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柳琴之父」!鎮海籍音樂名家王惠然回鄉獻曲

2021-02-19 鎮海發布

8月19日晚,中國「柳琴之父」、鎮海籍著名民族音樂家王惠然先生個人作品回鄉音樂會在鎮海大劇院舉行。

▲王惠然先生

83歲的王惠然先生祖籍鎮海駱駝,系我國著名民族音樂作曲家、琵琶演奏家、「柳琴之父」。在他的藝術生涯之中,創作了諸如《彝族舞曲》《春到沂河》等一系列著名樂曲。其對柳琴脫胎換骨式的改良,也為中國民樂發展開闢了新天地,並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文化部科技進步一等獎等殊榮。

王惠然先生情系桑梓,在耄耋之年,將作品回鄉視為一重大心願,勉力促成。寧波音樂之城建設的呼喚,成了他實現夙願的契機。

駱駝街道,是王惠然先生根脈所系的地方。一位中國頂級民樂大師,懷著一顆愛國、愛鄉的赤誠之心,帶著他譽滿國內外的最為上乘的精品力作,奉獻給或許還不認識他的故鄉人民,奉獻給熱愛他的朋友們。王惠然先生用琴聲表達他的赤子情深。

當晚的音樂會,特別邀請了浙江歌舞劇院民族樂團的60多位演奏家擔綱演奏,特邀上海音樂學院青年指揮家陳曉棟先生負責全場指揮,更有王惠然先生的女兒,柳琴傳人,國家一級演奏家,民樂十大傑出演奏家王紅藝教授和她的優秀弟子同臺獻藝,還有珠海民族樂團二胡演奏家李亞秋,琵琶演奏家韓露加盟,可謂南北聯袂,各展風採,音樂會形式多樣,精彩紛呈。


音樂會集中展示王惠然先生多年來的代表性作品。開場曲是他的民族管弦樂作品《迎賓曲》,第二首是其首創的全國第一首柳琴協奏曲《畢茲卡歡慶會》,還有他的《彝族舞曲》《江月琴聲》《嵩山印象》《民族魂》《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等一批享譽海內外的民樂經典。當晚上演的每一首曲目,都撥動著家鄉人的心弦。

壓軸曲目柳琴大齊奏《春到沂河》後,坐在輪椅上的王惠然先生出場,83歲的他聲音依舊洪亮:「感謝父老鄉親對我的鼓勵和肯定。很多年前,我就想為家鄉人民獻上一曲,今晚,我的願望實現了。」

丨全媒體採訪部供稿

鎮海新聞網(近強科技)出品

如果你覺得不錯,就給小布點個在看!

