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小鹿 LicorneUnique
維多利亞女王曾經擁有這樣一把扇子。
英國王室收藏信託中的一把1840年代廣東外銷扇 Royal Collection Trust / © Her Majesty Queen Elizabeth II 2020
當初,它從19世紀早期的東方碼頭登上遠渡的船隻,千裡迢迢,進入了英國的王室。
女王的這把扇子上,正反兩面都畫有眾多人物。黑漆描金扇骨上,人物、紋飾也是繁密份豐富。Royal Collection Trust / © Her Majesty Queen Elizabeth II 2020
扇面上港口風光暗示著它的出身,那以豔麗色澤繪就的富貴人家圖景,更顯氣派紛繁。扇骨以黑漆為地,以金漆滿繪紋飾,華貴東方風情,會讓19世紀的西方女子也對未曾前往的異域之地心生嚮往。
左:英國貴族夫人Lady Bullough的肖像畫中,手執一把豔色摺扇,似有東方風情。右:波士頓美術館收藏的一把19世紀黑漆扇骨手繪扇面中國外銷扇。
這一把扇子以飽滿而鮮亮的色調,贏得了王室與貴族的注目,她的故鄉卻在上萬裡之外的珠江三角洲。
她的故鄉在東方
一片繁華的廣州
眾多收藏於海外的中國外銷扇,有同一個故鄉——廣州的十三行以及港澳地區的碼頭,是它們遠行的起點。
廣州「通夷舶,珠貝族焉,西關尤財貨之地,肉林酒海,無寒暑,無晝夜。」
——清道光二年(1822)溫訓《登雲山房文稿》
清道光年間的一幅水彩畫上,展現了廣東漆器店內貌
自乾隆以來,廣州成為全中國唯一海上對外貿易口岸,眾多奢華外銷扇就誕生於此。在這裡,一把外銷扇,往往由多為專攻漆藝、繪畫、金銀製作等不同技藝的匠人合力才得以完成。
據記載,1699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商船首次在廣州訂製了8萬件外銷扇,這些扇子一抵歐洲市場,就被搶購一空。這些,當年的中國人或許大多沒有實感,然而在西方淑女之間,這股熱潮卻一直持續。
舉起中國摺扇半遮臉龐,她要悄悄說:「是的!」
那時候,華麗摺扇是歐洲上流社會的「社交入場券」,是每一位淑女隨身配備的「武器」。她們擺動手中的扇子,搭配不同動作神情,就可透露心底的情愫。一把中國摺扇,讓這份情愫更顯獨特。
19世紀繪畫中,那些熱愛異域風情的淑女,也往往與東方風格的扇子相伴。
手執一把來自遙遠異域的摺扇,展開輕搖時,來自東方的風會帶著別樣馨香,會把淑女的氣質演繹得更神秘嫵媚。
現在,曾經遠渡海外的摺扇,回到了東方的視野。展開時,那曾經徵服西方淑女的東方風情,會否也讓你聯想起舊日繁華的南方,聯想起以往女子心中隱藏的情感?
不同的是,這一把摺扇的扇骨設計獨特,只消打開,就能勾起在場紳士淑女們的好奇心。英國人會把這種款式叫做「telescopic」。
廣東省博物館2018-2019年展覽「風·尚——18至20世紀中國外銷扇」展覽現場,也可見有百年之前的骨扇。
更獨特的是,這把骨扇上少有地描繪了降服猛虎的場景。在19世紀的舞會上,拿著這把中國摺扇的歐洲淑女,是否曾「降服」最高貴的紳士?
如果一位淑女擁有一把銀鎏金累絲燒藍摺扇,那更應帶上它出席盛大宴會,走入城堡燭光中,那種燦爛而細密的光色,最能襯託精緻妝容。
就像廣東省博物館「風尚」展上的這把銀鎏金累絲燒藍外銷扇一樣
這把摺扇的驚喜還不止如此。它也是一把可以伸縮摺扇,精密細膩的銀鎏金累絲燒藍,會在展開時,呈現中國傳統的非凡魅力。
注意看,折合時扇骨的形狀和展開時並不一樣,因為扇骨內裡的獨特構造,上方較為幼細的一段可縮起。
這些來自中國,卻長久留在西方淑女手中的摺扇,如今已成為別具一格的藝術珍藏。下一位得到它的藏家,想必,也會在那紛繁細膩的紋飾與精細工藝中,看到千萬裡路程與百餘載春秋的積澱,在細細端詳時,感受到那貫穿時空的悸動。
原標題:《她來自中國,卻「降服」了最高貴的紳士》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