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電廠脫硫廢水零排放工程案例解析

2020-12-23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近年來,燃煤電廠廢水的「零排放」技術的研究與應用,有效解決了電廠高汙染脫硫廢水中硫化物、氟化物、懸浮物、重金屬離子、COD 等汙染物對環境的嚴重汙染。國電漢川電廠位於長江最大的支流漢江的下遊,地處長江流域環境敏感區域,國電漢川電廠作為國內首批實踐廢水零排放的企業,建成了國內首個百萬機組燃煤電廠零排放應用項目並實現平穩運行。開發的基於膜技術的零排放工藝路線成為目前應用最為穩定可靠的零排放技術。基於全膜法的廢水零排放處理工程穩定運行 2 年期間,零排放系統的淡水回收率始終超過 93% ,同時實現了水、鹽、泥的資源化回收利用,解決了當時淡水回收率低、產出雜鹽副產物無法處置並存在二次汙染風險等零排放技術的瓶頸問題。以漢川電廠零排放工程作為案例,從整體工藝、核心技術、運維管理及經濟效益幾個方面對漢川電廠的脫硫廢水零排放工程進行解析,從工藝和經濟角度總結漢川電廠脫硫廢水零排放項目的成功經驗,並探索未來廢水零排放技術發展的可行之道。

關鍵詞:零排放,全膜法,燃煤電廠,脫硫廢水,資源化

0 引言

我國能源結構中,煤炭仍將長期作為我國的主要能源,燃煤發電站在電力供應格局中佔主導地位的狀況短期內不會改變。燃煤電廠使用的脫硫系統中,近 90% 採用石灰石 - 石膏溼法煙氣脫硫技術,因脫硫系統產生的廢水呈弱酸性且懸浮物和鹽含量極高,並含有多種重金屬,是電廠廢水處理中的難點與重點。由於脫硫廢水汙染成分的特殊性、複雜性和強腐蝕性,這部分廢水能否達標處理成為制約燃煤電廠實現廢水「零排放」的關鍵。伴隨《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 「水十條」)、《控制汙染物排放許可制實施方案》、《火電廠汙染防治技術政策》等一系列環保政策法規的相繼出臺,作為耗水大戶的燃煤電廠,在水資源約束與排放限制方面的壓力陡然上升: 環保政策要求 2005年後新建電廠的環境評估等級按照電廠廢水「零排放」要求進行設計; 同時,水源地保護區及西北等富煤少水地區的電廠也相繼要求實施廢水零排放處理。我國的零排放技術自 2009 年開始進行工程實踐,截止到2015年漢川電廠脫硫廢水零排放工程建設時,國內的零排放工程案例較少,包括廣東河源電廠和華能長興電廠等,但整體水平仍處於技術起步和探索階段,零排放系統的設計和運行經驗不夠成熟。國內已投運的兩個電廠零排放項目均存在投資與運行費用過高的問題,而且淡水回收率低,產出雜鹽副產物無法處置,存在二次汙染風險。這些問題限制了零排放技術的發展應用,因此,同時實現燃煤電廠廢水與雜鹽的高效回收是電廠廢水零排放技術的關鍵瓶頸問題。

目前,多數燃煤電廠以「廢水分級、梯級利用、高鹽廢水最少化」的原則進行全廠水資源綜合利用優化,脫硫廢水成為火電廠最終末端高鹽廢水。一般根據脫硫廢水的水質和水量情況進行分段處理,構成一套完整的脫硫廢水零排放處理系統,其處理過程主要包括預處理,濃縮減量,末端固化三個部分。其中濃縮減量部分是最主要的環節,結合廢水量、含鹽量大小選擇合適的濃縮設備,提高鹽濃度,實現廢水減量化,降低後續末端固化的投資和運行費用。目前,濃縮減量技術比較成熟的技術包括膜法濃縮和熱法濃縮,其中膜法濃縮是現階段的主流技術。濃縮減量處理後最終形成了高含鹽濃水,這類廢水通常採用末端固化處理。現階段,脫硫廢水末端固化的主流技術有蒸發塘、蒸髮結晶、煙氣蒸發乾燥等。蒸發塘設備也具有佔地面積較大、基建費用較高、蒸發的水分無法充分回收利用、蒸發過程中汙染物易進入空氣造成汙染等缺點,從而限制了蒸發塘技術的廣泛應用。近兩年成為熱點的煙氣蒸發乾燥技術利用煙氣熱量將末端廢水進行汽化,固狀形態物析出後隨煙氣進入除塵器被捕集脫除,煙氣蒸發乾燥技術分為主煙道煙氣蒸發技術、旁路煙道煙氣蒸發技術 2 種,但缺點是投資較大、佔地面積較大、影響鍋爐熱效率等,目前仍未見長期穩定運行的案例。因此,現階段穩定性高、適應性強的末端固化方法仍為蒸髮結晶技術。

