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元老院接待了迦太基使者,已成俘虜的羅馬前執政官雷古魯斯也獲得了在元老院演講的機會。
迦太基使者或許以為雷古魯斯會如他們所願,幫他們遊說元老院,畢竟他們之間有著共同的利益。
和談成功,雷古魯斯就可以安全地回國、回家了。
按照羅馬不懲罰失敗及被俘將領的傳統,回國後的他甚至還有當選執政官的可能。
在迦太基使節的監視下,雷古魯斯開始了他的演講。
他頭頭是道地分析了當前的戰事,然後,深情地向元老院發出忠告:
雖然形勢危急,但萬萬不可接受迦太基的和平條件!否則,羅馬十多年的經營與數萬人的犧牲就全部付之東流了!
雷古魯斯的忠告堅定了羅馬元老院拒絕和談的決心,同時也將自己置於危險的境地。
當然,談判是在羅馬進行,擔任過執政官的雷古魯斯若想逃避被處死的命運,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但富有騎士精神的他沒有試圖求生,而是泰然地隨著使節返回了迦太基。
迦太基人沒放過這個拒不配合的俘虜,他們把雷古魯斯裝進一個木製的圓籠子,讓象群踐踏。
決心繼續戰鬥的羅馬收拾起傷痛,全力備戰。
冬季休戰期裡,他們又造出了200多艘戰船!
公元前254年的春天,在兩位執政官的率領下,300多艘滿載羅馬士兵的戰船又一次浩浩蕩蕩地開赴西西里島。
值得一提的是,兩位執政官中的一個就是6年前被俘虜的西庇阿。在羅馬人看來,失敗本身就是對將軍們的懲罰,他們無需再接受其它懲罰。
和談失敗也未太影響迦太基人的心情。畢竟,他們在前一年大勝羅馬,而且上天似乎都在幫助他們。
談判桌上不能得到的,就在戰場上得到吧!
重獲自信的迦太基人還解僱了那個幫助他們大勝羅馬但也狠狠羞辱過他們的僱傭軍將領贊提帕斯。
西西里島上,迦太基軍隊士氣前所未有地高昂,但在堅韌的羅馬軍隊面前仍難有作為;羅馬方面,同樣也拿不出什麼驕人的戰績。
鈍刀割肉一樣的戰鬥讓交戰雙方都無法酣暢淋漓,不斷地銷蝕著雙方的意志。這種情況下,勝利的天平總是會向更有韌性的一方傾斜。
到了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53年,在親羅馬派的巴勒莫居民的協助下,羅馬軍隊終於攻克了迦太基在西西里島的一個根據地——巴勒莫。
巴勒莫原住居民中的親羅馬派被羅馬給予了自由人的身份,繼續在巴勒莫生活,而親迦太基派居民大多數被賣身為奴。
羅馬的這一做法讓西西里島上其它希臘城邦裡的親羅馬派大受鼓舞。原來臣服於迦太基的希臘城邦紛紛開城投降,不到一年,迦太基能夠控制的就只有少數幾個海港城市了。
羅馬的勝利似乎指日可待,而寒冷的冬天也如期而至。
按照地中海流域的慣例,雙方將士們都可以回家休息一陣子了。
大量的羅馬將士登上了回家的船隻,卻永遠沒能回到家裡。
羅馬的船隊又一次被海上風暴重創!150艘戰船和不計其數的羅馬將士葬身海底!
