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至12日,亂港派和「港獨」組織組成的香港反對派,將舉行第七屆立法會選舉初選,以確定最終出戰立法會選舉的候選人名單。7月4日,香港反對派為初選而舉辦的「九龍東初選論壇」中,「人民力量」主席譚得志遲到長達45分鐘,惹起眾怒。譚得志在解釋遲到原因時表示,因為有黑暴「手足」希望「著草」(粵語,意為「畏罪潛逃」)到臺灣,他考慮後決定先處理「手足」的事,期望大家理解。對此,參加論壇的「港獨」分子黃之鋒和岑敖暉都不買帳。黃之鋒怒斥譚得志不該公開「手足著草」的事,岑敖暉則批判譚得志是拿「手足」的「性命安危」做藉口,「系真心痴線」(粵語,意為「真正的傻瓜」)。
暴徒潛逃臺灣,在香港國安法出臺後達到高潮,這與臺灣民進黨當局全力支持反修例暴亂並且大開「支票」有關。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即將通過香港國安法之際,臺灣民進黨當局公布「香港人道援助關懷行動項目」,設置「臺港服務交流辦公室」,並已於7月1日正式營運,名義上為提供香港人到臺灣就學、就業、投資創業、移民定居等項目諮詢與協助服務,實際上是鼓勵在香港犯下暴動、非法集結等罪行的暴徒「著草」。由於「臺獨」與「港獨」勾聯甚深,而且臺灣與香港地理位置接近,相較於英國政府尚在理念中的BNO護照護照政策調整,臺灣民進黨當局「香港人道援助關懷行動項目」操作性更強,吸引了不少香港暴徒赴臺。譚得志的自曝無疑將香港反對派的秘密行動公之於眾,勢必引起香港特區政府和警方的反制。
譚得志故意遲到及表態幫助暴徒潛逃臺灣,頗有幾分洋洋得意的作派,而他的底氣正是來自於其所在的「人民力量」與臺灣長期和複雜的特殊關係。事實上,香港存在著形形色色的親臺灣團體,甚至包括反對派政黨,他們一度在香港政治生活中佔據一席之地,不過隨著臺灣和香港政治變遷,香港親臺勢力也幾經沉浮,總體上影響力日趨沒落,至今政治屬性也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註定走向邊緣化。
早在國民黨政權敗退臺灣前,已有親臺團體在英國治下的香港活動。香港最早的親臺團體「港九工團聯合總會」成立於1948年,當時正值國民黨在大陸敗象已露,大量富豪、買辦及國民黨軍政人士和家屬前往香港避難,直至新中國成立後達到高潮。隨後「神州青年服務社」、「香港社團聯合總會」等親臺團體陸續在香港成立。他們在政治上承認「中華民國」,願意接受臺灣國民黨當局的領導和資助,一度在商界、文化界、教育界等佔據優勢地位,令港英政府十分頭疼。
香港親臺勢力的第一次衰落始於1956年「雙十節」的「五六大暴動」。當時,受臺灣國民黨當局控制的香港黑社會組織「14K」,挑動香港大部分黑社會組織,發起針對左派進步工會、報社、學校、工廠等目標的大規模暴亂。他們肆意殺人、搶劫、強姦、打砸、縱火、堵路,簡直無惡不作,令香港陷入恐慌和失控。港英政府為控制事態,出動英軍平亂,並在事後實施了針對香港親臺勢力的高強度報復行動,一大批臺灣國民黨當局扶持的香港黑社會組織頭目和親臺團體要人被拘禁或者遣返。