應用案例最多、穩定性最高的「全膜法 + 蒸髮結晶」脫硫廢水零排放處理工藝基於中國首例「百萬機組廢水零排放工程」國電漢川電廠脫硫廢水零排放技術路線,有效提高了火電廠用水效率、節能降耗和減少廢水,解決國內近零排放中雜鹽固廢難處理等環境問題,實現了水資源梯級利用以及鹽資源的完全回收,噸水投資費用和運行成本均遠低於現已運行的同類工程。漢川電廠零排放示範工程從2016 年 11 月開始正式投運,率先完成了國內首個百萬機組脫硫廢水零排放工程示範,處理量較已有零排放項目擴大 60% 以上,並通過高品質智能化運維管理,淡水產水率保持在 93% 以上,在運行費用、運行情況、資源化利用等多個方面取得了成功。筆者將從整體工藝、核心技術、運維管理及經濟效益幾個方面對漢川電廠的脫硫廢水零排放工程進行解析,總結漢川電廠脫硫廢水零排放項目的成功經驗,探索未來廢水零排放技術發展的可行之道。

1 漢川電廠脫硫廢水零排放項目簡介

國電漢川電廠三 期擴建工程擬建設 2X1000 MW 超超臨界燃煤機組,分階段實施,先行建設 5 號 1 X1000 MW 超超臨界燃煤機組,後建設 6號機組 1 X 1000 MW 超超臨界燃煤機組。工程主機採用國產超超臨界參數機組,同步建設煙氣脫硫、脫硝裝置。1 ~ 6 號機組配套煙氣脫硫系統均採用石灰石 - 石膏溼法脫硫工藝,系統產生脫硫廢水量共計 36 m/ h,已按常規方案,即採用「中和( 鹼化) +絮凝 + 澄清」方案建成並投運。2015 年對全廠脫硫廢水實施深度處理及零排放工程。

1.1 脫硫廢水水質

脫硫廢水呈弱酸性且懸浮物和鹽含量極高,並含有多種重金屬,是電廠廢水處理中的難點與重點。脫硫廢水處理經歷了從重力沉降到三聯箱工藝的發展,三聯箱工藝結合傳統混凝、化學沉澱、澄清等單元,可去除懸浮物、重金屬和部分 COD,是目前主流的脫硫廢水處理工藝。石灰石 - 石膏溼法煙氣脫硫過程中,為了維持脫硫裝置漿液循環系統物料的平衡,防止煙氣可溶部分即氯濃度超過規定值和保證石膏質量,必須從系統中排放一定量的廢水,廢水主要來自石膏脫水和清洗系統。其主要特點如下:pH 值一般保持在 4.0 ~ 5.5 之間,懸浮物濃度非常高( 石膏顆粒物等) ,氟化物、CODCr和重金屬超標,鹽分極高,含大量的 Ca2 +、Mg2 +、Cl-、SO42-等,屬於高鹽廢水,還原性含硫物質是 COD 的重要組成。受煙氣成分變動、吸收液用水的水質差異、脫硫系統管理難控制等限制,脫硫廢水的水質和水量波動顯著,對處理工藝的適應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1.2 廢水處理難點

廢水汙染組分受煤種、脫硫島工藝補充水水質、排放周期等因素的影響,不同地區的電廠差別很大,同一電廠因排放時段不固定,同樣存在很大差別; 脫硫廢水為間斷排放,造成水量波動較大。深度處理系統的進水雖然經過原有廢水處理系統的預處理,懸浮物和鈣硬度有所降低,但廢水中的鈣硬度和鎂硬度仍然很高。此外,廢水中的 Cl-、SO42-、溶解性固體( TDS) 也較高,這些高濃度離子的存在,易造成深度處理系統工藝單元結垢、腐蝕,影響系統的穩定運行。