相關焦點

  • 專訪柳琴少女王奕欽:願肩負柳琴藝術發展,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王奕欽柳琴彈奏《故土情愫》MV欣賞王奕欽八歲起就跟著「中國柳琴之父」王惠然老師學習柳琴,今年十八歲,整整十個年頭,如今是天津音樂學院柳琴專業的高材生,師從王惠然之女王紅藝教授。王奕欽自小極具天賦,而她的勤奮刻苦也令恩師王惠然誇讚不已,「她是一個非常有發展的小小演奏家,天資聰穎,音樂感知能力極高,也能靜得下心來十年如一日的勤學苦練,不驕不躁,現在的孩子能做到這一點非常不容易。」
  • 「彈撥樂大賽」第十屆中國音樂金鐘獎彈撥比賽(揚琴、柳琴、中阮、三弦組)上海地區選拔賽
    第32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暨中國音樂金鐘獎彈撥比賽(揚琴、柳琴、中阮、三弦組)比賽上海地區選拔賽是由上海音樂家協會主辦,上海音樂家協會民族管弦樂專業委員會承辦,本次比賽旨在弘揚民族文化、促進民族器樂的發展、加強民族音樂的交流、展示民族音樂表演者的風採。
  • 沒有王紅藝,柳琴藝術會遜色很多
    王紅藝5歲多開始習琴,遵從父親的願望,選擇了學習柳琴。不到6歲的她在父親嚴格的指導下,一天幾百次甚至上千次地練習基本的技術動作。柳琴的弦很硬,年幼的王紅藝指尖磨破了,纏上膠布再繼續練,終於達到了父親一分鐘彈撥800次的要求。王紅藝的母親也是完美主義者,對音色音準特別挑剔,無論是練習曲還是樂曲都不能有任何瑕疵,耳朵也特別靈敏,一絲一毫的差錯都別想矇混過關。
  • 這裡有場名家講座請你來!走進當代傑出演奏家崔軍淼的柳琴、中阮世界
    1989考入中央音樂學院,先後師從教育家鄺宇忠以及湯良洲、張大森、劉星等名家,是中央音樂學院柳琴專業第一人。出版有《滿族風情》《將軍令》《天下無雙》《動力非凡》《中國印象》等音樂專輯;CCTV音樂頻道≪風華國樂》曾為其錄製十餘首個人獨奏作品;以作曲家關乃忠先生的葡萄牙十二弦吉他協奏曲《澳門狂想曲》為基礎,改編同名柳琴協奏曲並譜寫了其中華彩樂段,創造了柳琴演奏新技法;發表《柳琴撥片的控制與音色變化》《肢體語言在柳琴演奏中的合理運用》《柳琴的挑選與保養》等多篇論文。
  • 陳麗娟:小眾的柳琴,大眾的視野
    如今,陳麗娟已成為台州市民樂團首席柳琴演奏員,曾獲上海國際藝術節長三角地區民樂大賽金獎,隨團出訪波蘭、德國、韓國、美國進行文化交流演出。她還擔任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會員、中國柳琴專業委員會會員、浙江省音樂家協會會員,浙江省柳琴、阮、三弦學會常務理事等職務。自己多年堅持學柳琴的同時,陳麗娟還做了一件事,培養一批柳琴好苗子。
  • 「音樂至美、秉承真我」——中央音樂學院柳葉琴韻室內樂團
    「柳琴之父」 也是柳琴改革的先驅者,著名作曲家王惠然先生聽了柳葉琴韻樂團的演奏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和認可,他認為這種形式是樹立了一個新的模式,一定要積極推廣。臺灣著名柳琴演奏家、臺北柳琴室內樂團創始人鄭翠萍女士也給了樂團高度讚賞,她認為樂團聲音平衡、演奏技術平衡、音樂處理細膩是一支非常難得有發展的年輕樂團。
  • 琴韻悠悠 雛鳳鳴秋——崔軍淼領銜百人柳琴合奏《我的祖國》
    十月六號晚上,國慶假期,浙江音樂廳裡,一群熱愛音樂,學習柳琴的師生,以自己獨有的方式為祖國慶生。
  • 著名柳琴演奏家崔軍淼柳琴曲目講解課程首發——演奏是二次創作
    崔軍淼,當代傑出的柳琴、中阮演奏家,國家一級演員,現任中國廣播民族樂團柳琴首席、獨奏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理事、柳琴協會副秘書長、中阮協會常務理事,國家職業資格考評委員會專家,河南民族樂團彈撥藝術指導,中國印象演奏家小組成員,柳琴室內樂團「中央音樂學院柳葉琴韻」創始人、藝術總監。
  • 【專訪】唐一雯:以柳琴彈奏精神與文化
  • 2021春季線下招生 | 音樂藝術分中心民樂柳琴、中阮等你來!
    柳琴、中阮都是我國歷史悠久的民族樂器。家喻戶曉的歌曲《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中的「土琵琶」,指的就是柳琴。兒童學習柳琴、中阮,可以培養其藝術素養,增進對民族文化的了解,更好地傳承與發揚中華優秀傳統音樂文化。柳琴結構合適、體積小、攜帶方便、音色明亮,特別適合低齡(5歲以上)兒童學習。
