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兵變後如何安置柴榮老婆孩子?他們是怎麼死的?

2021-01-18 講史論教D

唐朝滅亡後,中原地區陷入了軍閥混帳的時代,到五代後期,後周政權逐漸強盛起來,柴榮成為後周皇帝後,更是奠定了其一統中原的基礎,可惜,柴榮的努力卻為另一個人做了嫁衣,他就是趙匡胤。趙匡胤建立的北宋完全脫胎於後周,但他並沒有對柴榮的家室和後代趕盡殺絕,而是採取了比較溫和的態度。那麼,柴榮的家室和後代在宋朝初年的生活怎樣呢?

柴榮死後,留下了只有7歲的兒子柴宗訓和其二十幾歲的繼母(姨母)小符皇后。柴宗訓原有三位異母哥哥,不過這三位哥哥在公元947年被後漢隱帝劉承佑一同誅殺了,柴宗訓三歲時,其26歲的生母大符氏病逝,大符氏擔心三歲的兒子沒有至親照顧,便在臨終前要求柴榮冊立自己的親妹妹小符氏為皇后,柴榮應允,此後,柴宗訓便由姨母小符氏在皇宮中撫養。

公元959年,柴榮病重,冊立年僅七歲的第四子柴宗訓為特進左衛上將軍,封梁王,定為皇儲。不久,柴榮去世,年僅七歲的柴宗訓於柩前即位,由於年齡小,不能親政,只好由其姨母小符太后垂簾聽政,宰相範質、王溥等輔政,主持軍國大事。就在接下來的半年多時間裡,由於孤兒寡母缺乏威懾力,後周政局開始不穩,軍民人心浮動,謠言四起。一些忠於後周的官吏,馬上敏銳意識到這種情況的根源十有八九出在趙匡胤那裡,甚至有人提出正月初一後趙匡胤就不應再掌禁軍了。還有人主張先發制人,及早將趙匡胤除掉,以免後患。

可是,符太后和周恭帝柴宗訓只是將趙匡胤由檢校太傅、殿前都點檢改任為歸德軍節度使、檢校太尉。此時,後周四面形勢是以李重進兼淮南節度使,防備南唐;以韓通兼天平節度使,防守開封東北面;以趙匡胤兼歸德軍節度使,防守開封東 面;以向訓為西京(今河南洛陽)留守,防守開封西面。殊不知,看似安穩的防禦架勢,卻被趙匡胤輕易從內部就瓦解了。

在這種形勢下,身為後周重臣的趙匡胤及其心腹敏銳地嗅到了機會,加之恰在此時,後周禁軍高級將領發生了一些新變化。在殿前司系統,原來一直空缺的殿前副都點檢一職,由慕容延釗出任,慕容延釗是趙匡胤的少年好友,關係非同一般。原來空缺的殿前都虞侯一職,則由王審琦擔任,此人也是趙匡胤的「布衣故交」和結拜兄弟,與當時已經擔任殿前都指揮使的石守信一樣,都是趙匡胤勢力圈子中最核心的人物。這樣,整個殿前司系統的所有高級將領的職務,均由趙匡胤的人擔任了。在侍衛司系統,趙匡胤與這一系統的高級將領韓令坤有「兄弟」之誼,當時他正領兵駐守在淮南揚州。京城中實際上只剩下侍衛司副都指揮使韓通,不是趙匡胤的人,但他勢孤力單,是無法同趙匡胤抗衡的。

公元960年(後周顯德七年正月初一),後周君臣正在向柴宗訓和小符皇后朝賀新年,突然有鎮(今河北正定)、定(今河北定縣)兩州派人送來急報,說是遼國和北漢聯合出兵攻打後周。頓時,小符皇后和柴宗訓及眾大臣慌作一團,沒有進一步求證,就倉促間決定派趙光胤率領禁軍北上拒敵。有說法說,其實這就是趙匡胤專門派人傳播的假消息。

趙匡胤接到出兵命令後,立刻調兵遣將,僅三日後就率兵同弟弟趙匡(光)義及親信謀士趙普等人出發了。結果部隊只走了大半天到陳橋驛就駐紮下來。經過高級將領的醞釀,在第二天一早,就發生了著名的「陳橋兵變」。出徵隊伍立刻調頭返回京城開封,有人向小符皇后和恭帝柴宗訓報告了這起重大變故。孤兒寡母面對這突如其來變故,立刻沒了主張,無奈之下,柴宗訓和小符太后被迫發布禪讓詔書,「主動」禪位給趙匡胤。因為趙匡胤時任歸德軍節度使,任所在宋州,所以他和身邊大臣就確定以「宋」為國號,定都在東京開封,這就是北宋的來歷。

