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點擊上方藍字「24樓影院」 →進入新頁面,點擊右上角「...」 → 點擊第一欄「設為星標「。記得把我們設為「星標 ★」哦~
喜歡看動漫的朋友,應該聽過「胃疼番」這個詞。
顧名思義,就是指那些看完後讓你因精神性抗拒而感到生理性胃疼的動畫。讓人胃疼的原因也許是裡面複雜的人物關係,又或者是那些過於寫實甚至致鬱的劇情。
四月有不少新番推出,競爭很激烈。可這部豆瓣8.8分的「胃疼番」實在不該被埋沒啊——
《昨日之歌》
《昨日之歌》原作漫畫於1998年開始在日本集英社青年漫畫雜誌《Business Jump》不定期連載,該雜誌休刊後轉移至《GRAND JUMP》,連載到2015年結束。
相較於同年代開始連載的漫畫,《昨日之歌》確實並不起眼,但憑藉平凡如你我的人物設定,以及現實甚至殘酷的愛情故事,它還是吸引了不少粉絲。
男主角魚柱陸生在剛登場時,臉上是大寫的「喪」。他大學畢業後沒去找正經的工作,只是在東京一家便利店裡打工,靠微薄的收入維持生活。
像陸生這樣的人,在日本被稱為「壓路族」,即整天閒著沒事就在路上瞎晃,生活完全沒有方向的人。
在便利店後巷,一位輟學少女野中晴突然出現在他面前,事實上這並非偶遇。小晴是陸生工作的便利店裡的常客,她喜歡陸生多年,常藉機在陸生面前刷存在感,毫不掩飾對他的愛意。
但陸生心裡早有喜歡的女生,那就是他的大學同學森之目榀子。
榀子跟陸生不同,積極向上又努力,整個人看起來很明媚。因為之前做高中代課老師表現優秀,半年就被調到東京市立十泉高中正式任職。
陸生在收到同學聚會邀請時知道榀子的消息,但無論是其他同學會還是榀子,他都不敢去面對,因為他知道自己在這幫努力工作的同學中間,就是一個失意者。
哪怕榀子直接找到了陸生工作的便利店,想跟他敘舊,陸生也不敢抬頭直視她,更別說表白。
便利店裡的搭檔看出來陸生喜歡榀子,但陸生卻為不去坦白這事編造著各種藉口,被對方一語道破他是在逃避人生。
「你是覺得拼命的樣子看起來很遜嗎?難道不是因為自卑就開始逃避嗎?就算要沉淪下去,也不想自己受到傷害。」
陸生默認了這番話。
「我不去找工作,不去和喜歡的女生表白,也是因為與其知道結果讓自己受傷,我選擇了曖昧的現狀,保持自己的體面。」
這是陸生對自我的總結。認清這點後,他還是鼓起勇氣去跟榀子表白,但沒想到也真的受傷了。
榀子很乾脆地以「做普通朋友」來回絕,沒有給陸生任何機會。可現實之中,告白失敗後真的還能是朋友嗎?
在第二集中我們便知道,榀子之所以不接受陸生的心意,是因為她心裡還惦記著去世的男友,而知道這一點的只有她去世男友的弟弟早川浪。
同時,早川浪對榀子也有著特別的情感。
沒想到,故事來到第二集,四角戀的感情已經浮現,錯綜複雜地糾纏在一起。
小晴也知道陸生喜歡榀子,卻很大方地向榀子宣戰,她似乎是這個故事裡唯一敢於承認個人情感的年輕人,但陸生一直把她當成普通朋友。
而其他人,不是沉溺於過去,就是拘泥於未來。
陸生曾擔心無法保持朋友關係而不敢表白,事實上他在第二集裡已經向榀子坦言,「我只能全力去喜歡你,努力只做朋友,這太難了。」
早川浪雖然沒有意識到自己對榀子的依戀,但他下意識裡總是圍繞在榀子身邊,對於榀子身邊出現的男性更有些抗拒,然而榀子只把他當作小孩。
榀子因為男友的離世一直鎖上心扉,每當櫻花爛漫時,她總會想起男友,沉溺過去的她就連剛出現時的光芒都變得暗淡,甚至失去了喜歡的能力。
四人之中對感情最坦蕩的小晴,其實也很在意輟學這件事。一開始她欺瞞陸生說自己是大學生,後來遇上老師榀子後,就一臉不屑地說輟學是自己的選擇,掩飾著被趕出學校的尷尬。
因此,她曾和陸生說,他們都是「騙子」——欺騙自我地活著,讓自己不會傷害別人,也不會受到傷害。
《昨日之歌》的宣傳語上有這麼一句話:他們的日常生活裡,有49%在凝視過往,有51%在向未來張望。
那當下呢?
人們總是喜歡回首過去,進而對未來畏首畏尾,麻痺自己;或者拼命地往前奔跑,卻忘記要走好腳下的路。
面對當下的困惑,逃避與撒謊成了生活的主調,把自己放在舒適區裡,與別人保持微妙的關係,好讓自己不會失去一切。
但與此同時,誰也不能在這無法釐清自我、不能看清未來的日子得到成長。
可以看出來,《昨日之歌》裡的這四位少男少女,每個人身上都帶有普通人會有的迷茫、焦慮、困惑。
人物關係的狗血只是表面,但每個人面對感情的細微內心變化卻真實又犀利。把人氣得胃疼的,正是他們面對感情時的卑微、怯懦和猶豫不決。
但細細反思,其實每個人都能從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除此之外,動畫中有很多寫實的場景,也給動畫增添了真實感,讓時間的流逝、人物的情感都更加確切。
比如陸生那髒亂老氣的居所,貨物擺放整齊還能聽到機器運作聲音的便利店,陰暗飛著烏鴉的後巷……
每個人物回憶裡的漫畫式小劇場,都給過去蒙上了一層浪漫的氛圍,卻也令大家也更明白人物拘泥於過往的狀態。
或許,很多人在被生活打擊得灰頭土臉時,都曾像劇中的陸生一樣大喊著「再見吧,生活」,但始終還是要爬起來,抖抖一身塵土,然後繼續前行。
認清人生的方向很難,而看清自我、真實地面對自己的情感,更需要勇氣。
所以,請至少把1%留給當下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