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陳姝 實習生 馬菲
自10月底宣布完成上億人民幣的A+輪融資後,植物肉品牌星期零在深圳的工廠也在加速建設中。該公司聯合創始人劉抒曼11月27日接受記者採訪時稱,預計今年底或明年初即可試產。
因為比爾.蓋茨、李嘉誠等企業家的青睞,人造肉成為食品產業的新風口。第三方機構歐睿數據稱,全球人造肉市場在2017年增長18%並在2018年增長了22%。巴克萊銀行2019年發布的研究報告預估十年後全球人造肉市場規模可達到1400億美金。隨著入局者增加,業內人士認為2020年成為各大品牌步入市場銷售的關鍵年。
目前人造肉主要有兩條技術路線,一是將動物細胞培育成肉,但這種方式還停留在實驗室階段,安全性及規模化量產的問題沒有解決;二是運用現代食品科技,從各類植物中提取植物蛋白,並將其製作成具備與真實動物肉外形、口感、口味相似的「植物肉」,這一方案已開始在全球範圍內迅速推廣開來。
2019年8月於深圳成立的企業星期零研發的植物基「人造肉」就是第二種,以大豆為主要原料,提取出分離蛋白,經過加熱、擠壓、冷卻、定型等步驟製作完成。該公司目前有五條植物肉生產線,月產最低可達1500噸,年產最低2萬噸。在採訪中,劉抒曼認為,國內植物肉市場的發展非常快,但消費者對植物基產品和植物肉的認知有加強。目前,主流消費群體以一、二級城市的90後,甚至00後為主,他們選擇植物肉的初衷更多是為了嘗鮮,或者追求潮流。
星期零產品上市後,並沒有進商超,而選擇了與B端的餐飲品牌合作。從2019年發布第一款產品到現在,已與喜茶、德克士、Tim Hortons等合作,在全國近3000家餐飲門店上線植物肉產品。奈雪是首個與星期零合作的餐飲品牌,2019年秋季上線了三款植物肉產品後,不到一小時搶購一空。今年10月,星期零又與德克士達成合作,兩家聯名的植物肉漢堡經過了近半年打磨推向市場,創下5天賣出10萬個漢堡的成績。與星巴克等動輒上50元的產品單價相比,德克士的植物肉系列產品最低價格賣到15元。「餐飲品牌對於植物肉的接受度越來越高」,她說。
「更懂中國人的口味」是星期零對外的「標籤」。劉抒曼在採訪中特別強調定製化的創新,「有的品牌希望增加脂肪感,有的更看重汁水感或纖維感,我們會根據餐飲品牌的需求,做到讓產品符合消費者的口味」。在星期零目前合作的品牌中,以西式快餐居多,對合作效果,她認為不錯,與喜茶合作的植物肉漢堡在餐單上停留了5個月,接下來還會有新品上市。而Tim Hortons未來有可能將植物肉產品作為常規產品來推。
今年以來,星期零已完成三次融資,包括10月底由光速中國領投的上億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由光速中國領投,老股東雲九資本、愉悅資本、經緯中國持續加碼。本次融資後,星期零將會投入研發,並強化供應鏈、品牌推廣和團隊建設,提升生產研發效率。
劉抒曼認為,研發和供應鏈是星期零的強項。在核心技術上,星期零匯聚了中國最頂級的團隊,國內發酵技術、蛋白結構技術、食品風味技術三個領域最頂尖的科研團隊都在與星期零合作。在供應鏈生產方面,星期零也國內幾大素食製造大廠合作,從而保證產品的出品效率和質量。目前星期零正在深圳投資新建佔地數千平方米工廠,她在採訪中透露,工廠設有3500平米實驗室,計劃今年年底或明年初試投產。「雖然深圳食品工業的基礎並不深,但科技公司多,創業氛圍濃厚,可以招到更多跨界人才」。
談及對國內植物肉市場的看法,星期零本次融資的領投方光速中國創始合伙人宓群表示:「新一代消費者更關注飲食結構和健康,也更願意接受新生事物,植物肉有機會成為新的飲食選擇。」劉抒曼則指,植物肉會是未來中國人餐桌上除了菜和肉之外的第三選擇,「未來植物肉就是一種普通的食材,而不是稀缺或者是高端食材」,她說,植物肉現在跟真實肉類在口感上還存在一定差距,未來不會刻意追求「更像肉」,相較而言,「更好吃」也很重要,「我們會從多個維度做產品開發和實驗」。
審讀:譚錄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