1.3 零排放工藝流程

國電漢川電廠在建設之初即對 4X330 MW 超臨界燃煤機組和 2X1000 MW 超超臨界燃煤機組的脫硫廢水提出零排放整體要求,處理工藝流程如圖1 所示。

主要由預處理軟化 + 膜濃縮減量 + 蒸髮結晶三個單元組成,是一套集成管式超濾膜( Tubular Ultra-Filtration,縮寫為「TUF」) 、納濾( NanoFiltration,縮寫為「NF」) 、特殊流道卷式反滲透膜( Special Channel Reverse Osmosis,縮寫為「SCRO」) 、高壓反滲透膜( Disc Tube Reverse Osmosis,縮寫為「DTRO」) 的全膜法廢水零排放工藝系統。該系統實施前期,對電廠不同來源的廢水進行精細化分類分質處理,根據不同水質、水量等特性合理組織分級處理與回用,提高廢水的重複利用次數復用率,有效的處理了循環水排汙水和脫硫廢水等電廠各分、子系統的生產廢水,對末端脫硫廢水使用全膜法深度處理,實現了廢水的深度處理、梯級濃縮減量及資源化利用。

2 核心工藝分析

2.1 預處理

漢川電廠脫硫廢水零排放系統的軟化預處理工藝針對脫硫廢水鈣、鎂硬度高的特點,通過「雙鹼法化學除硬 + 外置式管式超濾膜」的耦合作用,去除廢水中的鎂、鈣離子以降低廢水硬度。工藝流程為向反應器中投加石灰、氫氧化鈉和碳酸鈉藥劑,分別與鎂、鈣離子反應生成氫氧化鎂和碳酸鈣沉澱,濃水進入 TUF 過濾,產水進入產水箱,可同時去除重金屬離子。錯流式管式超濾膜採用堅固的管式結構和燒結法成膜,從原理上杜絕了斷絲洩露現象的發生,錯流方式使部分水透過膜後成為透過水,同時大部分的水作為濃水,帶著濃縮的懸浮固體顆粒回流到濃縮槽內。TUF 過濾可代替傳統的澄清、過濾工藝( 石灰 - 碳酸鈉軟化 - 沉澱池 - 過濾器),可以絕對去除尺寸大於膜孔徑的固體物,瞬時完成過濾,不需要進一步後處理過濾器,產水濁度≤1 NTU,硬度≤50 mg/L。對鈣鎂離子的去除率高達 99% ,對濁度的去除率大於 85% ( 如圖 2 所示) ,可直接膜濃縮系統,大幅縮短工藝路線並減少佔地面積、自動化程度高,產泥量小。但管式膜系統對 COD 和SO42-、Cl-的去除效果較差( 如表 1 所示) 。化學軟化 + 管式膜處理工藝流程如圖 3 所示。

2.2 分鹽濃縮

管式膜系統對廢水中的SO42-、Cl-的截留效果較差,一、二價鹽離子直接進入膜濃縮系統將在末端濃鹽水中富集,經過結晶處理後會產生雜鹽固廢,直接儲存可能導致氣味揮發而對野生動物存在負面影響且存在洩漏風險; 同時,填埋處理可能會使化學品經土壤浸入地下水中。因此SO42-、Cl-的分離及鹽的分別回收是零排放技術的關鍵瓶頸問題。為此,漢川電廠零排放項目採用 NF 分鹽裝置,對廢水中的一價離子和二價離子進行分離,後接反滲透系統,實現一、二價鹽離子的分別富集。採用納濾 - 反滲透 ( NF - SCRO/DTRO) 工藝,將廢水中Cl-和SO42-進行選擇性納濾分 離,截留廢水中SO42-,產水側 Cl-純度較高。通過調整廢水中離子濃度,改善 NF 分鹽的進水條件和運行壓差,解決了膜面汙堵和產水回收率低的問題,並對 NF 分鹽效率進行優化控制,以提高濃縮蒸髮結晶工藝中產鹽純度。通過實際運行數據分析,產水回收率為 50%時,納濾膜對SO42-的截留率為 94.5% ,回收率對硫酸根的截留率影響較小,截留率穩定在 94% 以上。NF 產生的濃水回流至預處理段,不斷提高原水中SO42-的濃度,使 CaSO4的水解平衡向左移動( 方程式 1) ,降低溶液中鈣的濃度,從而減少軟化藥劑碳酸鈉的添加量。NF 產水經濃縮直接蒸髮結晶產出高純 NaCl,無需二次分鹽,解決了傳統方法存在的雜鹽問題。

