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賞 | 江南有丹橘

2021-02-15 領導幹部學國學

感遇十二首(其七)

 

張九齡

 

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

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

可以薦嘉客,奈何阻重深!

運命唯所遇,循環不可尋。

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

    

    讀著張九齡這首歌頌丹橘的詩,很容易想到屈原的《橘頌》。屈原生於南國,橘樹也生於南國,他的那篇《橘頌》一開頭就說:「後皇嘉樹,橘徠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其託物喻志之意,灼然可見。張九齡也是南方人,而他的謫居地荊州的治所江陵(即楚國的郢都),本來是著名的產橘區。他的這首詩一開頭就說:「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其託物喻志之意,尤其明顯。屈原的名句告訴我們:「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可見即使在南國,一到深秋,一般樹木也難免搖落,又哪能經得住嚴冬的摧殘?而丹橘呢,卻「經冬猶綠林」。一個「猶」字,充滿了讚頌之意。

    丹橘經冬猶綠,究竟是由於獨得地利呢?還是出乎本性?如果是地利使然,

也就不值得讚頌。所以詩人發問道:難道是由於「地氣暖」的緣故嗎?先以反詰

語一「縱」,又以肯定語「自有歲寒心」一「收」,跌宕生姿,富有波瀾。「歲

寒心」,一般是講松柏的。《論語·子罕》:「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劉

楨《贈從弟》:「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張九齡特地要讚美丹橘和松柏一

樣具有耐寒的節操,是含有深意的。

    漢代《古詩》有一篇《橘柚垂華實》,詩中說橘柚「委身玉盤中,歷年冀見

食」,表達了作者不為世用的憤懣。張九齡所說的「可以薦嘉客」,也就是「冀

見食」的意思。「經冬猶綠林」,不以歲寒而變節,已值得讚頌;結出累累碩果,只求貢獻於人,更顯出品德的高尚。按說,這樣的嘉樹佳果是應該薦之於嘉賓的,然而卻為重山深水所阻隔,為之奈何!讀「奈何阻重深」一句,如聞慨嘆之聲。

    丹橘的命運、遭遇,在心中久久縈迴,詩人思緒難平,終於想到了命運問題:「運命惟所遇,循環不可尋。」看來運命的好壞,是由於遭遇的不同,而其中的道理,如周而復始的自然之理一樣,是無法追究的。這兩句詩感情很複雜,看似無可奈何的自遣之詞,又似有難言的隱衷,委婉深沉。最後詩人以反詰語氣收束全詩:「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人家只忙於栽培那些桃樹和李樹,硬是不要橘樹,難道橘樹不能遮陰,沒有用處嗎?在前面,已寫了它有「經冬猶綠林」的美蔭,又有「可以薦嘉客」的佳實,而「所遇」如此,這到底為什麼?《韓非子·外儲說左下》裡講了一個寓言故事:

     陽虎對趙簡主說,他曾親手培植一批人才,但他遇到危難時,他們都不幫助他。因而感嘆道:「虎不善樹人。」趙簡主道:「樹橘柚者,食之則甘,嗅之則

香;樹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樹。」

     只樹桃李而偏偏排除橘柚,這樣的「君子」,總不能說「慎所樹」吧!

     杜甫在《八哀·故右僕射相國張公九齡》一詩中稱讚張九齡「詩罷地有餘,

篇終語清省。」後一句,是說他的詩語言清新而簡練;前一句,是說他的詩意餘

象外,給讀者留有馳騁想像和聯想的餘地。讀這首詩我們不就很自然地聯想到當

時朝政的昏暗和詩人坎坷的身世嗎!這首詩平淡而渾成,短短的篇章中,時時用

發問的句子,具有正反起伏之勢,而詩的語氣卻是溫雅醇厚,憤怒也罷,哀傷也

罷,總不著痕跡,不露圭角,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霍松林)

百年國學,滄海桑田;沉浮升降,幾盛幾衰。國學之知識,不可不知;國學之魅力,不可不悟;國學之精髓,不可不察。學國學,可明得失、鑑是非、知興替、辨善惡,提高人文修養和德性素養。為推動各級領導幹部學國學,特建此公共平臺,旨在增強各級領導幹部對國學的溫情、敬意、尊重和認同,知古鑑今,溫故知新,彰往察來,見微知著,為民族復興中國夢的實現盡綿薄之力。