趙匡胤剛當上皇帝,首先面對的就是如何安置後周柴榮的老婆孩子及其他宗室成員。他經過慎重思考,他決定廢黜後周恭帝柴宗訓為鄭王,小符太后為周太后,先被遷入西宮,後又搬出皇宮,居住在天清寺,後周至此滅亡。不久之後,廢帝柴宗訓一家又被遷往房州居住。十三年後,即公元973年,二十歲剛出頭的柴宗訓就「發病」而死,趙匡胤「聞之震慟」,諡曰「恭皇帝」。

關於柴宗訓的死,除了以上正史的簡短記載,還有一些野史傳說。首先是毒死說,這種說法認為柴宗訓是被心狠手辣的趙光義下毒害死的;其次是避禍說,這種說法認為柴宗訓後來為了避禍,跑到了福建,子孫還改姓為「林」。不過不管怎麼說,趙匡胤對待後周柴榮的後代還是比較溫和的,但不論怎麼說,柴宗訓都是一個不幸的可憐人!(文/講史論教)


相關焦點

  • 柴榮老婆如花似玉,陳橋兵變後,趙匡胤是如何處理她的?
    柴榮性情急躁,多虧有大符氏在旁邊常常規勸他,這才讓柴榮收斂不少,但是當柴榮要御駕親徵的時候,大符氏不放心,跟著他一起出徵,但是大家都知道,徵戰時候,條件很惡劣,經常缺衣少食不說,很多疾病伴隨而來,大符氏常年身居深宮,沒受過這麼大的罪,加上身體不好,所以很快就病倒了,沒辦法這樣也不便隨駕了,只得提前獨自回了汴梁,回到汴梁後不久,大符氏不治身亡。死的時候不到三十歲,可惜了一代美人。
  • 若後周世宗柴榮察覺了趙匡胤有反意,有能力阻止陳橋兵變的發生?
    這個時候的趙匡胤已經羽翼漸滿,兵權在手,就算周世宗柴榮察覺到了趙匡胤有反意,也沒有能力組織陳橋兵變的發生。在公元960年,後周禁軍統帥趙匡胤在陳橋驛發起兵變,藉助黃袍加身,率軍進入開封,脅迫周恭帝禪位,奪權了皇位,經過十餘年的南徵北戰,結束了封建軍閥割據的局面,建立了大宋王朝。
  • 柴榮主張先解決契丹,為何趙匡胤不跟隨柴榮的步伐,而是先南後北
    可惜的是柴榮也僅僅在位六年就病逝了,死後趙匡胤又奪取了後周的江山,而且趙匡胤之後就推翻了上司柴榮定下的決策,主張先南後北,先是平定南方再逐步解決契丹問題。於是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周世宗柴榮發動了北伐戰爭,奪得了幽雲十六州的三州之地,而事實上柴榮的主張是有一部分正確的,因為遼國君臣確實來不及防禦,至於之後的結局如何,由於沒有後續只能是各抒己見了,這終歸是歷史。可惜的是,周世宗在北伐之時後就病逝了,他的北伐計劃暫停,不久後趙匡胤就發動了「陳橋兵變」。
  • 趙匡胤篡位後周,為何留下柴榮子孫?看他託孤給誰就懂了
    縱觀歷史,一個政權的滅亡,一定會伴隨其皇族的覆滅,古往今來從不例外,但趙匡胤卻是個奇蹟。他不但沒有殺了後周柴榮的子孫,還給他們找了「寄養家庭」,讓他們在北宋繁衍生息。常說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趙匡胤不會不懂這個道理,他為什麼敢留下柴榮的子孫,就不怕他們報復嗎?其實趙匡胤不傻,看他所託付的人就知道了。
  •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趙匡胤
    宋太祖趙匡胤 一般人知道的趙匡胤乃是「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做了皇帝;另外就是「燭影斧聲」,搞不清楚怎麼突然就死了?事實上趙匡胤在中國歷史上是個非常重要的開國君主,他結束了兩百年的割據、動亂,建立起一個文治斐然的朝代。連毛澤東都把他比作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之輩,可見他對中國影響至巨。