經預處理軟化的脫硫廢水經過膜濃縮可以實現減量化,膜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淡水作為脫硫工藝補水,濃水則進入後續結晶系統獲得固體副產物。目前可用於膜濃縮的工藝主要有特殊流道反滲透、碟管式反滲透、正滲透、高效反滲透等。漢川電廠零排放項目中,選用了壓力等級較低、抗汙染能力較強的中壓卷式 SCRO 作預濃縮,之後選用壓力等級較高、抗汙染能力很強的 DTRO 作進一步濃縮,經過 2 次膜濃縮之後,產水率可達到 80% ,採用膜濃縮工藝後可大大降低蒸髮結晶運行費用。如圖 1 工藝圖所示,工程設計中實現了卷式中壓膜與碟片式高壓膜兩級膜在納濾濃水處理量和蒸髮結晶設計量之間的匹配。採用碟管式寬流道高壓反滲透膜組件最大程度上減少膜表面結垢、汙染及濃差極化現象,實現了高通量、高效率的濃縮。

軟化預處理產水經納濾分鹽處理後 TDS 約為27900 mg / L,進入卷式 SCRO 進行初步濃縮減量。SCRO 系統採用兩段式設計,一段設計 2 套裝置( 產水量每套 8m/ h) ,系統產水率為 45% ,濃水量為 20m/ h; 二段裝置 1 套,產水能力為4 m/ h,產水率為20% 。兩段卷式 SCRO 濃縮後濃水水量為 16 m/ h,TDS 達到 59200 mg / L 左右。之後該股濃鹽水進入高壓 DTRO,進一步濃縮至 TDS 約 118400 mg /L,淡水回收率為 50% 。此時濃鹽水水量可顯著減量至8 m3/ h( 水質見表 2) ,後續進入蒸髮結晶處理單元進行結晶處理。兩級反滲透工藝的產水的 TDS 大於 500 mg /L,未達到回用標準,因此,後置苦鹹水反滲 透 ( Brackish Water Reverse Osmosis,縮寫為「BWRO」) 裝置( 單套處理能力為14m/ h) 對產水作脫鹽處理,以滿足鍋爐補給水回用的要求( GB 1576 - 85) 。同時,卷式中壓膜 + 碟片式高壓膜兩級膜裝配了相應的電子阻垢裝置,使用組合清洗方法,可簡化加藥流程,高效清垢。電子阻垢裝置安裝於膜分離進水管外壁上環繞安裝,並在管道斷面上產生沿管道軸向傳播的交變電磁場,電子阻垢設有控制系統,輸入信號包括反滲透進水的 pH 值、硬度、流量、參數,可編輯邏輯控制器,根據不同水質工況下的各參數影響係數設定控制方案。實際運行中,電子阻垢器產生的磁場感應使固體和管道內的生物膜粘合強度降低,其針狀晶體結構光滑無粘性表面,呈鬆軟絮狀懸浮在介質中隨介質流動,避免了在器壁和膜表面的沉積,達到防止結垢的目的,同時能起到活化水分子,提高滲透力的作用。