相關焦點

  • 古詩詞推薦 | 張九齡《感遇·江南有丹橘》
    江南丹桔葉茂枝繁,經冬不凋四季常青。豈止南國地氣和暖,而是具有松柏品性。薦之嘉賓必受稱讚,山重水阻如何進獻?命運遭遇往往不一,因果循環奧秘難尋。只說桃李有果有林,難道丹桔就不成陰?  詩開頭兩句,詩人就以飽滿的熱情,頌揚橘樹經得起嚴冬考驗,繪製了一幅江南橘林的美麗圖景,形成了一個優美的藝術境界。橘樹是果樹中的上品,又能經得起嚴冬風霜的熬煎,終年常綠,因此詩人以丹橘自喻是有深刻含意的。這是詩人借用橘樹來比喻自己「受命不遷」、「橫而不流」的人格。這裡,詩人不僅寫了橘樹的外形,而在著意表現它堅強不屈的精神,達到了形神的有機結合。
  • 『古詩詞欣賞』感遇·江南有丹橘 ▏張九齡
    感遇·江南有丹橘朝代:唐   代  ‖  作者:張九齡︾原文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譯文江南丹桔葉茂枝繁,經冬不凋四季常青。豈止南國地氣和暖,而是具有松柏品性。薦之嘉賓必受稱讚,山重水阻如何進獻?命運遭遇往往不一,因果循環奧秘難尋。只說桃李有果有林,難道丹桔就不成陰?
  • 張九齡《感遇》第七首,「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橘子的魅力
    感遇(其七)張九齡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可以薦嘉客,奈何阻重深。和之前的「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寫於同一時期,都是張九齡在被李林甫排擠出朝廷之後所作。通過讚頌橘子,抒發詩人自己的情懷。【注釋】丹橘:紅色的橘子,橘子成熟的時候果皮呈紅色,故稱「丹橘」。歲寒:語出《論語子罕》:「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歲寒心,就是指耐寒的品性。
  • ​知否:難怪明蘭要把丹橘遠嫁,你看丹橘偷偷和顧廷燁做了啥事?
    這八抬大轎十裡紅妝的嫁入顧家,下人也帶了不少,原著著重描寫的貼身丫鬟就有三個,從小和明蘭一起長大主要陪吃陪玩的小桃,明蘭在盛家管家時盛老太太派給明蘭的翠微,還有一個和明蘭也是從小一起長大能力比小桃強的丹橘。明蘭的三個陪嫁丫鬟中,兩個都在自己身邊,甚至可以說就嫁在了顧府,還有一個卻遠嫁了,以後甚至很難見面。
  • 知否:明蘭身邊有小桃、丹橘和翠微三個丫環,她最喜歡哪一個?
    雖然小桃、丹橘、翠微都是明蘭的貼身丫環,但人心自有遠近之分,在感情上難免會有深淺之分。明蘭要對這三個姐妹做到真正的一碗水端平,想必還是很有難度的。那麼,明蘭究竟最喜歡哪個丫環呢?1、出身方面先從三人的出身來看,小桃是從小到大就跟隨在明蘭身邊的。
  • 《知否》丹橘出嫁,就剩小桃一個人了,吃貨三人組要單飛了?
    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59集,60集,明蘭叫崔媽媽給丹橘尋了門親事,可丹橘卻表示不願嫁到外面去,要在這裡陪明蘭過一輩子。明蘭把丹橘那大表兄的人品跟小桃說著,其實是說給丹橘聽的。明蘭當即表示就這麼定下來了,丹橘雙親已經不在了,由她張羅給丹橘出一份厚厚的嫁妝,風風光光地把她嫁出去,丹橘大哭,不願離開明蘭。丹橘這就要出嫁了,所以吃貨三人組這麼快就要單飛了嗎?她們三個人日常的感情真的超令人羨慕,有吃同享,有鍋同背,丹橘你不等等小桃一起嫁嗎?就剩小桃一個人了。
