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沉睡的容顏,讓多少文人駐足?
你湛藍的眼眸,讓多少旅客迷醉?
這世上,一瞬便滄海桑田。
而你卻在時光裡永恆不變、驚豔千年。
009號作品
那一日,
路過你的身旁,
靜靜沉睡的你
冰清玉潔、冷峻傲然。
那一日,
遠眺你的身影,
睡眼惺忪的你,
銀裝素裹,凝望遠方。
那一日,
駐足你的面前,
微蹙眉頭的你,
慢理雲鬢,輕舞霓裳。
那一日,
緊握你的雙手,
目睹生命的綠色,
充滿你婀娜的身姿。
那一日,
你邀我共舞,
含笑低語:
煩惱哦!
隨冬而來,伴雪而去!
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作者:陳志勇 張海英)
沁城太陽溝遊記
010號作品
原始古樸的太陽溝和神秘的白山巖畫令人神往已久,機會終於來了,周末我參加了追風老師等人組織的「暢想戈壁」戶外活動,目的地就是沁城鄉的太陽溝和白山巖畫。
早上8:40我們準時乘車出發,朝東南方向駛去,目的地大約125公裡。大巴車坐得滿滿的,全是「暢想戈壁」的新老驢友,大家在網上見得多,但是有的還是第一次見真人。由於這次活動提前在網上發出通知,大家積極性都很高,一輛大巴車坐不下,後面又跟了兩部小車,五十多人組成一個團隊,浩浩蕩蕩,頗有聲勢。周老師很有組織能力,變化戲法做遊戲,讓車上的新老朋友很快熟悉認識,儘管其中有很多是退休的老年朋友,少言寡語,但是車內歌聲不斷,氣氛熱烈,大家有說有笑,掌聲連連,一個小時轉眼就到沁城鄉政府。
大幅的宣傳標語熱誠歡迎著每一位來客:「吃沁城燜餅,賞史前巖畫,遊太陽溝生態美景。」沁城鄉位於天山南麓,是絲綢之路上的一個重要驛站,歷史悠久,隋唐時即在此築城屯田,隋朝在沁城設柔遠鎮,唐朝設柔遠縣。清朝林則徐曾奉旨到此勘察農田水利。
從沁城鄉政府向東北方向25公裡即為小堡村太陽溝,一路上多見光禿禿的山石,少見綠油油的樹木。車行至此,已無路可走。我們下車開始徒步前進,進入眼前的山溝即為傳說中的太陽溝。
這道溝是延綿幾千公裡的天山最東端的尾部,茫茫天山到此結束。這道溝與其它溝最明顯的不同就在於溝口朝向東南,伸向西北。每天清晨,第一縷陽光首先照射在溝底,而且太陽光照在這道溝裡延續時間很長,所以得名「太陽溝」。如今這裡已成為遊人消暑納涼,徒步探險的首選目的地。
進入太陽溝,這裡的原始森林讓人驚嘆不已。大片大片的白楊樹虯枝盤曲,樹幹粗壯,飛揚跋扈,彰顯出它的原始野性,有的竟然兩人難以合抱。天山積雪融化成條條小河,滋潤著這片肥美的土地。樹木得以肆意生長,幾百年來無人破壞,不時可以看到老朽的樹幹倒在地上。有的橫亙於小河之上,恰似一座小橋,供行人通過。
奇形怪狀的大小石頭遍地都是,但是樹木和小草仍然在石頭的縫隙頑強生長,只要給它們水分,它們便表現出超強的生命力。
前幾天冷空氣來襲,這裡海拔較高,積雪在低洼的地方仍然很厚,雖然山下已是夏天來臨,但這裡卻寒氣逼人,腳踏在積雪上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響,妙不可言。
山上的樹木極少,只有少量的爬地松翠綠耀眼,在灰黑的山石上形成美麗的點綴。
最耀眼的要數遠處天山高峰上的白雪,整個山峰全被積雪覆蓋,銀裝素裹,煙霧繚繞,與頭頂的藍天白雲相映成趣, 分外聖潔。
這裡氣溫高寒,還不到花開的季節,樹木花草沒有長出新芽,我們雖然沒有觀賞到枝繁葉茂鳥語花香的春天的氣象,但是我們呼吸到了太陽溝最清新的空氣,我們如此近距離地觀賞到天山的白雪,我們體驗到了原始森林的幽靜自然。
徒步十公裡左右,我們選擇一處開闊地安營紮寨,共進午餐。這些驢友們有豐富的戶外經驗,裝備齊全,不僅有手杖、登山鞋,而且還帶了袖珍的液化氣灶,各種食物都有,吃得津津有味。飯後大家把垃圾全都帶走,沒有給這片幽靜的山谷留下任何汙染。
飯後繼續向前走,大家選好一個地點,以藍天白雲雪山灌木為背景狂拍不已。大姐們手拿各種鮮豔的絲巾揮舞著擺出不同的姿勢,興奮得仿佛照婚紗照,各種酷型不知是想把倩影永久留下,還是想把美景全都帶走。