2.3 鹽、泥資源化

脫硫廢水經軟化預處理及膜濃縮減量後進入蒸髮結晶段,由於採用了納濾系統分鹽,濃鹽水中98% 以上的鹽分為氯化鈉,需要對該濃水進行蒸髮結晶處理。蒸髮結晶工藝是化學生產中常見的單元操作,其主要用於化肥生產、火力發電等方面的廢水處理。從原理上來看,隨著溫度的升高,不飽和溶液中的溶劑會不斷揮發,而不飽和溶液在溶劑揮發的過程中則會逐漸轉變為飽和溶液,之後再變為過飽和溶液,在這一階段,溶質就會從過飽和溶液中析出。蒸髮結晶工藝一般可分為多效蒸發技術( Mul-tiple Effect Distillation,縮寫為「MED」) 與機械式蒸汽再壓縮( Mechanical Vapor Recompression,縮寫為「MVR」) 技術兩種,其中 MED 技術是將多個蒸發器串聯起來運行,使其在進行蒸發操作時能夠利用更多的蒸汽熱能,進而提高水溶液的處理效果,具有操作簡單、分離效果好、殘留濃縮液少、溶質容易處理、使用靈活等多種特點。而 MVR技術則是通過壓縮機對蒸發器中的二次蒸汽進行壓縮處理,使壓力、溫度得到進一步提高,之後再將二次蒸汽作為加熱蒸汽進行利用,以保證料液能夠始終保持在沸騰狀態下,同樣能夠起到提高熱效率與蒸汽利用率的效果。這一技術還具有能耗低、汙染少、佔地面積小、穩定性高等特點。漢川電廠脫硫廢水深度處理末端選用最節能的 MVR蒸髮結晶器對濃縮後的濃鹽水蒸髮結晶。MVR蒸髮結晶器為閃蒸罐和結晶器的一體化設計,實現了蒸髮結晶段的高度集成化,有效減少設備佔地面積; 閃蒸罐與結晶器短程互連設計,通過協調優化結晶器出口與閃蒸罐入口的對應位置,設計最優的管程方向和最短的管程距離,避免了高濃度鹽溶液在管程中出現結晶堵塞管道的情況,同時,最大程度減少了高濃度鹽溶液在管程流動中熱量的損失。蒸髮結晶後可獲得 NaCl 結晶鹽,經流化床乾燥處理後全自動打包封裝,最終產品為純度高於 98.6% 的氯化鈉,優於《GB /T 5462 - 2003工業鹽》精製工業鹽一級標準,實現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的循環經濟。

汙泥等固體廢物的處理也是零排放系統中不可缺少的環節,漢川電廠含煤廢水中的煤泥採用抓泥鬥出瀝水後作為燃料再利用; 循環水排水、生活汙水、工業廢水中的汙泥經脫水後綜合利用; 脫硫廢水零排放採用蒸發系統,蒸發產生的冷凝水回用作脫硫島工藝補水,納濾分離出的 SO42-回流後實現了石膏汙泥分質減量,獲得的二價鹽石膏產品可回收利用。

3 智能化運維管理

零排放深度處理系統的來水通常為全廠水質最為複雜的脫硫廢水及各系統排放的末端廢水,處理難度大、費用高。對全廠廢水的分質處理和梯級利用,可顯著減少末端廢水深度處理量,節水降耗。因此,漢川電廠廢水零排放項目建立了全廠水資源梯級利用一體化系統,優化全廠水量平衡,減少各水系統生產過程的用水量和廢水排放量。深入研究對電廠不同來源的廢水進行精細化分類分質處理( 圖4) ,根據不同水質、水量等特性合理組織分級處理與回用,提高廢水的重複利用次數復用率,對末端廢水開發了全膜法廢水深度處理工藝包,有效的處理了循環水排汙水和脫硫廢水等電廠各分、子系統的生產廢水,實現了廢水的深度處理、梯級濃縮減量及資源化利用。

為提高全廠水務管理水平、摸清全廠各系統用水量情況、便於對全廠水系統的監控和調整、實現節約用水、降低全廠發電用水量、耗水量,並使其符合國家規定的標準,漢川電廠實施了全廠動態水平衡模塊化監控系統。該系統所採集的現場各水系統進出口流量值,通過分布式控制系統(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縮寫為「DCS」) 傳輸至安全儀表系統( Safety Instrumented System,縮寫為「SIS」) ,在功能站進行二次加工後存入實時資料庫,並可按小時、日、月、日為單位計算出全廠發電量、發電取水量、耗水量、重複利用率、排放率,全廠除鹽水補充率( 扣除供熱) 等重要數據,並生成報表,滿足對全廠各水系統實時監控的需求。還可根據電廠負荷以及各系統給、排水、梯級利用等情況,測算出末端廢水零排放的處理量,從而對廢水零排放系統中各設備的處理量、加藥量通過零排放流程配套的智能運維系統進行智能調控。對於零排放系統中最關鍵的膜處理設備,智能運維系統可根據膜系統的各項運行參數及歷史運行數據分析,對膜系統清洗、加藥實現智能管控,根據系統運行參數及歷史數據分析,提供膜清洗周期及清洗方案建議,減少膜汙堵現象的發生,提高系統運行效率,延長膜系統的使用壽命。

