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歲的張先生,牙齦老是出血,以為是上火。最近,他因腹部飽脹不適到醫院檢查,結果讓他大吃一驚:原來是患上了巨脾症,正常的脾臟只有拳頭大小,而他的脾臟長到了30cm,脾臟腫大導致脾功能亢進、血小板減少,所以他才會經常牙齦出血。
這幾年,張先生每天刷牙時牙齦總是出血,有時無緣無故也會出血,以為只是上火引起的,一直沒有理會。近半年,他突然發現自己的肚子越來越大,很容易有飽脹感,吃一點東西就飽了。最近,他去醫院看胃病,檢查才發現脾臟異常腫大。
正常成人脾臟僅拳頭大小,位於左上腹部,可從CT片子上來看,張先生的脾臟從腹部左側一直長到右側,下緣幾乎到盆腔,佔據了一大半的腹腔空間,還對胃、腸、肝臟等周圍臟器造成了嚴重的擠壓。血液檢查也顯示,他的白細胞、血小板下降明顯,最終確診為巨脾、脾功能亢進。醫生解釋,巨脾就像是一個「不定時炸彈」,非常危險,稍微碰撞可能就會被「引爆」,造成脾臟破裂大出血,危及生命。
「脾臟質地軟脆,血管豐富且周圍相鄰器官多,位置又是在腹腔深處,術中稍有不慎就會造成大出血,相對於傳統開腹手術來說,腹腔鏡微創手術難度更大,但對患者來說創傷小,恢復快。」武漢市中心醫院肝膽胰外科主任朱嶺介紹,經過反覆分析病情,與家屬溝通後,最終決定為張先生實施腹腔鏡下巨脾切除手術。
如何將這個「龐然大物」從小切口裡取出?「脾臟如此之大,不可能整塊取出,我們在張先生腹部打了5個小孔,將脾臟切下來之後,小心翼翼結紮血管,對脾臟進行精細地剝離切除,再通過3cm的切口一點點取出。」肝膽胰外科副主任醫師張日新介紹。術中還將巨脾內儲存的1000ml多血液回輸到了患者體內。目前,張先生正在康復中。
朱嶺介紹,脾臟既是重要的儲血器官,又是人體的免疫器官。患者因患B肝多年,引起肝硬化、門脈高壓,脾臟出現血回流障礙,發生淤血性脾腫大,而脾腫大可引起脾功能亢進,使血液中的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
專家提醒,B肝患者應定期到正規醫院做肝功能、甲胎蛋白和B超等肝炎病毒的相關檢查,及時治療。如果長期出現牙齦出血、身上青紫或者腹部飽脹等症狀時,建議到醫院查明病因,以免造成嚴重的後果。(劉姍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