  • 知否:石頭叛變,丹橘即將領盒飯小桃一句話讓石頭心肌梗塞
    石頭叛變,丹橘即將領盒飯,小桃一句話讓石頭心肌梗塞。知否裡除了馮紹峰、趙麗穎、朱一龍等主演受到大家的青睞,裡面的配角小桃、石頭、丹橘等憑藉劇本的人物塑造和自身的演繹也都得到觀眾的一致認可。小桃是個名副其實的大吃貨加上演員本身的體型也就很容易聯想到吃貨本尊了;石頭呆木的性格反而讓觀眾認為這樣的石頭很是呆萌;丹橘遇事沉著冷靜的性格也很符合劇本。不得不說導演找的這幾位演員很是成功的。
  • 《知否》:明蘭陪嫁丫頭丹橘,欲給顧廷燁為妾,當真是心機深重?
    其實呀,這裡面誤會大了,丹橘不僅不是心機深重,還是處處為明蘭著想。三個丫頭中,小桃自小是跟著明蘭的,陪伴著一起長大,與其說二人是主僕的關係,其實更像是閨蜜,兩個人都是貪吃鬼。明蘭最信任她,要做什麼隱蔽的事情,可以不讓丹橘和翠微知道,但是一定會帶上小桃的。對於小桃的忠心,但是對於丹橘還是會有很多人存有疑惑。
  • 丹橘才說讓明蘭給顧廷燁納妾就被明蘭嫁出去,這真的是巧合嗎?
    雖然小桃、丹橘和翠微都是明蘭身邊的貼身女使,但是在明蘭面前也是有個親疏遠近的,小桃與明蘭是情同姐妹的關係,丹橘與明蘭有親人的感覺,而翠微對明蘭就是恭恭敬敬的主僕關係。明蘭懷孕之前,小秦氏和康姨母都想方設法給顧廷燁塞小妾,丹橘擔心明蘭懷孕之後就無法拒絕了,於是向明蘭提出納自己人給顧廷燁為妾的建議,可這個提議當下就被明蘭否決了,並且沒過多久丹橘自己被明蘭打包嫁了人,這讓不少觀眾懷疑丹橘是想給顧廷燁做妾才被明蘭著急嫁出府去的,否則這真的只是個巧合嗎?
  • 《知否知否》:明蘭三個知心下人為何只有丹橘出嫁?細思極恐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劇中明蘭身邊最為知心的下人也算是姐妹的,只有小桃,丹橘和翠微。小桃自不必說,自打衛小娘還在世時就陪著明蘭,兩人一塊長大,小桃又一心為明蘭,兩人情誼自不必說,翠微和丹橘都是老太太身邊得力的人,那為何只有丹橘風風光光大嫁了呢?原因有三。
  • 知否:明蘭的4個丫環,丹橘遠嫁,小桃翠微留身邊,而她被攆出門
    今天來講一講原著中明蘭這幾個丫鬟的結局知否:明蘭的4個丫鬟,丹橘遠嫁,小桃翠微留身邊,而她被攆出門從小陪伴到大的小桃,看上去傻傻笨笨,但卻是明蘭的解語花,最後結局是很美好的,她雖然愛吃、心直口快,但一心為著明蘭
  • 她是知否的丹橘,我媳婦是女王的沈妮妮
    在《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飾演丹橘,是盛老太太指派過去伺候明蘭的侍女,也是明蘭的得力幫手。韓燁也是憑藉丹橘這個角色,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讓她小有名氣,也更更多網友認識了她其實韓燁在丹橘這個角色之前,也出演了很多影視作品,合作的對象也都是當紅藝人,曾與陳翔合作《我不是特工》劇中飾演的曾玖雅,經歷諸多事情之後,變得冷漠無情,極端,令人捉摸不定。
  • 正是橙黃橘綠時,讀最美詩歌,品最美味橘橙
    橘子在我國有4000多年的栽培歷史,自古以來留下的故事和詩歌也多不勝數。最有名的是漢代劉向所寫的「晏子使楚」的故事,其中「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更是無數人學生時代的記憶,畢竟這篇課文很多人都背過。我們不用去計較這句話的科學性,至少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同樣的東西因生長環境不同而結果不同。