4 經濟效益

漢川電廠零排放工程已穩定運行 2 年,處理量較同期的零排放項目提高了60% ,突破當時零排放項目的處理極限,且運行期間淡水回收率穩定在93% 以上。按 2018 年實際處理情況,漢川電廠預脫鹽淡水產量 6.4 萬t/a,單價按12元/t 計,產值達到76.8萬元 / a; 回用淡水產量 138.75萬t /年,單價按12元/ t 計,產值達到 1665萬元 / a; 減少外排汙水量191.8 萬 t / a,排汙費單價按1.2 元 / t 計,減少排汙費 230.16萬元/a; 減少外排固廢量 2400 t/a,固廢單價按 500 元/t 計,減少固廢處理費120萬元。結晶鹽產量 1520 t/a,單價按 80 元/t計,產值 12.16萬元/a; 汙泥石膏產量925 t/年,單價按 60元/t 計,產值 5.55 萬元/a。全廠廢水零排放處理效益合計:2109.67 萬元 / a。

5 結論與展望

漢川電廠脫硫廢水零排放工程作為國內首個百萬機組燃煤電廠零排放應用項目,針對淡水回收率低、產出雜鹽副產物無法處置等零排放的瓶頸問題,採用基於全膜法的廢水零排放處理系統,解決了水回收率低、不分質處理回用、副產物二次汙染等問題。本文從整體工藝、核心技術、運維管理及經濟效益幾個方面對漢川電廠的脫硫廢水零排放工程進行解析,現將漢川電廠脫硫廢水零排放項目的技術亮點總結如下:

( 1) 以全膜法為核心技術,形成了「化學軟化 +管式膜 + 納濾分鹽 - 兩級反滲透濃縮 + 機械蒸汽再壓縮」的火電廠廢水零排放成套技術,運行兩年期間,保持淡水回收率高於 93% 。

( 2) 雙鹼法化學軟化 + 管式膜過濾的預處理系統,對鈣鎂離子的去除率高達 99% ,對濁度的去除率大於 85% ,可直接膜濃縮系統。

( 3) 納濾分鹽 + 兩級反滲透濃縮的工藝,實現了一、二價鹽離子的分別富集,產水經濃縮直接蒸髮結晶產出高純 NaCl,無需二次分鹽,解決了傳統方法存在的雜鹽問題。

( 4) 卷式 SCRO 與 DTRO 兩級反滲透系統,實現了高通量、高效率的濃縮,淡水產水率高達 80% ,裝配電子阻垢器件及自控系統,可在運行期間高效防垢並根據不同水質工況下的各參數影響係數設定控制方案。

( 5) 採用 MVR蒸髮結晶後可獲得高品質 NaCl一級工業鹽,實現固體廢物的綜合利用的循環經濟;蒸發產生的冷凝水回用作脫硫島工藝補水,納濾分離出的 SO42-回流後實現了石膏汙泥分質減量,獲得的二價鹽石膏產品可回收利用。

( 6) 基於火電廠動態水平衡的智能水務管理平臺,實施全廠水的分質分級梯級利用,減少末端零排放系統的處理水量; 同時,對二級水系統進行運行優化、系統監視、膜組件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了廢水零排放系統運行的 穩定性,延長了膜壽命,降低了運維成本。

漢川電廠脫硫廢水零排放項目始於我國零排放技術發展之初,雖然技術在建設初期處於國際領先水平,但仍然存在軟化預處理加藥量大、反滲透系統運行壓力高、進口膜元件造價昂貴以及整體投資運行費用較高等待解決的問題。隨著膜材料的國產化進程、零排放系統的靈活多元化發展,我國基於膜法的脫硫廢水零排放技術將繼續向著綠色、資源化、高效、低能耗的方向發展,並將逐步推廣應用於煤炭、煤化工等行業。