  • ——湛江籍歌唱家楊榮華回鄉過春節
    回鄉行·過年記        今年春節假期,從湛江走出去的香港紫荊藝術團團長、國家一級演員、男高音歌唱家
  • 山東藝術學院音樂學院演出季之二:春之舞——泉韻女子彈撥樂團專場音樂會
    泉韻女子彈撥樂團由山東藝術學院音樂學院中國樂器演奏專業的優秀研究生與本科生組成,是一個由傳統彈撥樂器為編制,形式多樣,演奏方法多元,追求一種融合優雅之美的樂團。樂團宗旨在於探索中國彈撥樂這一獨特樂種在組合形式上的創新與突破,不斷推出優秀人才,把彈撥樂教學推向更高峰。樂團成員從音色的訓練、音質的統一到音樂的詮釋,都以樸實認真的態度面對音樂藝術,以細緻、優雅、精準的演奏,不斷追尋柔和優雅的美感,詮釋「高貴的質樸,寧靜的巨大」這一獨樹一格的高雅品位。樂團多次參加國家及省級演出,廣泛受到音樂界專家及觀眾的好評。
  • 【傳統知一點】柳琴的技術技巧
    作曲家的作品是以樂譜的形式呈現在人們面前的,只有通過演奏者用手中的樂器進行二度創作,才能把優美動聽的音樂傳達給聽眾。而演奏者的技術技巧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其詮釋音樂作品的能力,影響著其二度創作水平的發揮。一個柳琴演奏者,必須能夠得心應手地掌握自己手中的樂器,能夠順利克服曲中的技術難點,才有可能擔當起二度創作的重任,才有可能把音樂作品演繹得出神入化。
  • 「鋼琴之王」、「鋼琴詩人」 「音樂之父」還在傻傻分不清楚?
    誰是「音樂之父」?「音樂之父」就是出身於音樂世家的巴赫,巴洛克時期德國作曲家、鍵盤演奏家 。巴赫的音樂作品體裁豐富,其聲樂作品以宗教音樂為主,器樂作品則涵蓋獨奏曲、協奏曲、管弦樂合奏曲、重奏曲在內的各類體裁及其大量作品。因巴赫的作品對歐洲近代音樂的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故被稱為"西方音樂之父" 。
  • 名家周末大舞臺丨黃俊英、何克寧、梁玉嶸……廣東音樂、曲藝名家...
    廣東音樂、曲藝名家齊聚亮相,與廣東音樂曲藝團的其他優秀演員、演奏員一道,為現場觀眾獻上一臺精彩的廣東音樂、曲藝大餐。9月5日晚,「粵韻廣州塔——名家周末大舞臺」第七期廣東音樂、曲藝首場專場晚會如約上演。廣東音樂、曲藝名家齊聚亮相,與廣東音樂曲藝團的其他優秀演員、演奏員一道,為現場觀眾獻上一臺精彩的廣東音樂、曲藝大餐。
  • 「敦煌國樂」中國民族音樂傳承系列活動在敦煌開幕
    原標題:「敦煌國樂」中國民族音樂傳承系列活動在敦煌開幕  近日,「敦煌國樂」中國民族音樂傳承系列活動開幕式暨國樂名家音樂會在敦煌大劇院舉行。
  • 中國民族音樂最經典的曲目和大師錄音都在這裡了
    (上海)國際樂器展覽會上發布,「奏響中國聲音——回望華樂百年高端論壇」同步進行。  該典藏套裝由上海音樂出版社、上海文藝音像電子出版社聯合龍音製作有限公司隆重推出,收錄了千百年來中國民族音樂發展歷史中,不同時期、不同樂器演繹的最經典的代表曲目共計370首,囊括20世紀初葉至今220位的音樂大師的錄音。
  • 鎮海中學:梓蔭山麓的大成文化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浙江省鎮海中學。記者張培堅攝&nbsp&nbsp&nbsp&nbsp甬江口岸,梓蔭山麓,有一座聞名全國的美麗學府——鎮海中學。小城故事,大成文化,百餘年來,鎮海中學為國家培養了數以萬計的人才,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傳奇與輝煌。&nbsp&nbsp&nbsp&nbsp學校始建於宣統三年(1911年),由鎮海籍翰林盛炳緯發起創建。
  • 「西方近代音樂之父」巴赫的《聖誕神曲》傾聽音樂是與神對話
    聖誕節不能缺少「西方音樂之父」巴赫的音符,尤其是在德國。德媒曾說,「缺少巴赫《聖誕神曲》(Christmas Oratorium)的聖誕節,是不可想像的。」巴赫為1734年到1735年「聖誕節期間」的六次慶典,各獻上1曲聖誕節清唱劇,總稱這六部為《聖誕神曲》。所以,《聖誕神曲》雖是由六部清唱劇組成的聯篇清唱劇集,但不是一次就要演完全部篇章,而是在聖誕期間分六次演唱。其中,第二部開頭的序曲是全曲中唯一只由樂器演奏的很有名的器樂曲,常常在音樂會上單獨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