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讓子彈飛》這部影片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因為裡面的故事讓人回味,而且這部影片帶給人們的思考也一直不斷。
《讓子彈飛》這部影片是姜文的成名之作,可能很多人都對姜文不是很了解,但是由他拍攝的《讓子彈飛》卻非常的出名,裡面的故事不僅有深意,而且很多人感到神秘的同時還有些不解。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解答一下姜文所在這部影片當中的深意。這是繼《陽光燦爛的日子》之後的又一經典作品。
《讓子彈飛》這部影片講到了馬邦德縣長(花大價錢買來的)帶著妻子去鵝城上任的故事。
最開始影片的馬拉火車,在歷史上是卻是存在的,發生在清朝末年,當時中國思想被禁錮,從來沒有看到過這種東西,就連清朝的統治者慈禧太后,也認為火車的聲音太大會驚擾祖宗休息,所以下令把火車頭拆了,改用太監以及馬來拉火車。這就產生了令人啼笑皆非的馬拉火車。所以開頭就介紹了故事的背景清朝晚年。
不巧在上任的時候,遇到了張麻子等匪徒的搶劫,馬邦德為了保住自己的姓名只能說自己是馬邦德的師爺,而張麻子代替他成了縣長到了鵝城去任職,不過鵝城掌握在惡霸黃四郎的手中,他根本就沒有把縣長放在眼裡,這邊張麻子上任之後直接打傷了黃四郎的教頭,黃四郎為了報復,把張麻子的義子給殺害了。
後面夫人的死讓張麻子在鵝城時刻向除掉黃四郎,最後因為一系列的鬥爭操作,黃四郎最終死去,而張麻子的土匪隊伍也解散。但是如果你以為這就是故事想表達的東西,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張麻子和黃四郎其實在當時代表了不同的階級,結合歷史因素,張麻子其實代表了革命派,而黃四郎就屬於地主階級,階級的不同必將導致戰爭,張麻子在衙門審問那個武舉人時,和師爺比劃了一個手勢(指槍),其意思很明白,革命,文是不行的,必須要武裝鬥爭(槍桿子裡出政權)。
而花姐是黃四郎買來放在張麻子這邊監視用的,不過花姐內心更是向著張麻子這邊,因為她在影片當中說了一句話,我想把錢扔進他們窗戶裡,不難看出她其實還是對勞苦大眾抱有同情心的。
黃四郎在影片最後其實沒有死,而馬邦德也不是真心實意要幫助張麻子,但是張麻子手下的老二老三卻是叛徒,可能大家還不是很相信,但是導演給大家留下了許多鋪墊。
影片中的線索就是鑽石了,馬邦德想把鑽石據為己有,這個時候影片當中出現了一個陝西女人,當時老二老三在玩弄盒子,後來黃四郎進入之後,花姐將盒子遞給了黃四郎,其實盒子裡面的便是鑽石。
現在這條線就很清楚,張麻子給了陝西女人,女人又給了馬邦德,馬邦德給了老二老三,老二老三又給的花姐,花姐給了黃四郎,所以馬邦德、花姐、老二老三都是黃四郎的人。
不過影片最後,馬邦德依然欺騙了張麻子,不過在面對自己性命攸關的時候良心發現讓張麻子趕緊走,至於那張軍令狀其實是黃四郎給他的,因為在影片當中,黃四郎說他買了七個縣的縣令,不過影片最後他只是拿出了一張,而之所以不讓張麻子回去,其實是老二老三在等等待,兩人聯合黃四郎想把張麻子趕盡殺絕。
在影片的最後依然是馬拉著車,吃著火鍋唱著歌。不過誰有看到了當時那一閃而過的身影呢?其實那就是黃四郎!
黃四郎說的也沒錯,自己確實買了上任的委任狀,而且目的地是浦東,一行人跟隨黃四郎去任職,浦東就是上海,也是告訴大家黃四郎打算去上海浦東任職。
姜文導演的電影其實並不是表面的,我們看電影的時候不僅是圖個樂,更是從一些細節中發現影片帶給我們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