6 環境影響評價

從經濟運行和保護環境出發,漢川電廠脫硫廢水零排放項目實現了全廠末端廢水零排放和循環經濟綜合利用,處理系統運行穩定可靠,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全廠末端廢水、廢固零排放和循環經濟綜合利用,對水資源進行梯級利用、對鹽和泥資源完全回收。處理系統運行穩定可靠,淡水回用,高純度工業鹽對外銷售,噸水投資費用和運行費用遠低於現已運行的同類工程,技術先進,自動化程度高,具有良好的環保示範效應和推廣應用前景。本項目為制定水資源利用及節水規劃提供數據及理論依據,為水汙染治理、節水減排、水源地保護等工程運行提供決策依據。

漢川電廠可每年節水28萬 t,減少固廢近7 000 t。取消了電廠廢水排放口,杜絕了電廠廢水排放對水體的汙染,減少了電廠生產過程中對周圍環境的汙染,保護了生活供水水源,強化了源頭控制,杜絕了電廠廢水排放對漢江水環境的汙染,對保護當地的生態水環境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對推進長江流域水保護與治理工作起到積極作用。

原標題:燃煤電廠脫硫廢水零排放工程案例解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盛發環保:不忘初心 做廢水零排放先鋒
    盛發環保科技(廈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盛發環保」)是一家專業從事水汙染治理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公司以產業化火電廠廢水零排放精益服務商為戰略定位,以碧水藍天為願景,以節能減排為己任,以和諧共贏為理念,以科技創新為根基,致力於為火力發電行業提供廢水零排放解決方案。
  • 技術|膜蒸餾在火電廠脫硫廢水零排工藝中的技術經濟分析
    通過對膜蒸餾工藝的介紹分析,提出 3 類膜蒸餾在脫硫廢水零排方案中合理化應用的工藝路線。以 8 t/h 某燃煤電廠脫硫廢水處理為例,對7種脫硫廢水零排工藝組合進行了技術經濟分析,結果表明膜蒸餾工藝完全可適用於燃煤電廠脫硫廢水的零排工藝路線,膜蒸餾參與的零排工藝可以在設備投資和運行成本上為電廠節省可觀的資金。
  • MVR蒸髮結晶技術實現電力廢水零排放
    3月10日,合眾高科旗下北京合眾思流體技術有限公司中標「國電漢川2×1000MW超超臨界火力發電機組建設的脫硫廢水深度處理(蒸髮結晶)」項目。該項目是中國電力行業首次運用MVR蒸髮結晶技術實現廢水零排放,此技術的運用開創了行業先河,為火力發電企業水系統環保治理打開了嶄新的一頁,具有裡程碑意義!
  • 電廠可生產鹽?這是什麼情況?
    其核心技術——全廠廢水零排放,通過膜法技術路線,將電廠高鹽廢水做納濾、反滲透和蒸髮結晶處理。最終產出乾淨的水和工業一級鹽。、脫硫廢水、化學廢水在過去電廠汙水處置是個難題電廠的循環排汙水和其他汙水經過處理後,是可循環利用的。脫硫廢水因含有懸浮物、過飽和的亞硫酸鹽、硫酸鹽以及重金屬等大量汙染物,處理難度非常大。
  • 國能集團國華永州發電公司續建國能國華永州電廠一期項目
    國能集團國華永州發電有限公司在東安縣蘆洪市鎮,續建國能國華永州電廠一期項目,計劃總投資75億元。2019年己完成投資5億元,累計完成投資26.8億元。2020年計劃完成投資25億元,預計年內完成電廠煙塔、機爐電樁基、取水管線、鐵路專用線等主體施工。
  • 2018年11月1日實施 浙江發布《燃煤電廠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DB33...
    2018年11月1日實施 浙江發布《燃煤電廠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DB33/ 2147-2018)北極星大氣網訊:2018年9月30日,浙江省人民政府發布DB33/ 2147-2018《燃煤電廠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省級地方標準。