返回時,一條小河水流湍急,河中的過橋石不牢固,一位大哥差點兒摔倒在河中,大家及時相救,然而女同胞望而卻步,心有餘悸。於是大哥們表現出男子漢大丈夫的英雄氣概,幫助大姐們平安過河。集體主義的精神,在戶外活動中得到最明顯的體現。
在這原始空曠的山谷中一旦有了人的活動,便不再神秘寂寥,而是充滿生機活力,這就是人類的偉大。嚮往陽光熱愛自然的人們和原始古樸靜謐幽深的山林和諧相處,山因人而增添活力,人因山而放鬆心情。
在返回沁城鄉的途中,我們遊覽了白山巖畫。這幾座山上光禿禿的,寸草不生,山上有許多水流衝擊而成的淺淺的溶洞,使整個山體凹凸不平,奇形怪狀,別有一番情調。山上有多處用線條勾勒的巖畫,有的是烏龜,有的是小鹿,有的是巖羊,這些巖畫形象逼真,給靜止的巖石增添了動感。
這些巖畫沒有任何文字記載,但這是對某一歷史時期的真實描寫,比文字更形象,更直觀。據說,折腰溝還有一幅《九騎酣戰圖》的巖畫。我不能考證這些巖畫出自何時,但它真實反映了我們的先民在這貧瘠的土地上戰天鬥地的歷史文明。
讓人驚嘆的是山上寸草不生,夾山之間則是平疇沃野,麥苗青青。一泓清泉從山下的泉眼噴湧而出,和天山雪水交匯一處,灌溉著眼前少有的肥沃田地,由於到處乾旱,唯獨此處流水汩汩,所以水草豐美,草甸肥厚,人踏在上面,竟然如海綿一樣鬆軟,令人感嘆這尺寸之地有江南盆景之美。
不遠處,幾株生長在石縫中的粗大杏樹花開正濃,招蜂引蝶,此時平原的杏花早已凋謝,枝頭掛果。不禁讓人想起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常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旁邊,屋舍儼然,牛羊滿圈,雞群悠然踱步,這是當地維族的村落,雖然牆壁破舊,是傳統的幹打壘,但一切顯得自然而寧靜,仿佛無人進入的世外桃源。
這真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再荒涼的地方人們也能找到適宜生存的土地和適宜生存的方法,用他們的雙手辛勤耕耘,建設自己的美好家園。
(作者:李懷安)
011號作品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世界總有很多你沒有想到的事情,也有很多的驚喜等著你去發現。廟爾溝就是這樣一個充滿魅力的地方。
從哈密向東出發,大約20公裡左右就到了黃田農場,廟爾溝就在黃田農場。繼續向北,沿著馬路迤邐而行,路旁都是布滿大大小小石頭的戈壁灘,曾經遙遠的天山盡在咫尺,抬眼遠望,山腳下有一片綠色的地方,那裡就是廟爾溝。
廟爾溝是古代哈密王的夏季行宮,哈密的夏天酷熱難耐,為了躲避夏季的炎熱,哈密王就把廟爾溝作為避暑的地方,這裡背靠天山,三面都是戈壁灘,天山雪水順勢而下成為了樹木生命的源泉,於是驅民役力、飲水種樹,終於在這荒涼的戈壁灘上建成了一片綠洲。這裡種的大都是杏樹、桑樹、核桃樹,還有少部分的其他樹種。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哈密王只剩下故事了,這片綠洲卻依舊生機盎然,這也是當初哈密王沒有想到的事情。
四月初正是杏花盛開的季節,杏花花期短,只有幾天的時間,所以看杏花要趁早。進了景區門口,沿著一條馬路前行,路兩邊是大大小小的石頭,有的石頭有一人多高,體積碩大,杏樹就長在這密密麻麻的石頭縫裡,不禁讓人感嘆生命的力量,想來當初栽種的人也費了不少工夫。
杏花開的正好,一株株的杏樹花開的正旺,密密麻麻遮住了枝條,整棵樹都被杏花包圍著,不見樹只見花。白色的花瓣紅色的花蕊,在陽光下顯得分外的嬌豔,細細分辨,杏花有紅有白,紅杏花花瓣呈紅色,整株樹花看上去紅中透白,白杏花花瓣呈白色,整株樹看上去白中透粉。各樹各型,各樹各花,各花於是入各眼,皆是花語。
這裡的杏樹樹齡都在幾十年以上,高大粗壯,花開繁茂,不知道為什麼忽然想起了《西遊記》裡唐僧遇到杏仙的那段場景,「 雨潤紅姿嬌且嫩,煙蒸翠色顯還藏」,這嬌且嫩的千年杏仙遇到一心求經的唐僧,一片痴心落得落花流水,滿腔春意終被雨打風飄去,最後被八戒那個莽漢幾釘耙刨的香消玉殞,負了這風流身世。這裡的杏樹沒準就是那杏仙一縷香魂不散,化成滿樹花開,等著那東土大唐來的人!