  • 趙匡胤曾在皇宮發現柴榮幼子,群臣勸他斬草除根,駁回!
    宋太祖趙匡胤從柴家人手中奪得江山,沒有發生流血事件,一夜之間黃袍加身成為北宋開國之君。他從前深受郭威、柴榮父子的信賴,十餘年間被委以重任,直到柴榮英年早逝,契丹和北漢聯軍來勢洶洶,才發動陳橋兵變,可以算作是時勢造英雄。若非如此,趙匡胤應該還是忠心耿耿的臣子。
  • 柴榮到底有多牛?能讓趙匡胤如此糾結與愧疚
    前面這幾段趙匡胤在陳橋兵變前一晚的自言自語,是我替他編的,不知各位看官讀完了覺得能有幾分相符。裡面的世宗,就是趙匡胤的老領導、當時小皇帝的父親——後周世宗柴榮。五代十國算得上中國封建歷史上最亂的時期,遍地是政權也就算了,每一個政權還幾年就換一茬皇帝。
  • 趙匡胤奪取後周政權後,怎麼處置柴榮幾個兒子的?沒一個活過20歲
    趙匡胤這哥們做兄弟忒不仗義了,周世宗柴榮身為後周老闆,把他當兄弟,不僅給他高官厚祿,甚至還分配股權給他。可是趙匡胤在老闆柴榮去世以後,果斷篡奪了後周的江山,甚至連集團的名字都給改了。那麼周世宗柴榮的繼承人,柴宗訓啥下場呢?當時來看,柴宗訓是安然無恙地活了下來。可是他被降為鄭王,弄到了房州居住。房州是啥地方?唐朝的時候,專門流放貴族的地方。
  • 千古明君——後周世宗柴榮
    後漢政權建立後,郭威因戰功顯赫,被劉知遠任命為樞密副使,掌握重兵。劉知遠死後,漢隱帝劉承祐繼位,封郭威為樞密使兼宰相,開始獨攬軍政大權,又在北伐契丹時屢立大功,負責鎮守邊關。此時漢隱帝覺得郭威功高蓋主,遂起殺心,殺了郭威和柴榮留居在京城開封的所有親屬,郭威盛怒之下發動兵變殺了劉承祐,立劉贇(劉崇的兒子)繼位,假借北伐之名調出重兵又身披黃旗折返開封殺了劉贇,建立後周。
  • 宋朝開國功臣去世後,趙匡胤痛哭涕零,大臣說:你的哭法不對
    趙匡胤能夠在陳橋兵變裡黃袍加身,創建享國300多年的宋朝,離不開一幫鐵桿兄弟的支持。其中,就有一個叫慕容延釗的人。 慕容延釗生於913年,是太原(今山西太原市)人。從年齡上看,慕容延釗比趙匡胤還年長14歲(趙匡胤生於927年)。慕容延釗出身將門世家,父親慕容章官至襄州馬步軍都校、兼開州刺史。在這種環境裡長大後,慕容延釗投身軍營,成為了一名帶兵打仗的將領。
  • 兄弟皇帝趙匡胤趙光義:相愛相殺幾輪迴!
    這是武的方面,文的方面,趙匡胤也有了準備,他隨時注意搜羅智囊,幾年下來,身邊圍繞著趙普等謀士。4.用聯姻為壯大權勢鋪路 升官發財死老婆是男人們的夢想,趙匡胤和趙匡義兄弟倆趕上了,更何況趙家兄弟還有心靠聯姻來進一步發展趙家的勢力,提升趙家的階層,改變自己的出身以及為聲望加碼。
  • 燭影斧聲,趙匡胤究竟是死於趙光義之手?還是得病死的?
    宋太祖趙匡胤是宋朝的開國皇帝,勇武過人,最開始,趙匡胤在後漢時投奔樞密使郭威,在行伍中鍛鍊出來了,並於後周世宗柴榮在位時,擊北漢和南唐,立下了不少戰功,深受柴榮信任和重用。 柴榮病重時,趙匡胤升為殿前都點檢,成為當時禁軍的最高統帥。
  • 趙匡胤怎麼死的?趙匡胤猝死的真相
    宋太祖趙匡胤可以說是位英雄。他出身軍人家庭,從小習得一身好武藝,成年後 參軍屢立戰功,通過自身雄厚的實力,一路上過關斬將,混到了禁軍總將領的頭銜。在「陳橋兵變」發動後,他黃袍加身,登基建立了北宋王朝。在眾多說法中,「斧聲燭影」的傳說算是公認度最高的,到底「斧聲燭影」是怎麼回事呢?據《宋史·本紀》中記載,趙匡 胤與弟弟趙光義兩人兄弟情深而且肝膽相照。趙匡胤還常對身邊的人誇讚自己的弟弟趙光義,說趙光義龍行虎步,威風凜凜,將來必定是太平天子,甚至還謙虛地表 示:「福德無所不及。」但是據《湘山野錄》中記載,在趙匡胤死的那一天晚上,天氣不錯,而且滿天星鬥,不過極其寒冷。
