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唐旭鋒 通訊員 朱依瓊
今年64歲的寧波徐伯伯最近總覺得渾身沒勁,胃口不好,記憶力差,反應慢,夜間還有盜汗。最難以啟齒的是,他喝水的時候不知道為什麼,水會從鼻孔流出。徐女士發現父親不對勁後,帶著父親來到寧波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
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湯珂珂接診後,仔細一問,原來徐伯伯一年多前曾因「肺部腫塊」在外院住院過,當時排除了腫瘤和結核,經抗感染治療後腫塊縮小了,半年前複查肺部腫塊基本消失了,現在也沒有咳嗽咳痰。可最近為什麼會出現這些症狀呢?
入院檢查後,肺部CT結果提示他右肺上葉小結節,縱膈淋巴結腫大,建議增強掃描。生化提示白蛋白和血鉀偏低,腫瘤指標提示CA199輕度升高,血常規提示白細胞和血小板下降,還存在貧血,胃鏡提示非萎縮性胃炎伴糜爛,腸鏡提示結腸息肉,予冷鉗除。專家建議徐伯伯轉科,進一步完善肺增強CT和支氣管鏡檢查。
轉科前,徐伯伯提起了喝水時,水會從鼻孔流出的事情。湯珂珂隨即查看了徐伯伯的口腔情況。什麼?裡面居然有個洞!這個得去耳鼻喉科看。
在耳鼻喉科,馮波副主任醫師看過患者後,認為情況不簡單,馬上安排了鼻內鏡檢查,發現徐伯伯鼻腔新生物,當即安排進一步手術活檢。
轉科當日完成的肺增強CT結果回報,提示他右肺上葉小結節,縱膈及肺門淋巴結腫大,轉移性病變待排。下一步完善的上中腹部CT平掃+增強提示,他的肝臟多發轉移瘤考慮,腎多發小囊腫。
這是鼻咽部腫瘤轉移至縱膈和肝臟?
初步病理報告回報:黏膜慢性炎,待免疫組化結果回報。經過煎熬的等待,最終徐伯伯病理診斷為(鼻息肉)淋巴組織增生性疾病,結合免疫組化,符合結外NK/T細胞淋巴瘤,鼻型。
徐伯伯一家猶如晴天霹靂,下一步怎麼辦?肺結節、縱膈淋巴結、肝多發轉移瘤……都是這個淋巴瘤轉移過來的嗎?
隨後,經呼吸科會診,虞一鳴主任醫師建議支氣管鏡及EBUS等檢查。依然是經過煎熬的等待,初步病理結果提示(肺泡灌洗液)塗片中找到多堆惡性腫瘤細胞,肺(右B1活檢)低分化癌,(4R淋巴結)低分化癌。最終病理結果提示非小細胞低分化癌。
竟然是兩種癌?結外NK/T細胞淋巴瘤在所有淋巴瘤亞型人群中並不常見,合併肺非小細胞癌的更少見。
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鄧在春主任非常重視這位患者,親自將病理送至上海再次確認,的確是NK/T細胞淋巴瘤合併肺非小細胞癌。基因檢測報告也出來了,沒有靶向藥物可以控制。經呼吸科、血液科、腫瘤科等多科室討論,建議下一步化療治療。
癌症是人人聞之色變的疾病,肺癌尤為常見。實際上,徐伯伯的生活習慣,很有可能就是致癌的原因之一。原來,徐伯伯年輕的時候在電鍍廠工作了很長一段時間,還經常熬夜。同時,他還有著40餘年的吸菸史和飲酒史,平均每天吸菸20支,喝白酒三兩,好在近一年來煙倒是少抽了些。
湯珂珂醫師說,癌症最常見的原因就是抽菸、食用醃製燻制食品、燒烤食品、黴變食品、隔夜菜、以及熬夜勞累等。對此,她建議,為了健康的身體,大家還是要多吃新鮮蔬果,遠離垃圾食品,少吸菸少喝酒,生活規律少熬夜,定期體檢早發現!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