  • 北京晨晰環保助力星原鋼鐵球團煙氣脫白除塵工程
    2017年9月《科學與管理》發表山東科學院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周勇研究員長期跟蹤研究的成果,從基於PM2.5大數據、霾和霧天數的歷史氣象數據和實驗數據,以無可爭辯的數據和事實確認了溼法脫硫水汽(低溫溼煙汽)排放汙染是2013年霧霾大爆發的唯一原因和到現在為止中國大面積霧霾久治不愈的主要原因。2018年5月,山西臨汾印發關於加快燃煤電廠白色煙羽治理的通知。
  • 中國能建設計承建寧夏平羅電廠1號機組通過168小時試運行
    12月13日20時20分,由中國能源建設集團西北院設計、天津電建承建的國家能源集團寧夏平羅電廠1號機組,高標準完成168小時滿負荷試運行。 1號機組滿負荷試運期間,機組運行穩定、技術指標優良,自動、儀表、保護投入率100%,汽水品質合格率100%,脫硫、脫銷、除塵等環保及安全設施同步投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塵等均達到國家超淨排放標準要求,實現了「安全可靠、經濟高效、綠色環保」的建設目標。
  • 歷時183個日夜,通過168小時試運行 大唐託電廢水實現零排放
    12月25日11時58分,內蒙古大唐國際託克託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外排水回收改造工程順利通過168小時試運行,標誌著公司全面實現廢水零排放。為進一步加大企業環保治理力度、降低外排水量、提高外排水綜合回用率,託克託發電公司結合機組實際情況,經多方調研論證,外排水回收改造工程於今年6月25日正式開工,歷時183個日夜,通過168小時試運行。項目投產後平均每小時約減排水150噸,對實現生態環境恢復治理、經濟發展產生巨大推動作用。
  • 釀造廢水處理設備宜昌定製廠家設備設計原理與運行
    釀造廢水處理設備宜昌定製廠家設備設計原理與運行 ,「vpkgt」釀造廢水處理設備宜昌定製廠家設備設計原理與運行適用範圍:般較少用於專門的軟化處理。EPC模式——以大氣處理為例大氣處理項目(煙氣脫硫和脫硝項目)目前使用的管理模式設計、採購、施工、工程——採購——建築,EPC模式),環保企業按照合同規定將運行項目的所有者在完成商業模式建設,只有賺取利潤的工程建設,環保企業不參與運營管理,在後期原因以大氣處理項目(煙氣脫硫脫硝項目)為例,主要分為個階段:投標階段:業主方(電廠)發布脫硫或脫硝項目招標,環保企業在對項目招標信息進行分析篩選後,根據投標計劃和項目個性化需求
  • 大唐恆通-印度尼西亞棉蘭工業園2×150MW燃煤電廠風冷式排渣系統...
    詢價編號:P-XJ-16-00063850 詢價名稱:大唐恆通-印度尼西亞棉蘭工業園2×150MW燃煤電廠風冷式排渣系統-電纜 報價截止時間:2016-08-17 15:50:00 採購單位(含部門):北京大唐恆通機械輸送技術有限公司
  • 脫硫液變黑的原因分析
    ,對相關工藝和操作進行了改進或優化,全面提升了脫硫效率,保證了脫硫的穩定運行。真空碳酸鉀脫硫制酸的工藝圖如下:圖一:真空碳酸鉀脫硫工藝一二步脫硫系統全面投產運行以來,在生產中遇到脫硫液變黑的現象,其導致真空泵和酸汽管道堵塞、脫硫塔鹼洗段效果差、蒸氨廢水總氰超標等諸多問題,本文分析總結了我廠針對脫硫液變黑這一現象分析其原因而採取的一些工藝優化與改進措施以及改進後運行的效果。
  • 旋轉噴霧半乾法脫硫在湘鋼105m2燒結機的應用
    2015年5 月份,105 m2 燒結機煙氣脫硫工程成功投運,運行後煙效果良好,粉塵、二氧化硫排放均低於國家標準。1 煙氣脫硫工藝選擇現階段燒結機煙氣脫硫工藝的主流是石灰石一石膏溼法煙氣脫硫,湘鋼180 m2 燒結機、360 m2 燒結機均採用溼法脫硫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