與2年前的海難一樣,這次海難再次讓西西里島的戰事發生逆轉。
在次年的戰鬥中,迦太基人轉守為攻,屢屢擊潰羅馬軍隊,士氣高漲。而羅馬士卒卻因不斷的失敗士氣低落,甚至患上了嚴重的「恐象症」,只要一看到大象,他們就失去了進攻的勇氣。
戰線重回巴勒莫,駐守此地的是羅馬執政官梅特盧斯和1萬多士氣消沉的士兵。
梅特盧斯審時度勢,決定改變戰術。
巴勒莫城外,迦太基軍繼續沿用了他們近一年來屢試不爽的戰術——戰象突進。
梅特盧斯令輕步兵挑釁引誘戰象而後迅速撤回,最前面的迦太基戰象在狂奔中落入被梅特盧斯改造過的護城河;跌落的撞擊和岸邊士兵的標槍攻擊讓護城河的大象慘叫不已,悽厲的慘叫讓尚在岸上的同類受到驚嚇。
受驚大象掉頭衝入迦太基軍隊,大肆踐踏。羅馬軍隊果斷出擊,迦太基軍隊大敗。
巴勒莫攻防戰讓西西里戰事再次逆轉!
對羅馬人而言,這場勝利的意義絕非僅僅是守住了一座城。更重要的是,羅馬軍隊從此克服了對大象的恐懼。
羅馬陸軍一改頹勢,在西西里島上開啟了新一輪的攻城略地;而羅馬海軍也漸漸恢復了元氣,再次擁有了一支龐大的艦隊。
公元前250年,西西里島上,迦太基人控制的城市只剩下了兩個——馬爾薩拉和特拉帕尼,都是海港城市。
戰事再次陷入膠著。
曠日持久的戰爭對交戰雙方都是巨大的消耗,而羅馬的經濟實力遠遜於迦太基,所以,羅馬比迦太基更希望早日結束戰爭。
公元前249年,為了打破這種膠著,羅馬海軍傾巢而出,意圖一戰消滅迦太基海軍,從而切斷馬爾薩拉和特拉帕尼的海上補給線。
率領羅馬海軍的是當年的執政官之一,克勞狄烏斯·普爾克爾。
很明顯,他來自著名的克勞狄烏斯家族。十多年前,率領羅馬軍隊以少勝多、橫掃西西里島的也來自這個家族。
這個家族的男人普遍勇猛果敢。
這次羅馬元老院之所以會把如此重任交給他,可能也是在隱隱地期待著克勞狄烏斯家族的再一次驚豔亮相。
在此之前,羅馬與迦太基之間已爆發過三次大規模海戰,羅馬三戰三勝。
和他的諸多族人一樣,這位普爾克爾也極其驍勇。
他率領海軍直撲特拉帕尼。
按照常理,迦太基海軍應該在海港附近海域以逸待勞,或嚴陣以待羅馬海軍的衝擊,或趁羅馬海軍立足未穩主動出擊。
克勞狄烏斯·普爾克爾應該也做好了兩手準備,當然,他可能更喜歡主動出擊。
但是,指揮這次戰鬥的迦太基將軍不是常人。
他很清楚:羅馬海軍最擅長的是「近身搏殺」,而最不擅長的是操控船隻;而迦太基海軍恰恰相反。
之前迦太基海軍三戰三敗,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都處於靠近海港或陸地的一側,看似以逸待勞,卻不得不「以己之短攻敵之長」。
看清形勢的迦太基將軍決心要「以己之長攻敵之短」,在羅馬海軍趕來之前,他率領迦太基海軍揚帆出海,躲在遠離海港的大海深處。
當普爾克爾率領海軍包圍了特拉帕尼港口,準備與敵人貼身肉搏時,他猛然發現海港裡竟空空如也。
再回頭,迦太基海軍已從海上反包圍了他們。
這一次,迦太基海軍背後是廣闊的大海,擅長操控船隻的他們有了充足的迴旋餘地。
在這位睿智的將軍的指揮下,迦太基戰船在戰鬥中始終刻意地保持了與羅馬戰船的距離,勝利漸漸向船隻操控能力更強的迦太基海軍傾斜。
羅馬海軍大敗,90多艘被繳獲,30多艘被擊沉,2萬多名士兵和水手葬身海底!
被寄予厚望的軍事行動竟以如此慘烈的結局收場,羅馬的堅韌還能堅持多久?
上一篇(羅馬戰事11:執政官大意失非洲,人禍天災重創羅馬,迦太基笑了)
下一篇(近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