩子的姐姐完美繼承,並且一炮而紅,成為經典。
家庭的守舊,沒有藝術天賦,音樂養不活自己,即使這樣,克朗也沒有放棄他音樂的傳播,終於在悲壯的方式中,用另一種方式傳遞了自己對音樂的執著。
03破裂的家庭與美滿結局
寄信人浩介是一位喜愛披頭四的家境優渥的學生,然而父親經營不善導致全家變賣家產逃離,摧毀了他的生活。
他最喜愛的披頭四也面臨解散,一系列打擊讓他在逃離中甩開父母,後被送往了孤兒院重新開始。
多年後他已生活穩定,在故友的妹妹的小酒館裡,得知了當年父母都已自殺,為了保護他,刻意製造了一家三口都死亡的消息。
當真相揭開,浩介才明白父母對他的保護,在他逃離的時候或許父母已經沒有了活下去的希望,但即使放棄生命,也要給浩介留下重新開始的機會。
這讓得知雜貨鋪重生回信感謝的浩介再也沒有提對父母的怨氣,回信的內容可以變成了幸福美好的結局。
每個諮詢煩惱的寄信人,背景對應著生活中赤裸裸的殘酷現實。
相同的是每個人都在最壞的條件下被愛著,靜子的愛人也好,克朗的父親也好,浩介的父母也好,在最絕望的想到的都不是滿足自己,而是成全對方。
這種強烈的愛,在逆境中開花結果,成為了愛最美的寫照。能在逆境中突圍的人,都是在壞中被愛。只有壞的環境中,愛才更加純粹。
而在好的環境下,愛會被稀釋,會摻雜著期望,拿著名為好的戒尺,抽打著被愛的人。
當一個人的夢想不是自己的夢想,愛好是別人要求的愛好,失去了作為自己存在的價值,就必定會發生災難。
太多因為學習對孩子大打出手的父母,一言不合就跳橋的孩子,高考結束前學校一排排的救護車。而造成悲劇的原因竟然都是」為了你好「。
人要為自己而活才會有生命的意義,再優越的環境也改變不了人內心對自我價值實現的渴望。你被」壞「過嗎?有什麼是你長大後才知道的忠言逆耳?歡迎與我交流!
#解憂雜貨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