  • 顧炎武在顏神:有橘且甜
    清康熙四年潤七月,顧炎武自江南抵山東益都,來到了孫寶侗的家鄉顏神鎮。自此,顏神鎮與景芝鎮、張秋鎮一起,成為顧炎武心目中的齊魯三大古鎮(見顧炎武所著《天下郡國利病書》)。此次顏神之行,有無孫寶侗陪同無考,但顧炎武在顏神鎮數日逗留,對古蹟、物產、礦業多有調研。其《天下郡國利病書》,就記錄了顏神鎮7處鉛礦的分布和守備情況。他還遊覽了顏文姜祠、靈泉,考察了傳說中春秋時期齊魯會盟的夾谷臺遺址。
  • 知否原著:丹橘暗戀顧廷燁,明蘭挺著大肚子將她遠嫁,做妾甭想了
    看過《知否》的人都知道,明蘭是有三個丫環的,分別是小桃、翠微、丹橘,她們和明蘭的關係十分親近。憨傻的小桃小桃是自小就跟著明蘭的,和明蘭的相處更像姐妹。能幹的丹橘丹橘也是老太太給明蘭的,因為看著小桃心思單純,傻乎乎的,所以就將能幹的丹橘送給明蘭了,丹橘為人忠厚老實,能力很強,但是也沒有那麼的機敏,威勢不足,明蘭會時不時的調教她。丹橘最後嫁給了她的表哥,嫁出了侯府,家境也算富裕,生活幸福美滿。
  • 《知否》原著:丹橘想做妾,明蘭大著肚子也要將她遠嫁,顧侯點頭
    丹橘一過去就讓小桃目瞪口呆,因為丹橘是一個十分細心,特別精明能幹的人,事事都想得很周到,跟了明蘭有10幾年,明蘭待她也很好,小桃的忠心是不可否認,很多人認為丹橘想自己攀上榮華富貴,今天小編就為了洗正丹橘。
  • 知否:3個丫環都忠心,為啥只有丹橘大辦婚禮?明蘭此舉一箭雙鵰
    明蘭的3個丫環,丹橘、小桃、翠微。小桃是陪伴明蘭最久的,從小到大與明蘭一起長大,只是她平日裡比較粗心,心直口快,盛老太太派了丹橘、翠微去照顧明蘭,為的就是讓明蘭飲食起居一一得到照應,而丹橘一去明蘭身邊,處處打點的十分妥當,讓小桃都驚呆了。
  • 韓燁《知否》開播 「忠心」好姐妹丹橘上線
    韓燁飾演丹橘,聰明伶俐,對盛明蘭(趙麗穎飾)忠心耿耿也與她姐妹情深。劇中,韓燁飾演的丹橘,和盛明蘭(趙麗穎飾)從小朝夕相處,看她藏起聰慧,掩埋鋒芒,心疼她忍辱負重,又陪伴她一起在逆境中成長。是她的貼身侍女也與她情同姐妹,事無巨細忠心護主令人感動。據悉,該劇每晚在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播出,韓燁此前在多部影視劇中有過出色的表現,在她詮釋下的人物和作品將如何展開,敬請期待!
  • 文化解惑:「桔」和「橘」同音不同義,桔子和橘子怎麼說?
    桔和橘一樣嗎?關於「桔」字,有2個讀音:[jié]和【jú】時當讀[jié]時,「桔」字表示一種草本生植物。桔子,我們都吃過關於漢字「橘」,本義是什麼?「橘」本義是指橘子樹,現在泛指橘子這種水果。《說文解字》中說:果出江南,樹碧而冬生。
  • 解密佛系橘貓「釋大橘」,有佛緣、有福報、有靈氣!
    朵朵紅梅引起了大家的詩情,在評論區留下了許多原創詩篇,還有熱心的網友替「釋大橘」也作了一首詠梅詩。很多寺院的信眾和微信公眾號的粉絲,都知道上海玉佛禪寺裡有一隻叫「大橘」的貓。為什麼寺院裡會出現一隻貓呢?我們從寺院眾法師那了解到了這隻橘貓的生平故事,在這裡與大家分享。「大橘」是安住在寺院裡的流浪貓,因其佛緣深厚,被往來香客戲稱為「釋大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