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暫時將你眼睛閉了起來,黑暗之中漂浮我的期待.....」
誰也沒想到,2020的第一首上頭神曲,竟然是20年前的《Last Dance》,時隔多年登上熱搜,只因為它是一部神仙臺劇——《想見你》的插曲。
《想見你》自2019年11月播出以來,掀起了全民追劇熱潮,豆瓣評分低開高走,從8.0飆至今日的9.2。如今該劇已播至尾聲,不少網友在期待著周末大結局。
令人氣憤的是,此前《想見你》結局盜版流出,主演紛紛出面呼籲抵制,以此維護整個團隊的心血與精力。而對觀眾來講,支持正版、抵制盜版便是給予主創團隊最大的認可與支持。
如果真心喜愛《想見你》,不如和小編一起分析結局解解饞吧!
打破「偶像劇」壁壘 玩轉雙向穿越
《想見你》其實是一段跨越了二十餘年的愛情,將兩條時間線聯繫起來的故事,是一部集奇幻、穿越、懸疑等元素為一體的愛情偶像劇。
它有著偶像劇標準的狗血開頭,女主黃雨萱對已故男友王詮勝的滲透式思念,讓慕名而來的觀眾對它的高分產生了滿臉疑惑。不過,正如彈幕所說,熬過前兩集後面就真香了。
某天,女主通過APP「尋找世界上另一個自己」發現了一張合影,照片的主人公正是自己與男友,但記憶中並未拍攝過這張合影。更神奇的是,當她試圖尋找照片的起源,竟發現照片拍攝於1988年,當時的自己還是個小女孩。
女主充滿了疑惑,一系列撲朔迷離的事情也由此展開。
你以為《想見你》是個愛情偶像劇?不,女主她穿越了,睡一覺醒來,日思夜想的男主就出現在了自己的面前。兩位已經30+的演員演起高中生來毫無違和感,戀愛情節把小編甜到手腳蜷縮~
你以為《想見你》是個穿越魔幻劇,披著穿越的皮只為談情?不,女主穿越之後發現「另一個自己」未來將遭遇謀殺,而這起謀殺案與男主也有關。
你以為《想見你》不僅是愛情穿越劇,還夾雜著懸疑推理?不,編劇告訴你這其實是在探討青少年認同的現實劇。劇中自卑敏感的陳韻如、喜歡同性的王詮勝、精神分裂的謝芝齊,平靜校園發生了多起案件,都透露著不簡單。
你以為......不了不了,還是不猜了!
在《想見你》的設定裡,時間不只是二維的時間軸而是三維空間,空間裡不存在時間先後,就像莫比烏斯環。劇中男女主人公相互糾葛,彼此串聯,要通過多次雙重穿越來打破循環,但男女主一次次失敗,逃不過定律而形成了閉環。
一條直線有起點,而圓環是沒有具體的起點和終點的,它互為因果,這便是莫比烏斯環。一定要找出開始,就要等待結局來揭曉了。
佳作全面突擊 臺劇口碑「復興」
提起臺劇,大家難免會想到《流星花園》《惡作劇之吻》《王子變青蛙》這些經典作品。從1988年內地第一次引進臺劇《一剪梅》到如今的爆款劇《想見你》,臺劇在內地的入駐痕跡已有32年之久。
不得不說的是,臺劇在近十年的時間裡,一度被觀眾遺忘,雖然努力呈現出多元化作品,但內容優劣參半,爆款逐年減少,身為追劇達人的小編印象也停留在九年前的《我可能不會愛你》,眾多臺灣藝人更是投身內地市場尋求發展。
直至去年,沉澱已久的臺劇在內地的播出平臺打出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根據豆瓣發布的2019年電視劇得分排行榜,可以看到榜單前兩名都是臺灣電視劇,分別是《我們與惡的距離》(9.5)和《俗女養成記》(9.1),這兩部劇劇集都不長,但劇本內容絕佳,演員的發揮也穩定在線,同《想見你》一樣,是值得回看的評分高口碑好的神劇。
拿下最高評分的《我們與惡的距離》,以一起惡性殺人事件為切入口,聚焦無差別殺人事件中的受害者家庭與加害者家庭如何面對傷痛重建生活的故事,在生活的灰暗中帶給了觀眾一絲希望。同時摻雜大眾輿論、媒體道德、原生家庭等諸多社會議題,它們都是現實世界中不可忽視的現象。
而《俗女養成記》則是講述了一個和自己和解的故事,通過主角回到家鄉體驗過去的生活,讓觀眾重新認識自己並真正意義上的接受那個不完美的自己,不再在意別人的眼光,能夠灑脫肆意的明媚的活出自我。
2019年的三部臺劇爆冷,堪稱臺劇的文藝「復興」。其實,在此之前也出現過一些精品臺劇,以平行時空手法討論都市女性價值衡量的《荼蘼》,以人性和道德來探討成年人的愛情、並觸及現實得失的《我們不能是朋友》,這些劇都值得高分評價,讓小編在寫文的同時產生重刷的想法。
臺劇的復興不是一朝一夕,而在於創作者、製作人敢於聚焦社會熱點和政治話題,在題材的開拓和挖掘上更具多元化和社會性,製作出更多優質原創內容。當然,也不乏國際在線視頻巨頭在臺灣的助力,通過劇集採購讓臺灣電視劇人才匯聚在一起,佳作頻出。
回過頭看,原來臺劇從未瀕死,從備受爭議的瓊瑤劇到狗血的小言偶像劇,再進化到現在以劇本為王的現實主義劇,他們也正用自己的方式默默發力。反觀內地市場,懂生活敢發聲的國產劇越來越少,想要在一座座空中樓閣之上,看到如此現實而觸動的細節,也越來越難了。
熬過這次疫情,也希望能夠迎來內地影視劇的春天。
領取大禮包
每天都有新發現
12部奧斯卡電影資源
PPT模板大全
長按下圖中的「二維碼」,關注「最幕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