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國內外經濟面臨巨大衝擊與考驗。
作為青島西海岸新區區屬國有企業,青島開發區投資建設集團(以下簡稱「開投集團」)迎難不停步,攻堅不鬆勁,聚焦金融投資、進出口貿易、開發建設等主業,深入挖潛增效,在嚴格做好疫情防控有關工作的前提下,積極推動復工復產和市場運營,實現了逆勢增長。公司總資產突破170億元,同比增長90%;今年1月至今,累計實現營業收入22億元,同比增長211%;利稅5166萬元,同比增長140%;外資到帳3103萬美元。
成立於2017年5月的開投集團,秉承創新驅動為先、市場化為導向、經濟效益為中心的經營策略,搶抓新區發展機遇、國企改革機遇,在積極推動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轉型發展區、王臺新動能產業基地等區域開發建設和投融資任務的同時,通過聚集優勢資本、資金、資源,努力探索國企改革和市場化轉型發展新路,三年內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
以戰略重組破局,吹響國企混改衝鋒號
3年前,一股新的改革浪潮襲來,山東省出臺意見,鼓勵省內國有企業與中央企業、世界500強企業、國內優秀民營企業等行業領先企業開展合資合作,大力實施開放式、市場化、國際化併購重組。開投集團應勢而動、順勢而為,搶抓駐區央企剝離非主體業務等市場機遇,本著政府引導、企業主導、市場化運作的原則,於2017年12月成功戰略重組大唐集團旗下華歐集團,為開投集團新增15億元的資產,實現了自身產業鏈的閉合。
時鐘倒轉,曾經的華歐集團一度陷入主業不突出、核心競爭力不強、核心資產利用率不高、人員負擔沉重等多重危機,處於「貸新還舊」的負債經營模式。華歐集團當時的短板和劣勢,正是開投集團的著眼點和發力點。
開投集團副總經理張志民回想起當時的情景感慨道:「我全程參與了改革過程,一個是三十多年發展歷史的央企旗下『三產』企業,一個是剛成立不久地方國企平臺。雙方戰略重組,根本沒有任何可供借鑑的實踐案例,更沒有現成的適用政策,這是一項艱巨複雜而又意義重大的工作。」
從談判到籤約,開投集團歷時6個月完成這場戰略重組。
在此過程中的研究論證、商討決策,需要相當穩妥和謹慎,通過有針對性的動員、釋疑、對話、解答等工作,也為後期順利交接過渡夯實了基礎,妥善解決了華歐歷史資產歸屬、存量股權定性、改革程序合法性、企業長遠謀劃、員工隊伍穩定及關聯資產穩定等一系列問題,探索出一條國企混改的新路徑,創造了了地方國企與駐地央企合作的新模式。
融入開投集團後的華歐集團不負眾望,伴隨主業清晰、戰略目標明確,通過資金支持、資本運作、低效資產盤活和體制機制理順,有效解決了部分產業技術工藝落後、資金不足、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低下等問題,步入轉型升級的良性軌道,發展僅一年便扭虧為盈,在2019年更是實現了大跨越——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1.76億元,是2018年的209%;利稅總額5309萬元,是2018年的129%;累計清欠1.28億元。
此後,開投集團併購旭天科技、遠通物聯、澤泰環保等企業,盤活土地、資本等資源要素,快速壯大資產規模,增強盈利能力。目前,總資產達到170億元,累計實現營業收入86億元、利稅2.8億元,收儲土地2500畝……在市場化道路上,開投集團正以「決戰」的姿態盡銳出擊。
以平臺效應逆襲,搭起產業集群高架橋
依託青島港的區位優勢和市場價值,開投集團於2017年12月組建開投國際貿易公司(以下簡稱「開投國際」),正式進軍國際國內貿易領域。
疫情給所有貿易企業的未來發展蒙上了一層不確定性陰影,危機面前的考驗是一樣的,可是誰重生、誰倒下,關鍵要看應對策略和解題思路。
為何開投國際2020年一季度的貿易營業收入不降反增?「我們把業務想在前做在前,提前分析市場、判研趨勢。雖然疫情影響下的一部分業務被迫暫停或取消,但提前確定的業務存量得以保障,正常執行運轉的業務合作便顯示出較大幅度增長。」開投國際總經理賈松濤介紹。
國際業務表現強勁,開投國際全面拓展一般貿易、保稅、轉口和離岸業務,不斷擴大跨境人民幣交易結算量,業務合作夥伴遍布東協、歐洲、美洲、非洲等全球性市場,進出口業務整船運輸航線覆蓋穿越北極的全球航道。