  •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那些年宋帝國的崛起
    這樣歷史的流傳中是說趙匡胤是被逼無奈的,鑑於黃袍已經加身又怎麼能夠再有脫下的道理呢,實際上這件事情的孰是孰非,我們已經無法去詳細地了解了,現在我們將會繼續深入地了解歷史傳承下來的這部分內容了。這個人身處於五代末期是後周的以為君主,被後世稱作周世宗的柴榮,這位君主在剛剛上任之初是差點就有著收復燕雲十六州的能的,可惜生不逢時,最後弄得個早早就離開了人世的下場。最後留下了孤兒寡母任人欺辱的結局實在令人惋惜,之後的權力都旁落在了丞相範質以及幾個顧命大臣的手中這也就為後來的陳橋兵變帶來了基礎的條件,從這裡基本就能夠知道後周的政權必將會再次滅亡。
  • 宋太祖趙匡胤
    老百姓急切地盼望著一位能夠結束亂世救他們於水火的英雄誕生。前面說到後周柴榮臨死前將自己8歲的兒子託付給殿前司都點檢趙匡胤。五代十國(中)趙匡胤生於洛陽夾馬營,是後唐禁軍兵官趙宏殷的兒子,因為出生時渾身散發著香氣,小名叫「香孩兒」,夾馬營後來又被稱為「香孩兒營」。歷代開國皇帝都有類似的傳奇出生,但趙匡胤身上還有一段絕無僅有的傳奇與少林寺有關。
  • 趙匡胤登基第一天把一個武將亂箭射死,老百姓至今懷念他
    趙匡胤與其他皇帝也並無什麼本質區別,照樣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一旦有人敢反對他,站在他的對立面,他照樣也會毫不留情痛下殺手,只不過手段更為隱晦一點。趙匡胤在登基的第一天,就曾把一個武將亂箭射死。
  • 西徵後蜀 三徵南唐,趙匡胤一步步走向頂峰
    高平之戰,趙匡胤率部衝鋒陷陣,捨身救主,自己也深受重傷,被對方弓箭射中,鮮血噴濺而出,他簡單包紮止血後再次衝入戰陣,被柴榮叫回。北漢潰敗、落荒而逃。
  • 趙匡胤奪取後周江山,卻優待柴家世代子孫,帝王謀劃被世人稱讚
    趙匡胤奪取後周江山,卻優待柴家世代子孫,帝王謀劃被世人稱讚中國古代歷代王朝更迭中,流血犧牲在所難免,而且大多數新君對前代帝王都絕不會心慈手軟,甚至斬草都唯恐不除根,就像我們之前談到過的,靖康之亂後,金國對宋徽宗及其家眷的殘害一樣。
  • 趙匡胤被逼黃袍加身,他如果寧折不彎拒絕篡位,士兵們該怎麼辦?
    趙匡胤稱宋太祖,也就是說趙匡胤沒有靠著祖上的榮光,靠著自己的努力最終走到了皇帝的位置上,真的不容易。趙匡胤當上皇帝也頗具戲劇性,和以往爭皇位爭得頭破血流不同的是,趙匡胤貌似對皇位不感冒,他是被士兵逼迫著「勉為其難」當上大宋的皇帝,這時候就要問了,趙匡胤作為一名五尺男兒,怎麼就同意了呢?假如趙匡胤寧折不彎,誓死不從,士兵們該怎麼辦?
  • 宋朝那些事兒:陳橋兵變後的最大敗筆,杯酒釋兵權
    且說柴榮死後,幼主繼位,趙匡胤改任歸德軍節度使、檢校太尉。要是趙匡胤沒有生在五代十國,自然是沒有野心的。但是他偏偏生在這個時代,還是一位節度使,而且此時幼主不過七歲,朝政由一個婦人把持。趙匡胤動心了!恰好,趙匡胤完全具備。造反,也就順理成章。很多人都說趙匡胤是被迫黃袍加身,所以對待後周如此禮待。但是看看趙匡胤做的幾件事,就知道陳橋兵變純屬他一手操作。先是奪權,五代十國不同於宋唐,這是一個「天子寧有種乎」的時代。此時中央威望、政治束縛都不如「拳頭」。所以皇帝的能力越強,對江山的掌控力度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