杏樹下是鋪滿了黃色的枯草,四月初至,草地上新發的綠草已經隱約可見,踩在鬆軟的草地上,看著腳下這隱隱碧草,一歲一枯榮,生命的故事就是這樣,老去的故事依舊清晰可見,新生力量卻已勢不可擋的出現,人間歲月,又何嘗不是如此?
遊人如織,穿梭往來,女人們換上鮮豔的衣服,在杏花間穿行,在杏樹下留影,有一位大姐領著自己白髮蒼蒼的母親走到杏樹下,母親雖然一頭銀髮,卻穿著一件大紅的毛衣,披著一條繡花的圍巾,兩個人站在杏樹下,相擁著對著鏡頭燦然而笑。每個人都有青春,都會老去,時間慢慢地流走,那顆熱愛生活的心卻依舊。
登高而望,廟爾溝盡收眼底,遠處是更大的綠洲-哈密,近處是荒涼的戈壁灘,眼底是一株株盛開的杏樹,點綴著這片蒼茫的大地。身後的天山峭壁凌厲寸草不生,然而卻有一條若隱若現的小渠,把山上的雪水引領而下,匯入到山腳下的一座水庫裡。天山的雪水滋潤著這片土地,也哺育著這裡的生命,也造就了廟爾溝的美麗。廟爾溝就像塵世中的一位隱者,卓然而立,獨自怒放!
四月杏花開,到了六月就可以來這裡吃桑子,紅桑子、黑桑子、白桑子就像這滿樹的杏花一樣,密密麻麻地等著人來採摘。七月杏子就熟了,那黃色的杏子就像一粒粒寶石一樣掛在枝頭,躺在樹下,一張嘴沒準就會有一顆杏子落入嘴中。到了秋天,核桃就熟了,剝開綠色的核桃皮,嘗嘗最新鮮的核桃是什麼滋味。
離開時,忽然有孩子喊了一聲:「有蝴蝶」,轉頭細看,只見一隻白蝶在草地上飛舞,翩翩而上,最終落入滿樹杏花間,再沒有了蹤影,原來美麗是會飛走的!愛護自然,保護自然,和自然和諧相處,這樣自然的美麗才能長久永恆,如果不這樣做,自然的美麗會向那隻蝴蝶一樣飛走的!
愛廟爾溝!愛我們的大自然!(作者:牛鋼)
本期參賽作品投票起止日期:4月26發出時起——5月2日24:00
特別提醒:給作品投票,一定是關注「哈密零距離」——點擊當天投票文章在文章內投票!
(後臺發給小編沒有用的,謹記)
參賽作品編號後分十期隔天推薦展示,每期投票時限為一周,十期作品展示、投票結束後,得票數前十位的參賽作品將參加9月末的春夏季總決賽。
十期推薦展示作品每件將獲50元稿酬;十件入圍決賽作品,每件將獲200元獎勵。
哈密日報、哈密電臺、哈密電視臺(視頻作品)、哈密廣播電視報、哈密政府網、今日在線網、「哈密發布」微博、「哈密零距離」微信公眾平臺
「哈密零距離」微信公眾平臺
方法一:登錄微信,點擊「添加朋友」,點擊「公眾號」搜索「hamilingjuli」,點擊「關注」,完成訂閱。
方法二:點擊保存本信息中的「哈密零距離」二維碼至相冊——登錄個人微信——點擊「掃一掃」——從相冊中選取二維碼,添加關注!
責任編輯: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