國內業務也不落下風,已逐步從山東延伸到天津、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省市地區,整合上下遊企業300餘家,初步實現了將區外業務整合到青島市和西海岸新區結算,累計引領產業增加值近300億元,促進了區域內納統納稅。在業務產品上,實現了建材產品,冷凍肉、水產等冷鏈產品,芝麻、葵花籽等小宗農產品齊頭並進,並頗具規模,建材產品佔全國同類產品市場份額10%以上。
賈松濤表示:「我們以打造北方地區超一流的綜合國際貿易平臺公司為目標,用平臺思維做發展乘法,加快建設『智慧貿易、數字倉儲、智能展示』的交易平臺,爭取建成有交易量、有市場份額、有上下遊綜合配套服務、有全球交易定價權的規模性產業集群,運用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5G等技術,推動企業向數據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升級,以此帶動貿易、物流、加工、倉儲、金融等產業深度融合,推動青島進出口貿易向『四鏈合一』的產業生態轉型發展。」
以強強聯合突圍,趟出轉型聚能新路子
創造條件危中求機,引領帶動新舊動能轉換,開投集團使命在肩。
「自成立以來,開投集團就不斷深挖自身增長潛力,提前謀劃,超前研究,用足用活用好上級政策,優化當前產業布局。」開投集團董事長張金樓表示:「我們與諸多央企、國企以及行業領軍企業和機構進行戰略合作,全面打造綜合性新舊動能轉換平臺,為做好雙招雙引、推動新區經濟社會發展打下基礎。」
2017年9月,開投集團與北京天河智造合作成立天河製造業轉型升級研究院,將國內智能製造領域的專家和技術資源迅速吸納集聚,探索「產學研資」協同創新機制,逐步打破傳統的條塊分割,建成運營智能製造公共服務平臺。
「目前,我們已成功為華瑞汽車、賽輪集團、海容商用冷鏈、琅琊臺酒業、明月海藻、格蘭茨斯託夫、九方泰禾、春田房車等數十家企業,提供了智能製造能力成熟度水平測評、技術需求調研、技術方案編寫、項目可行性分析等一攬子服務。」 青島天河製造業轉型升級研究院負責人於長虹說:「我們積極走出去尋找優質資源,與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航天三院、中科院軟體所、齊魯工大、省特檢院等院所,還有金蝶、北自所、SAP、海康威視、海信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建立了聯絡互動機制和資源共享渠道,強化市場主體作用,為形成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不斷積聚力量。」
與此同時,開投集團堅持以項目化、工程化的方式,積極參與青島15個攻勢和青島西海岸新區十二大攻堅戰。今年3月,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校辦企業、上市公司石大勝華與開投集團籤訂股份轉讓協議,開投集團持有石大勝華7.5%股權;聯手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共建的國家大學科技園動力谷項目,正在熱火朝天地施工建設當中,意在打造集研究平臺、公共檢測服務平臺、創新創業平臺、產業化基地等於一體的高科技園區。
不止於此,與保利、中交、海爾、萬科、中石化、中海油、冀中能源等一批資深央企國企、行業領軍企業深度合資合作,共同推動區域開發建設,為新興產業賦能,為傳統產業注入新動力,提升行業整體競爭力。
「要以真正的企業家標準來掌舵和管理企業,將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平衡兼顧。一個有溫度的企業,才能不斷做大做優做強做長遠。」開投集團董事長張金樓表示。
時來天地皆同力。正值青島經濟強勁復甦時期,這樣一支激情高效的團隊借風而起、逆勢而上,在巨變的時代裡奮力跑出發展加速度。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薄克國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