香港親臺勢力的第二次衰落髮生在中英談判結束、香港前途已明之後。香港即將回歸祖國的大勢已定,不甘心失去管治權的英國政府,開始扶持所謂的「泛民主派」,寄望於他們在香港回歸後維持英國利益,雖然不一定能成功控制香港,但是至少有機會搞亂香港,正如他們在回歸後一直做的一樣。此時,認清形勢的臺灣國民黨當局,也減少了對香港親臺勢力的財政支持和意識形態輸出。對前途感到迷茫的香港親臺勢力就此發生分裂,一部分堅持奉臺灣國民黨當局為主,一部分則加入泛民主派,企圖通過政治活動維持影響力。
香港回歸後,已成無源之水的香港親臺勢力迅速滑落,逐漸失去政治主體地位。1999年回歸後首次香港區議會選舉,香港親臺團體獲得6個議席,得票率為1.41%,到了2003年區議會選舉已減少到3席,得票率也下滑到0.66%,再到2007年區議會選舉,得票率雖所上升,但是議席數減到僅1席。在立法會選舉中,香港親臺勢力因著黃毓民的出戰而有所斬獲。黃毓民與香港黑社會組織「新義安」創建人向前關係非同一般,曾與向前一家同住,並接受向前資助求學。靠著與向氏家族的親密關係,黃毓民混跡香港文化圈並聲名鵲起,以此建立起廣泛的政商人脈關係,同時與臺灣藍綠政治人物相熟。2006年,黃毓民轉戰政壇,創立「社會民主連線」,成功於2008年香港第四屆立法會選舉中當選議員。
作為親臺勢力在香港政壇中的代表人物,黃毓民將臺灣民進黨的一系列政治操作手法帶入香港,如民粹式的政治主張、激烈的街頭運動、無下限的議會抗爭等。2010年,黃毓民率領「社會民主連線」,與公民黨共同發起所謂「五區總辭」,辭去立法會議員後又在補選中再次當選。2011年,因與梁國雄、陶君行等人內鬥失敗,黃毓民退出「社會民主連線」,率陳偉業、譚得志等人另組「人民力量」,於2012年第五屆立法會選舉中再次當選。當時的香港泛民主派,由於黃毓民的運作,由鐵板一塊分成了傳統民主派和激進民主派兩派。2013年,「港獨」活動在香港冒起,黃毓民又從中嗅出了機會,果斷退出「人民力量」,轉而扶持「港獨」組織。2014年非法「佔中」,黃毓民以立法會議員的身份帶頭支持;2016年立法會新界東補選,全力輔選「港獨」分子梁天琦,最終其高票落選。
臺灣當局對香港政治的滲透以及「港獨」與「臺獨」的勾聯、合流,黃毓民在其中功不可沒。另外,不少人還將黃毓民視為「新義安」向氏家族的政治代言人,觸犯了中央關於香港黑社會不得參與政治的忌諱。2016年,黃毓民在再次參選立法會失敗後,順勢退出政壇,專心從事媒體工作,從臺前轉戰幕後。黃毓民的退場,以及身為國民黨黨員的香港「南方民主同盟」主席龍緯汶因涉嫌非禮女童被拘捕等事件,標誌著傳統的香港親臺團體徹底失去了政治光環,取而代之的是與「臺獨」勢力目標一致、立場趨同、勾聯日深的「港獨」組織,至此香港親臺勢力已經完全變質。
對於這一變化,香港國安法進行了量身訂做式的回應。臺灣媒體在對香港國安法進行詳細解讀後發現,臺灣人在香港搞「臺獨」和支持「港獨」會被抓,在臺灣搞「臺獨」也犯法。7月6日深夜,香港國安法《第四十三條實施細則》正式出臺,其中在第五條直接點名臺灣,讓「臺獨」勢力心虛,也讓「港獨」勢力心驚不已。「港獨」是末路,「臺獨」也是末路,就算他們「抱團取暖」,也延緩不了他們最終滅亡的命運。
來源:據環球網、騰訊網、《大公報》、星島環球網等媒體公開信息整理,圖片來自網際網路
版權聲明:香港故事公眾號致力服務於好文章推送或內容整理創作。如果不是原創,文章末尾都會寫上文章來源出處,如果不慎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香港故事公眾號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