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慶沙坪垻區有這樣一位老人,他退休後耗時13年,在中國的版圖上走了三圈,從戈壁荒漠到大海邊……他被譽為「當代徐霞客」。不僅如此,他還陸續收集了13萬多枚郵戳、戳記,從中精選整理出1萬餘枚,製作成為《中國當代郵戳戳記大全》。如今老人已經88歲了,但他仍在發揮餘熱,自創書法,並且致力於給自己的書法作品和郵戳申請「作品登記證書」,目前已獲得登記證書1400多冊。
88歲老人的「郵戳地圖」
29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來到沙坪垻區紅槽房正街101號,在一棟老舊的樓房內見到了88歲高齡的老人汪海澄,他滿頭白髮,正全神貫注的寫書法,而家中的牆上也掛著許多他的書法作品。他告訴記者,他正在書寫的便是他自創的書法字體,叫:竹筆榜體微字。即先在紙上或者絹布上,寫一個空心的字,然後在空心字裡面填滿小字。
汪海澄老人正在寫自創的書法字體
「我現在書寫的是甲骨文,空心字裡面也都是甲骨文,這一篇書法大致的意思是:生命有長短,都是時間之過客,珍惜時間,為社會作奉獻,切莫虛度一生……」老人還將甲骨文的「翻譯」寫在了書法的後面,並表示「這個不翻譯,怕其他人看不懂啊!」
汪海澄老人一直以來身體都很硬朗,但近日氣溫低迷後,他很少出門,幾乎每天都在家裡潛心書法。老人年事已高,聽力已經衰退到聽不清旁邊人說話了,大多數的時候記者必須用筆與他交流。
記者用筆寫下,「想看看您的郵戳地圖」時,汪海澄老人便笑著走進了臥室,雙手抱著一卷一米多長的捲軸出來了,「來,我給你看個寶貝。」老人找來了一根叉棍,將捲軸打開後,掛了起來。這時,一幅約2米多高的地圖畫卷映入眼帘,是一張巨大河北省地圖。而讓人驚訝的是,這幅地圖上蓋滿了密密麻麻的郵戳、戳記等。
汪海澄製作的河北省郵戳地圖
「這些郵戳、戳記都是我行走到河北省的時候去當地蓋的,收集起來後最後裝裱起來的。這些郵戳、戳記都非常有考究的,在哪裡蓋的,在地圖上也反映在相應的位置上!」老人很是自豪,滔滔不絕地講起了這些郵戳背後的故事……
「單車走完中國第一人」
汪海澄老人於1931年出生在重慶一個普通工人家庭,父親是一名搬運工,他從小就跟著父親學寫字。年輕時,汪海澄就迷上了集郵,可是那時工資非常低,家庭條件不允許他集郵。1981年汪海澄退休了,退休後他仍對集郵這個夢想,念念不忘。
1995年,退休在家的汪海澄突發奇想:集不到好的郵票,不如騎自行車到全國集郵戳,這樣既節約費用,又滿足了集郵心願。這個想法一開始遭到家人的反對,家人認為「行程太遠,不安全,身體也吃不消……」但那時固執的汪海澄一意孤行,獨自踏上了他單車行走全國的夢想,這一走便一發不可收拾。從1995年開始,到2008年結束,歷時14年,大部分時間都在路上。
1996年,汪海澄單車翻過界山大板
有一幅老人自己畫的「三次走全國路線示意圖」,第一次是1995年-1997年,歷時20個月,行程32588公裡;第二次是1998年-1999年,歷時15個月,行程58891公裡;第三次2000年-2008年,歷時8年多,搭乘火車、客車等走遍中國2600多個縣,行程120餘萬公裡,被譽為「單車走完中國第一人」。
汪海澄表示,像這幅巨大的「河北省」郵戳地圖,中國的其他省、直轄市、自治區等,只要他去過的地方,都做了這樣的一張地圖,並且也都蓋滿了郵戳、戳記。
部分郵戳
在他收集的郵戳、戳記中,位於祖國最東的是「撫遠」戳、最北的是「漠河」戳、最西的是「烏恰」戳、最南是的「天涯」戳……其中雙文字、多文字特殊戳就有3000多枚。最為特殊的有「珠峰大本營郵政服務點」,藏羚羊保護區可可西裡近郊「雙湖特區郵戳」,巴顏喀拉山的的三江源:長江、黃河、瀾滄江發源地玉樹州轄區的「稱多」、「囊謙」、「雜多」、「治多」、「曲麻萊」等郵戳,這些都是平均海拔5000-7000多米的地方完成的。
當地寫給汪海澄的留言
說起曾經這段豪情往事,老人感慨萬分,他告訴記者,走遍全國收集郵戳是他畢生的夢想,一路上經歷的困難太多,這些都成為他人生的記憶,這一段行走的經歷,是他這輩子最珍貴的回憶。
申請作品登記證書1400多冊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人已經無法再像曾經那樣出行了,如今寫書法成為汪海澄每天生活的必須。
「我自創的這個書法叫榜體微字,榜體,榜書也,字型較大;微字,小字也,可稱芝麻米粒字。」汪海澄一邊寫一邊向記者介紹,這種書法的特別之處在於,可將成千上萬的微字堆積一起,或成一大字,或成一物體形。遠觀為一大字,近看字中有數不清的小字,十分有趣。
說起自創的書法,海澄又變得滔滔不絕起來,他告訴記者,這種書法的筆也不能使用常規的毛筆來書寫,必須用特製的竹筆書寫。而墨水也是特製的,寫完後作品上有明顯的凹凸感,如刀刻、如浮雕一樣。
汪海澄的書法作品
因為竹筆很硬,汪海澄的手指早已磨出一個老繭,「這個繭幾乎每個月都要掉皮。」汪海澄表示,但這些都不影響他繼續寫作。同時這個書法對書寫的技術也要求很高,這麼多微字不僅不能寫錯,也不能跑墨,不然整個作品就廢了。
另外,從2010年開始,汪海澄就開始為自己的郵戳戳記和書法作品申請《作品登記證書》,目前在家裡已經有1400本左右。
「我特別喜愛寫書法,也樂在其中,我已經88歲了,我要一直寫到我寫不動的那天……」汪海澄表示,他每天仍然堅持創作,並且這樣的書寫對他的心理、身體都有非常好的調節作用。未來他還要繼續書寫和申請《作品登記證書》,讓更多的人看到他創作的書法,並喜愛這種書寫方式。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付迪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